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奮進新征程 建功新時代——偉大變革】繪就鄉村振興大美畫卷
又是一年夏收季。河東(dong) 大地,麥浪滾滾,機聲隆隆。5月27日,在鹽湖區解州鎮曲村田間地頭,記者看到,一台台大型收割機在麥田穿梭,一顆顆麥粒從(cong) 收割機倉(cang) 門傾(qing) 瀉而下,秸稈打捆機、玉米播種機緊隨其後有序作業(ye) ,金色的田野上一派豐(feng) 收景象。
民族要複興(xing) ,鄉(xiang) 村必振興(xing) 。黨(dang) 的十八大以來,省委省政府以習(xi) 近平總書(shu) 記關(guan) 於(yu) “三農(nong) ”工作的重要論述和視察山西重要講話重要指示為(wei) 根本遵循,堅持把解決(jue) 好“三農(nong) ”問題作為(wei) 重中之重,全省農(nong) 業(ye) 農(nong) 村發展取得重大成就,打贏了脫貧攻堅戰,開啟了鄉(xiang) 村振興(xing) 新征程,以更有力的舉(ju) 措、更強大的合力促進農(nong) 業(ye) 高質高效、鄉(xiang) 村宜居宜業(ye) 、農(nong) 民富裕富足。
沃野築夢 農(nong) 業(ye) 高質高效
6月1日,位於(yu) 武鄉(xiang) 縣豐(feng) 州鎮代照嶺村的盛澤禽業(ye) 有限公司的15萬(wan) 羽蛋雞養(yang) 殖項目廠房內(nei) ,人們(men) 正忙著將雞蛋整理裝箱。從(cong) 2018年代照嶺人實現整村易地扶貧搬遷以來,一個(ge) 個(ge) 產(chan) 業(ye) 相繼落地,村民用雙手創造自己美好的未來。“第一批雞苗入棚後,項目帶動30餘(yu) 戶村民戶均增收萬(wan) 餘(yu) 元,下一步,我們(men) 還將發展養(yang) 牛產(chan) 業(ye) 。”談及未來,代照嶺村黨(dang) 支部書(shu) 記、村委會(hui) 主任竇玉龍信心滿滿。
脫貧攻堅取得勝利後,“三農(nong) ”工作重心實現曆史性轉移。省委省政府將117個(ge) 縣劃分為(wei) 鄉(xiang) 村振興(xing) 先行示範縣、整體(ti) 推進縣、重點幫扶縣,統籌政策支持、資金項目和成效考核,全麵推進鄉(xiang) 村振興(xing) ,全力促進農(nong) 業(ye) 高質高效發展。
十大農(nong) 產(chan) 品加工集群勢頭正健。圍繞鏈主企業(ye) 培育、專(zhuan) 家團隊服務、拳頭產(chan) 品打造、優(you) 勢品牌創建,製定全產(chan) 業(ye) 鏈培育發展實施方案,分類推進釀品、肉製品、乳品、果品傳(chuan) 統優(you) 勢產(chan) 業(ye) ,飲品、主食糕品、中醫藥品新興(xing) 特色產(chan) 業(ye) 和功能食品、保健食品、化妝品未來高新產(chan) 業(ye) 集群。一個(ge) 產(chan) 業(ye) 一個(ge) 產(chan) 業(ye) 抓,一個(ge) 集群一個(ge) 集群推,目前,我省培育鏈主骨幹企業(ye) 164家,創建60個(ge) 省級產(chan) 業(ye) 園、12個(ge) 現代農(nong) 業(ye) 產(chan) 業(ye) 示範區。
有機旱作之路穩紮穩打。晉中國家農(nong) 高區(山西農(nong) 穀)科技創新能力和產(chan) 業(ye) 級次穩步提升,重構重塑現代農(nong) 業(ye) 產(chan) 業(ye) 技術體(ti) 係,推動更多農(nong) 業(ye) 科技資源進入國家創新布局。實施旱作良種攻關(guan) 、農(nong) 技集成創新、耕地質量提升、農(nong) 水集約增效等十大工程,推廣旱作農(nong) 業(ye) 技術40項、優(you) 良品種125個(ge) 。農(nong) 技農(nong) 經農(nong) 機“三支隊伍”的活力得到激活,開放競爭(zheng) 、多元互補、協同高效的農(nong) 業(ye) 科技社會(hui) 化服務體(ti) 係初步形成。
