北京市6月1日起正式入汛 “雲圖+北鬥+無人機”保障鐵路防汛
北京工務段職工利用無人機對高大山體(ti) 等防洪處所進行隱患排查。
調度指揮中心人員利用衛星雲(yun) 圖進行“觀雲(yun) 追雨”分析和降雨量的研判。
本報記者 孫宏陽
北京今天起正式入汛,鐵路部門已提前半個(ge) 月進入“備戰”狀態。觀雲(yun) 追雨、異物監測、無人機巡山……身處南二環邊的指揮中心,國鐵集團北京局公司北京工務段的工程師們(men) 能通過多套科技係統,應用衛星雲(yun) 圖、北鬥係統等技術,遠程監控京哈、京張、京承等40條鐵道線路的“健康狀況”和沿線氣候情況。
鐵路沿線分鍾雨量實時回傳(chuan)
走進北京工務段安全生產(chan) 調度指揮中心,監控大屏上顯示著多套係統的監測結果。
“為(wei) 了讓大數據運用更加精準,我們(men) 利用衛星雲(yun) 圖‘觀雲(yun) 追雨’。”調度員張鵬介紹,記者眼前這張圖並不簡單,它是將鐵路線路圖疊加到“雲(yun) 圖”中,能清楚看到鐵路沿線降雨趨勢,以及未來幾天的預計雨量。
“可以看到這個(ge) 雲(yun) 團是在太原局和北京局交界,由西往東(dong) 走。”張鵬說,根據氣象變化精準發布預警響應,可為(wei) 作業(ye) 人員應急搶險爭(zheng) 取更多時間。
值得一提的是,鐵路沿線的分鍾雨量、每秒風速都可以實時回傳(chuan) 。指揮中心工程師王慶軍(jun) 打開另一套監測係統,密密麻麻的監測點位,在係統上以綠色圖標呈現,它們(men) 對應著鐵軌附近的傳(chuan) 感器。監測到大風、降雨等特殊天氣,不僅(jin) 係統會(hui) 立即發出預警,還會(hui) 直接與(yu) 調度所、高鐵列車進行“通話”,以便及時采取限速等措施。此外,通過自然災害及異物侵限監測係統,一旦雷達波掃描到落石等影響鐵路行車安全的情況,也會(hui) 立即報警,便於(yu) 快速清理。
山區監測啟用“無人機+北鬥”
對於(yu) 在山間穿行的鐵路線,大山的“風吹草動”都牽動著巡檢人的心。如今,北鬥基礎設施監測係統的應用,為(wei) 鐵路部門安上了“千裏眼”。
采訪中,記者看到,北京工務段技術人員爬上險山,正在為(wei) 北鬥監測係統進行調試。這個(ge) 監測設備比成年人高,由測量型天線、接收機、太陽能供電係統、設備箱等組成。目前,在京張高鐵沿線,隧道口的仰坡和山體(ti) 上,有數十套這樣的監測設備以及視頻、雷達、位移計、雨量計等設備分布。
“通過采集京張高鐵實時衛星觀測數據,進行高精度解算,全天候實時監測路基下沉、易滑坡山體(ti) 及危石的變化情況,確保問題早發現、早處置。”北京工務段橋梁技術科工程師左亞(ya) 飛介紹。
京張高鐵昌平站以北,列車一路都在山間穿行,線路橋隧相連,巡查難度較大。為(wei) 了提高巡檢效率和安全性,北京工務段應用無人機排查山體(ti) 隱患。在無人機拍攝的一段高清視頻中,可以清晰看到,居庸關(guan) 南口隧道出口上方排水溝存在雜草、淤泥。“巡查發現後,我們(men) 立即派人進行了清淤,避免降雨時排水不暢衝(chong) 刷線路。”左亞(ya) 飛說。
公眾(zhong) 報告險情最高獎2萬(wan) 元
為(wei) 進一步完善防洪應急搶險預案,國鐵集團北京局公司與(yu) 中央氣象台、華北氣象中心簽訂氣象水情服務協議,及時掌握氣象信息,為(wei) 防洪應急工作提供精準指導。
雖有科技加持,但在防汛現場,還少不了巡路工人的辛勤勞作。一旦降雨,聯合搶險隊伍24小時待命,開展應急處置。正式入汛前,北京高鐵工務段對管內(nei) 5條高鐵線路開展防洪隱患專(zhuan) 項排查整治,對高鐵路橋、排水設施、隧道口、沿線山體(ti) 等重要點位進行徒步檢查整修,研判風險、未雨綢繆。
此外,北京鐵路在管內(nei) 各條鐵路沿線,設置了1.2萬(wan) 餘(yu) 塊鐵路災害應急電話標牌,動員和鼓勵廣大民眾(zhong) 積極參與(yu) 汛期鐵路行車安全防範工作。一旦發現影響鐵路行車安全的險情,公眾(zhong) 均可及時撥打標牌應急電話或北京局應急報警電話010-51821110。凡及時報告險情信息的人員,一經核實,鐵路部門將給予500元至20000元不等的獎勵。
版權聲明:凡注明“來源:新利平台”或“新利平台文”的所有作品,版權歸高原(北京)文化傳(chuan) 播有限公司。任何媒體(ti) 轉載、摘編、引用,須注明來源新利平台和署著作者名,否則將追究相關(guan) 法律責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