京城喚醒1.2萬公頃濕地 北京市濕地保護管理體係已初步建成
今天,我國首部濕地保護法正式實施。首都北京已建立起較為(wei) 完善的濕地保護管理體(ti) 係,過去五年,1.2萬(wan) 公頃濕地重現古都。
初夏,20公頃的沁湖湖水清淺,蘆葦、菖蒲鬱鬱蔥蔥,棲息著各種鳥兒(er) 。白鷺踮著腳捉魚,禾花雀婉轉鳴叫,赤麻鴨、白天鵝等水鳥也舒展翅膀。
這片濕地屬於(yu) 溫榆河公園,建設還不到兩(liang) 年,是本市最年輕的濕地之一。僅(jin) 在幾年前,這裏還是五環邊的城鄉(xiang) 結合部,到處是收廢品、收廢機油的作坊,就連麻雀也不願來。
濕地與(yu) 森林、海洋並稱為(wei) 全球三大生態係統,具有涵養(yang) 水源、淨化水質、蓄洪抗旱、調節氣候和維護生物多樣性等重要生態功能。監測顯示,共有202種野生動物和747種野生植物出現在北京的濕地中。
“關(guan) 關(guan) 雎鳩,在河之洲”。《詩經》以濕地起興(xing) ,這種自然之美也一直流淌在曆代詩句中。古都北京曾到處是水草豐(feng) 美的濕地,城裏有明玉般的蓮花池、積水潭,京郊的河流和泉眼更是數不勝數,儲(chu) 水成湖,為(wei) 南海子、延芳澱。
然而,20世紀下半葉之後,因氣候變化、人口增長、城鎮開發等原因,本市的濕地麵積急劇縮減。到本世紀初,濕地僅(jin) 占市域麵積的3%,比新中國成立初期減少了12個(ge) 百分點。
市園林綠化局野生動植物和濕地保護處處長張誌明介紹,近年來,本市執行最嚴(yan) 格的濕地保護製度,一個(ge) 又一個(ge) 濕地才被逐漸喚醒。按《國際濕地公約》的統計口徑,截至2021年,北京的濕地總麵積達到了6.21萬(wan) 公頃。僅(jin) 在過去五年,全市就累計恢複和建設濕地1.2萬(wan) 餘(yu) 公頃。
濕地保護管理體(ti) 係初步建成。截至目前,本市建立了野鴨湖、漢石橋等6個(ge) 濕地自然保護區,總麵積2.11萬(wan) 公頃。建立了翠湖國家城市濕地公園、野鴨湖國家濕地公園和長溝國家濕地公園3個(ge) 國家級濕地公園;批建了懷柔區琉璃廟、大興(xing) 長子營等8個(ge) 市級濕地公園,總麵積2900餘(yu) 公頃。組織開展了延慶曹官營、密雲(yun) 清水河、房山拒馬河黑鸛、房山佛子莊以及懷柔喇叭溝門等7個(ge) 濕地保護小區建設,總麵積1700餘(yu) 公頃。
濕地公園建設、小微濕地修複等6項技術標準陸續出台。寸土寸金的城市裏,為(wei) 小微濕地擠出空間。在新一輪百萬(wan) 畝(mu) 造林綠化工程中,還規劃建設了森林濕地複合型生態體(ti) 係,形成林水相依的景觀,如東(dong) 郊森林濕地、媯水河濕地、蔡家河濕地等。
生態環境保護離不開製度保障。2013年5月,本市開始實施《北京濕地保護條例》。今天,我國首部濕地保護法正式實施,確立了濕地保護管理頂層設計的“四梁八柱”。其罰則相當嚴(yan) 格,如規定,擅自占用、破壞國家重要濕地的,處每平方米1000元以上10000元以下罰款,一畝(mu) 地最高處罰可達660萬(wan) 餘(yu) 元。“這樣的處罰力度前所未有,會(hui) 讓破壞濕地者付出沉重代價(jia) 。”張誌明說,本市也將根據濕地保護法的有關(guan) 規定,對條例進行修訂。
未來,越來越多的濕地將重現京城。去年8月,本市明確提出要構建“一核—三橫—四縱”的濕地總體(ti) 格局,到2025年,濕地生態功能得到改善,濕地保護率不低於(yu) 70%,小微濕地修複數量不少於(yu) 50個(ge) 等近期目標;到2035年,濕地生態功能進一步改善,濕地保護率不低於(yu) 80%,小微濕地修複數量不少於(yu) 100個(ge) 等遠期目標。
市園林綠化局相關(guan) 負責人介紹,下一步,本市將完善濕地保護修複製度體(ti) 係,加強濕地保護修複考核,落實各級濕地管理部門職責。同時加強濕地監管,逐步建立完善基於(yu) 空間遙感監測技術的濕地資源監管模式和工作長效機製,對本市第一批、第二批市級濕地監測人類活動點位進行監測,及時發現、製止、處置涉及侵占濕地、違規違章建設等違法行為(wei) 。
版權聲明:凡注明“來源:新利平台”或“新利平台文”的所有作品,版權歸高原(北京)文化傳(chuan) 播有限公司。任何媒體(ti) 轉載、摘編、引用,須注明來源新利平台和署著作者名,否則將追究相關(guan) 法律責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