農(nong) 產(chan) 品質量標準體(ti) 係日漸完善。2021年發布地方標準45項,新立項65項,累計製修訂1095項,占全省50%以上;創建國家級農(nong) 安縣9個(ge) 、省級農(nong) 安縣30個(ge) ,示範帶動全省農(nong) 產(chan) 品質量安全水平整體(ti) 提升;累計打造省級區域公用品牌12個(ge) 、功能農(nong) 產(chan) 品品牌100個(ge) 、晉字號特優(you) 農(nong) 產(chan) 品品牌100個(ge) 。
環境提升 農(nong) 村宜居宜業(ye)
“村莊幹淨整潔,村路寬敞平整,大棚瓜果飄香,廣場歌舞翩翩。”陽高縣龍泉鎮花苑村黨(dang) 支部書(shu) 記、村委會(hui) 主任陳卓晚飯後經常在村裏遛彎兒(er) 。他說:“村裏還設立了便民服務中心,花苑村及周邊6個(ge) 村的低保、醫保、養(yang) 老、殘疾、特困等民生事項在村裏就能辦,群眾(zhong) 的日子過得很舒心。”
花苑村是我省大力改善農(nong) 村人居環境、提升群眾(zhong) 幸福感的一個(ge) 縮影。黨(dang) 的十八大以來,我省各地把農(nong) 村人居環境整治作為(wei) 提升農(nong) 民生活品質的重大工程,加快補齊農(nong) 村公共服務短板,鄉(xiang) 村麵貌煥然一新。當前,全省以建設宜居宜業(ye) 美麗(li) 鄉(xiang) 村為(wei) 重點的鄉(xiang) 村建設行動,正如火如荼推進。
編製出台鄉(xiang) 村建設實施方案,實施農(nong) 村道路暢通、供水保障、清潔能源、農(nong) 產(chan) 品倉(cang) 儲(chu) 保鮮冷鏈物流設施、數字鄉(xiang) 村、村級綜合服務設施等重點工程,以提升教育、醫療衛生和養(yang) 老基本公共服務水平為(wei) 重點,全麵提升基礎設施配套能力、公共服務支撐能力,朝著往村覆蓋、往戶延伸的目標邁進。
持續推進農(nong) 村人居環境整治提升五年行動,統籌協調推進農(nong) 村垃圾治理、汙水治理、廁所革命、村容村貌提升和農(nong) 業(ye) 生產(chan) 廢棄物資源化利用。全麵開展農(nong) 村改廁問題摸排整改,摸排問題戶廁17萬(wan) 戶,整改12.6萬(wan) 戶。
聚焦交通沿線、村莊街巷、農(nong) 戶庭院、田間地頭等四類重點區域,“拆、清、整、綠、建”五措並舉(ju) ,徹底治理亂(luan) 搭亂(luan) 建、亂(luan) 堆亂(luan) 放、亂(luan) 扔亂(luan) 倒等突出問題,村容村貌、戶容戶貌得到明顯改觀。“六亂(luan) ”整治百日攻堅行動清理垃圾743.9萬(wan) 噸,清除農(nong) 業(ye) 生產(chan) 廢棄物31.5萬(wan) 噸,拆除廢棄設施13.7萬(wan) 處,清理整治黑臭水體(ti) 1.7萬(wan) 處,綠化美化1696.4萬(wan) 平方米。
關(guan) 注民生破解難題,建成農(nong) 村社區老年人日間照料中心6919個(ge) ,全省湧現出8個(ge) 農(nong) 村養(yang) 老示範縣和75個(ge) 養(yang) 老示範村;開展農(nong) 村留守老年人關(guan) 愛服務工作,注重對症施策,紮實做好農(nong) 村敬老院提質升級專(zhuan) 項行動,將分散在鄉(xiang) 鎮、符合條件的特困供養(yang) 人員集中管理,改善了生活條件,提升了幸福指數。
如今,山鄉(xiang) 巨變,一大批晉風晉韻的美麗(li) 鄉(xiang) 村像顆顆明珠鑲嵌在山西的版圖上。
增技賦能 農(nong) 民富裕富足
“三夏”時節,走進太穀區大白大地農(nong) 機種植專(zhuan) 業(ye) 合作社的院子,隻見拖拉機、旋耕機、播種機、收割機、撒肥機等農(nong) 機具一應俱全,合作社理事長郝子平是常年和土地打交道的新型高級職業(ye) 農(nong) 民。他熟悉農(nong) 機,精通農(nong) 業(ye) 科技,這幾年,一直在村裏搞農(nong) 業(ye) 生產(chan) 托管。他通過統一簽訂作業(ye) 合同、統一購買(mai) 農(nong) 資、統一調配機具、統一作業(ye) 標準、統一收費價(jia) 格,為(wei) 農(nong) 戶提供服務,不僅(jin) 降低了生產(chan) 成本,還把先進的技術、優(you) 良的品種運用到生產(chan) 中,減少了化肥和農(nong) 藥的用量,實現了糧食增產(chan) 、農(nong) 戶增收、農(nong) 業(ye) 增效。
