全麵建設社會主義現代化大都市(沿著總書記的足跡·天津篇)
開欄的話
萬(wan) 裏江山多錦繡,一枝一葉總關(guan) 情。黨(dang) 的十八大以來,習(xi) 近平總書(shu) 記赴31個(ge) 省區市一次次考察調研,足跡遍及大江南北。“我將無我、不負人民”既是心中的信仰,又是腳下的行動。總書(shu) 記深入基層一線察民情、聽民意,心懷“國之大者”思對策、謀方略,以非凡的政治勇氣和強烈的責任擔當,領航掌舵,推動黨(dang) 和國家事業(ye) 取得曆史性成就、發生曆史性變革。
從(cong) 今天起,本報推出“沿著總書(shu) 記的足跡”專(zhuan) 欄,全麵回顧習(xi) 近平總書(shu) 記10年來考察調研的足跡,重現總書(shu) 記與(yu) 人民群眾(zhong) 親(qin) 切交流的生動場景,展現總書(shu) 記從(cong) 人民中走來、根植於(yu) 人民的領袖形象,展現總書(shu) 記高瞻遠矚、勇毅果敢的領袖風範,反映各地幹部群眾(zhong) 深入學習(xi) 領會(hui) 、堅決(jue) 貫徹落實總書(shu) 記重要指示精神、奮力開創新發展格局的生動實踐,激勵廣大幹部群眾(zhong) 滿懷信心奮進新征程、建功新時代,以實際行動迎接黨(dang) 的二十大勝利召開。
風起渤海之濱,潮湧海河兩(liang) 岸。
黨(dang) 的十八大以來,中國特色社會(hui) 主義(yi) 進入新時代,天津也進入一個(ge) 新的發展時期。2013年5月、2019年1月,習(xi) 近平總書(shu) 記兩(liang) 度親(qin) 臨(lin) 天津考察,殷殷囑托,為(wei) 天津發展指明了前進方向、提供了根本遵循、注入了強大動力。
牢記習(xi) 近平總書(shu) 記囑托,天津完整準確全麵貫徹新發展理念,全力落實京津冀協同發展重大國家戰略,著力提高發展質量和效益、著力保障和改善民生、著力加強和改善黨(dang) 的領導,全麵建設社會(hui) 主義(yi) 現代化大都市,渤海明珠更加璀璨。
我們(men) 沿著總書(shu) 記的足跡,傾(qing) 聽津沽大地的回響……
“加快走出一條科學持續的協同發展路子來”
2013年5月,習(xi) 近平總書(shu) 記在天津調研時提出,要譜寫(xie) 新時期社會(hui) 主義(yi) 現代化的京津“雙城記”。2014年2月26日,習(xi) 近平總書(shu) 記在北京主持召開座談會(hui) ,專(zhuan) 題聽取京津冀協同發展工作匯報,明確將實現京津冀協同發展作為(wei) 重大國家戰略,強調“要堅持優(you) 勢互補、互利共贏、紮實推進,加快走出一條科學持續的協同發展路子來”。在習(xi) 近平總書(shu) 記親(qin) 自謀劃、親(qin) 自部署、親(qin) 自推動下,京津冀協同發展大幕開啟。
搶抓協同發展大機遇,需要“抱成團朝著頂層設計的目標一起做”的大格局和大擔當。
“京津冀協同發展是習(xi) 近平總書(shu) 記親(qin) 自謀劃、親(qin) 自部署、親(qin) 自推動的重大國家戰略,要肩負起天津重大曆史使命、重大政治責任,牢固樹立‘一盤棋’思想,積極對接大戰略、融入大戰略、服務大戰略。”這是天津全市上下的共識和行動。
站在天津港北疆港區C段智能化集裝箱碼頭10多米高的指揮平台上俯瞰,隻見滿載貨物的巨輪,在無人值守的塔橋指揮下輕鬆停靠;岸邊的集裝箱碼頭,70多台無人駕駛的智能運輸機器人自如穿行;8道42個(ge) 自動化軌道橋次第排開、快速運轉……這個(ge) 全球首個(ge) 智慧零碳碼頭2021年10月正式投產(chan) 。
天津港是京津冀的海上門戶、新亞(ya) 歐大陸橋重要節點、21世紀海上絲(si) 綢之路戰略支點。2019年1月17日,習(xi) 近平總書(shu) 記在天津港考察時強調,經濟要發展,國家要強大,交通特別是海運首先要強起來。要誌在萬(wan) 裏,努力打造世界一流的智慧港口、綠色港口,更好服務京津冀協同發展和共建“一帶一路”。
“天津港集團按照總書(shu) 記的擘畫開拓創新,把發展置於(yu) 京津冀協同發展大局中,奮力打造智慧綠色樞紐港口,服務好國家戰略。”天津港(集團)有限公司董事長褚斌說。
組建津冀、津唐集裝箱碼頭公司,與(yu) 河北港口集團等簽署全麵戰略合作協議,津冀港口形成合力;創新工藝方案,與(yu) 華為(wei) 和中國移動聯合打造“5G+智慧港口”;大力推進零碳港區、零碳港口建設……如今,天津港服務京津冀協同發展能力顯著增強,正向世界一流港口邁進:同世界上200多個(ge) 國家和地區的800多個(ge) 港口有貿易往來,外貿航線效率在全球名列前茅;2021年,集裝箱吞吐量突破2000萬(wan) 標箱,增速保持世界十大港口首位。
走進濱海新區的一處蔬菜大棚,隻見西紅柿等農(nong) 作物下麵都裝有精準灌溉設備,通過地麵上鋪設的一條條管道與(yu) 智慧農(nong) 業(ye) 雲(yun) 平台連接。“在這裏,該不該澆水施肥,西紅柿自己說了算。這樣種出的西紅柿口感更好,產(chan) 量提高30%。”科芯(天津)生態農(nong) 業(ye) 科技有限公司創始人胡建龍說,公司的精準農(nong) 業(ye) 節水灌溉項目已入選農(nong) 業(ye) 農(nong) 村部優(you) 秀案例。
2019年,懷揣“將人工智能融入傳(chuan) 統農(nong) 業(ye) ”的創業(ye) 初心,胡建龍將公司從(cong) 北京中關(guan) 村遷到天津濱海——中關(guan) 村科技園。如今,科芯取得多項技術突破,在天津發展越來越好。
天津濱海——中關(guan) 村科技園2016年11月22日正式揭牌。2019年1月17日,習(xi) 近平總書(shu) 記來到天津濱海——中關(guan) 村科技園,殷殷囑托“要深化科技園區體(ti) 製機製創新,優(you) 化營商環境,吸引更多在京科技服務資源到園區投資或業(ye) 務延伸,促進京津兩(liang) 市真正實現優(you) 勢互補、強強聯合”。
“我現場聆聽了總書(shu) 記的重要講話,倍感振奮、深受鼓舞。”回憶當時場景,胡建龍仍心潮澎湃,“當年3月不僅(jin) 把公司總部搬了過來,一家三口也通過‘海河英才’計劃落戶濱海新區。”
吸引科芯等在京科技服務資源到園區投資或業(ye) 務延伸的,是天津濱海——中關(guan) 村科技園積極打造有利於(yu) 科技研發和科技成果轉化的“類中關(guan) 村生態體(ti) 係”。
“北京中關(guan) 村有的,這裏有;沒有的,這裏創。從(cong) 建園區到做服務,科技園已進入3.0版本,更注重培育創新生態,讓有創新夢想的人能夠心無旁騖、有信心有激情地投入到創新事業(ye) 中。”天津濱海——中關(guan) 村科技園管委會(hui) 負責人表示,掛牌至今科技園累計注冊(ce) 企業(ye) 3000餘(yu) 家。
自覺把天津發展放在京津冀協同發展大局中去定位,紮實推進產(chan) 業(ye) 協同對接、區域協同創新、生態協同保護、體(ti) 製協同改革、基礎設施協同建設、社會(hui) 協同治理,全力打造全國先進製造研發基地、北方國際航運核心區、金融創新運營示範區、改革開放先行區——海河兩(liang) 岸,渤海之濱,協同發展的生動畫卷正在鋪展。