近年來,我省持續推進“人人持證、技能社會(hui) ”建設,製定了20個(ge) 高素質農(nong) 民生產(chan) 技能評價(jia) 地方標準,完善了23個(ge) 高素質農(nong) 民技能評價(jia) 規範,累計培育新型農(nong) 業(ye) 經營主體(ti) 帶頭人等各類高素質農(nong) 民54萬(wan) 人次,開展全省“百佳高素質農(nong) 民”選樹活動,帶動了農(nong) 民素質不斷提升,促進群眾(zhong) 依靠技能增收。
主體(ti) 帶動促增收。實施家庭農(nong) 場培育計劃,累計培育全省農(nong) 民合作社9.6萬(wan) 家、家庭農(nong) 場6.3萬(wan) 個(ge) 、農(nong) 業(ye) 產(chan) 業(ye) 化龍頭企業(ye) 3000餘(yu) 家。這些經營主體(ti) 做給農(nong) 民看、帶著農(nong) 民幹、幫著農(nong) 民賺,在促進我省特優(you) 農(nong) 業(ye) 發展、帶動農(nong) 民增收中發揮了重要作用。
政策惠農(nong) 促增收。出台土地出讓收入優(you) 先支持鄉(xiang) 村振興(xing) 、穩糧保供、一產(chan) 高質量發展、生豬產(chan) 業(ye) 健康發展、設施蔬菜、馬鈴薯加快發展等一係列強農(nong) 惠農(nong) 富農(nong) 政策。2021年,我省下達各類補貼資金81億(yi) 元,其中耕地地力補貼29億(yi) 元、農(nong) 機購置補貼3.7億(yi) 元、高標準農(nong) 田建設資金36億(yi) 元、生產(chan) 托管資金2.7億(yi) 元、一次性種糧補貼4.8億(yi) 元、救災資金4.69億(yi) 元,有效增加農(nong) 民轉移性收入。
改革賦權促增收。開展股份權能改革試點,盤活集體(ti) 資產(chan) ,累計股金分紅10.2億(yi) 元。探索閑置農(nong) 村宅基地和閑置農(nong) 房流轉、有償(chang) 退出、盤活利用等,流轉承包地850萬(wan) 畝(mu) ,喚醒農(nong) 村“沉睡”資源資產(chan) 。2021年全省農(nong) 民收入跨越1.5萬(wan) 元大關(guan) ,增幅達10.3%。
數據顯示,2022年我省一季度城鎮居民人均可支配收入9790元,農(nong) 村居民人均可支配收入4121元,農(nong) 村居民人均可支配收入增速快於(yu) 城鎮居民0.6個(ge) 百分點,城鄉(xiang) 居民人均可支配收入比為(wei) 2.38:1,比上年同期縮小0.01,城鄉(xiang) 居民收入相對差距繼續縮小。
物質生活在豐(feng) 盈,精神文化在提升。走進臨(lin) 縣磧口鎮西頭村農(nong) 家書(shu) 屋,書(shu) 架上整齊擺放著種類多樣的書(shu) 籍、報紙、雜誌等。當地村民將農(nong) 家書(shu) 屋稱之為(wei) 老百姓的“充電站”,利用它求知求樂(le) 、求變求新。
近年來,臨(lin) 縣持續加大投入,多途徑建設農(nong) 家書(shu) 屋、鄉(xiang) 鎮文化站、文化廣場、文化禮堂等文化陣地,引導群眾(zhong) 開展文化活動,讓群眾(zhong) 獲得精神文化滋養(yang) 。
村容村貌煥然一新,新風正氣引領風尚。全省各地積極培育文明鄉(xiang) 風,推進農(nong) 村移風易俗,堅決(jue) 反對大操大辦等陳規陋習(xi) ,倡導養(yang) 成文明健康的生活習(xi) 慣,農(nong) 村文化不斷繁榮,鄉(xiang) 村文明煥發新氣象。(記者李全宏)
版權聲明:凡注明“來源:新利平台”或“新利平台文”的所有作品,版權歸高原(北京)文化傳(chuan) 播有限公司。任何媒體(ti) 轉載、摘編、引用,須注明來源新利平台和署著作者名,否則將追究相關(guan) 法律責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