“自主創新是推動高質量發展、動能轉換的迫切要求和重要支撐”
2013年5月,習(xi) 近平總書(shu) 記來到位於(yu) 濱海新區的天津國際生物醫藥聯合研究院,觀看了該院自主研發產(chan) 品展示,察看了分析測試中心、藥物篩選中心等,詳細了解國家創新藥重大專(zhuan) 項課題研發情況。總書(shu) 記指出:“科技創新是提高社會(hui) 生產(chan) 力和綜合國力的戰略支撐,必須擺在發展全局的核心位置。”
2019年1月,習(xi) 近平總書(shu) 記來到天津濱海——中關(guan) 村科技園。在協同創新展示中心,總書(shu) 記仔細觀看“天河”係列超級計算機、飛騰芯片、麒麟操作係統、人工智能配電網帶電作業(ye) 機器人、無人機集群智能控製係統等產(chan) 品展示。總書(shu) 記強調:“自主創新是推動高質量發展、動能轉換的迫切要求和重要支撐,必須創造條件、營造氛圍,調動各方麵創新積極性,讓每一個(ge) 有創新夢想的人都能專(zhuan) 注創新,讓每一份創新活力都能充分迸發。”
沿著總書(shu) 記指引的方向,天津堅定實施創新驅動發展戰略,下好科技創新先手棋,塑造發展新優(you) 勢。
走進天津國際生物醫藥聯合研究院,隨處可見年輕人的身影——來自各地的科研人員“拎包入住”,來到這裏開展研發測試。作為(wei) 生物醫藥領域的國家級科技企業(ye) 孵化器和國家級眾(zhong) 創空間,天津國際生物醫藥聯合研究院已逐步構建起“專(zhuan) 業(ye) 化大平台+眾(zhong) 創空間+孵化器”的新機製,累計引進和培育企業(ye) 350家。
因研製埃博拉疫苗、新冠疫苗而廣為(wei) 人知的康希諾生物股份公司,正是其中之一。公司董事長宇學峰說:“這裏不僅(jin) 有各類藥物研發所需的科研平台,還有團隊提供輔助服務,能讓創業(ye) 者沉下心來搞研發。”
“這十年,我們(men) 深入貫徹落實習(xi) 近平總書(shu) 記關(guan) 於(yu) 科技創新的重要論述和在天津國際生物醫藥聯合研究院考察時的重要講話精神,不斷推進體(ti) 製機製創新,傾(qing) 力打造生物醫藥創新創業(ye) 的綜合平台,建設生物醫藥產(chan) 業(ye) 創新中心。”天津國際生物醫藥聯合研究院黨(dang) 委書(shu) 記黃亞(ya) 樓說,這十年,圍繞影響人民群眾(zhong) 健康的重大傳(chuan) 染性疾病、惡性腫瘤、代謝性疾病等重大疾病,研究院的科研團隊加強科研攻關(guan) ,共申報各類專(zhuan) 利144項,授權專(zhuan) 利76項。
見到國網天津市電力公司濱海供電分公司配電搶修班班長張黎明,是在濱海新區一處帶電作業(ye) 現場。他操控單臂自主配網帶電作業(ye) 機器人,精準完成接引線作業(ye) 等操作,為(wei) 企業(ye) 用戶送去電能。
“帶電搭火作業(ye) ,操作步驟最關(guan) 鍵的是剝切絕緣皮,最難的是切的時候不損傷(shang) 導線。”張黎明指著操作屏幕告訴記者,“我們(men) 用光電傳(chuan) 感器、電位感知傳(chuan) 感器判斷剝切的進刀量。剝線、穿引線、安裝及固定線夾等危險工作均由機器人自主完成。”
紮根一線創新,52歲的張黎明勁頭更足,“3年多前當麵向習(xi) 近平總書(shu) 記匯報我們(men) 創新成果的場景,我這一輩子都忘不了。”
2019年1月17日,在天津濱海——中關(guan) 村科技園協同創新展示中心,張黎明向總書(shu) 記介紹了人工智能配電網帶電作業(ye) 機器人。“總書(shu) 記看得很認真,得知研發方向是我們(men) 一線工人提出的,總書(shu) 記稱讚我們(men) 工人創新團隊實踐出真知。”當天的場景,張黎明曆曆在目,“交流中,總書(shu) 記問我是什麽(me) 學曆。我回答說:‘我是中專(zhuan) 學曆,在崗位上終身學習(xi) ,一樣能取得成績。’總書(shu) 記聽完讚許地說:‘你作出了貢獻,也作出了創新示範。’”
張黎明說:“經過反複試驗修改,我們(men) 終於(yu) 推出第四代人工智能配電網帶電作業(ye) 機器人,全自動操作,體(ti) 積更小、效率更高。”
圍繞製造業(ye) 立市強化科技賦能,天津全社會(hui) 研發投入強度和綜合科技創新水平指數持續位居全國前列,形成智能科技、生物醫藥、新能源新材料等戰略性新興(xing) 產(chan) 業(ye) 集群。
“要實現經濟發展和民生改善良性循環”
習(xi) 近平總書(shu) 記2013年5月在天津考察時強調:“保障和改善民生是一項長期工作,沒有終點站,隻有連續不斷的新起點,要實現經濟發展和民生改善良性循環。”
天津廣大黨(dang) 員幹部自覺把習(xi) 近平總書(shu) 記以人民為(wei) 中心的發展思想植根心底、見諸行動,著力保障和改善民生。
悠悠萬(wan) 事,吃飯為(wei) 大。習(xi) 近平總書(shu) 記2013年5月在天津考察時強調:“一個(ge) 國家隻有立足糧食基本自給,才能掌握糧食安全主動權,進而才能掌握經濟社會(hui) 發展這個(ge) 大局。”“希望天津加快發展現代都市型農(nong) 業(ye) ,努力提高糧食自給能力,為(wei) 確保國家糧食安全多作貢獻。”
“總書(shu) 記到武清站,一下列車就直奔這塊小麥田。他仔細察看小麥長勢,像種田的行家裏手一樣,問起我小麥的品種和澆水施肥的情況。”時任天津武清區南蔡村鎮丁家(瞿阝)村黨(dang) 支部書(shu) 記的張寶軍(jun) 記得真真的,那一天,是2013年5月14日。
還是京杭大運河畔那片土地。眼前,麥田裏綠浪翻滾。“這都是黑小麥,看這麥穗兒(er) 今年收成差不了。現在村裏建了石磨麵粉廠,生產(chan) 加工一條龍。這麵粉吃著健康,在市場上走俏得很。”村民楊振剛說。
近年來,丁家(瞿阝)村創新經營模式,種好糧食的同時興(xing) 建溫室大棚種高品質葡萄,促進農(nong) 業(ye) 提質增效,村集體(ti) 經濟從(cong) 2013年的幾乎零收入躍升至2021年的107萬(wan) 元。
天津著力構建現代都市型農(nong) 業(ye) 生產(chan) 體(ti) 係、產(chan) 業(ye) 體(ti) 係、經營體(ti) 係,既守護好城市的“米袋子”“菜籃子”,也讓更多農(nong) 戶鼓起“錢袋子”。近5年天津糧食產(chan) 量年均增長4.5%,口糧自給率由2016年的36.2%提升至2021年的65.4%。2021年,全市農(nong) 村居民人均可支配收入達27955元。
就業(ye) 是民生之本。習(xi) 近平總書(shu) 記2013年5月在天津考察時強調,要切實做好以高校畢業(ye) 生為(wei) 重點的青年就業(ye) 工作,加強城鎮困難人員、退役軍(jun) 人、農(nong) 村轉移勞動力就業(ye) 工作,搞好職業(ye) 技能培訓、完善就業(ye) 服務體(ti) 係,緩解結構性失業(ye) 問題。
天津堅持就業(ye) 優(you) 先,逐步構建起多層次、全覆蓋的促進就業(ye) 政策體(ti) 係。2012年至2021年,天津城鎮新增就業(ye) 人口465.2萬(wan) 人,城鎮調查失業(ye) 率控製在5.5%以內(nei) 。
社區是城市居民生活和城市治理的基本單元。2019年1月17日,習(xi) 近平總書(shu) 記來到天津和平區新興(xing) 街朝陽裏社區,走進黨(dang) 群服務中心綜合辦事大廳,了解社區網格化管理、基層黨(dang) 建、便民服務等情況。總書(shu) 記指出,社區工作是具體(ti) 的,要堅持以人民為(wei) 中心,摸準居民群眾(zhong) 各種需求,及時為(wei) 社區居民提供精準化精細化服務。
如今的朝陽裏社區,夏花燦爛,生意盎然。走進柴誌華家,嶄新瓷磚鋪就的地麵十分平整,衛生間內(nei) 還安裝了安全扶手。“現在屋裏整潔又安全,住著更舒心啦。”80歲的柴誌華說。
柴誌華老人居住的房屋比較老舊,存在安全隱患。不久前,經社區黨(dang) 委和誌願者服務團隊的努力,在區民政局幫助下,柴誌華老人家的衛生間被納入“一家一策”適老化改造項目,僅(jin) 3天時間便完成改造。
朝陽裏社區是全國首個(ge) 社區誌願者組織的發祥地,2019年1月17日,在社區誌願服務展館,習(xi) 近平總書(shu) 記同誌願者們(men) 親(qin) 切交流。總書(shu) 記強調,誌願服務是社會(hui) 文明進步的重要標誌,是廣大誌願者奉獻愛心的重要渠道。要為(wei) 誌願服務搭建更多平台,更好發揮誌願服務在社會(hui) 治理中的積極作用。
如今,誌願服務已在和平區蔚然成風,全區實名注冊(ce) 的誌願者超過12萬(wan) 人,占全區常住人口近1/3。
建設人人有責、人人盡責、人人享有的社會(hui) 治理共同體(ti) ,天津各區都在發力。
“加強黨(dang) 的全麵領導,推進治理能力現代化,就必須精準發力,用基層黨(dang) 建引領基層治理,讓水流到地頭、事照見初心。”天津市委主要負責同誌表示。
全麵推行村(社區)黨(dang) 組織書(shu) 記通過法定程序擔任村(居)民委員會(hui) 主任;推動“津治通”“津心辦”平台在全市16個(ge) 區、252個(ge) 鎮街和5405個(ge) 村(社區)實現全麵貫通應用,利用信息化手段賦能基層治理……天津持續深化黨(dang) 建引領基層治理體(ti) 製機製創新。
環境就是民生,青山就是美麗(li) ,藍天也是幸福。關(guan) 停整治2萬(wan) 多家“散亂(luan) 汙”企業(ye) ,實施875平方公裏濕地修複保護、736平方公裏綠色生態屏障建設、153公裏海岸線綜合治理等重大生態工程,天津生態環境更加宜居。
從(cong) 用心用情解決(jue) “一老一小”問題和看病難、看病貴等群眾(zhong) 急難愁盼問題,到完成148萬(wan) 平方米棚戶區改造,一件接著一件辦,一年接著一年幹,津門百姓獲得感、幸福感、安全感不斷增強。
堅持人民至上、共同富裕,穩中求進推動經濟高質量發展,持續努力保障和改善民生,海河之濱的暖心故事,還在續寫(xie) 。
(本報記者喬(qiao) 楊、武少民、靳博、龔相娟、李家鼎)
《 人民日報 》( 2022年05月24日 第 01 版)
版權聲明:凡注明“來源:新利平台”或“新利平台文”的所有作品,版權歸高原(北京)文化傳(chuan) 播有限公司。任何媒體(ti) 轉載、摘編、引用,須注明來源新利平台和署著作者名,否則將追究相關(guan) 法律責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