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利平台 > 即時新聞 > 地方

增信貸促投資 加快推進新基建(財經眼·財稅金融助力創新驅動)

發布時間:2022-06-07 16:47:00來源: 人民網-《人民日報》

山西省運城市加快發展數字經濟,加大5G網絡投資建設力度。圖為(wei) 技術人員在運城市紅盾花園南5G基站點安裝調試設備。
  常 奇攝

國家開發銀行支持建設的數字福建雲(yun) 計算中心。
  郭 凱攝

  新型基礎設施建設,主要包括以5G、物聯網、工業(ye) 互聯網、人工智能、數據中心為(wei) 代表的信息基礎設施;以智能交通基礎設施、智慧能源基礎設施等為(wei) 代表的,用新技術支撐傳(chuan) 統基礎設施轉型升級的融合基礎設施;以及包括重大科技基礎設施、科教基礎設施等在內(nei) 的創新基礎設施。

  近期召開的中央財經委會(hui) 議對加快新型基礎設施建設作出部署。相關(guan) 財稅金融政策有哪些舉(ju) 措?有關(guan) 金融服務如何創新?記者進行了采訪。

  ——編 者

  開發性金融打通資金“瓶頸”

  本報記者 趙展慧

  塔吊高聳、機器轟鳴,300多名工作人員忙著搭建模板、綁紮鋼筋……連日來,陝西西安雁塔區未來人工智能計算中心項目施工現場熱火朝天。“主體(ti) 結構已經搭建至五層,可以看到流線型的外觀雛形了。”項目運營方西安未來產(chan) 業(ye) 城新基建發展有限公司項目負責人李炳說。

  回想去年,李炳那時曾一度焦慮得睡不著覺:“這個(ge) 新基建項目除了土建部分,還要購置大量AI集群服務器等高端設備,投資額大。”作為(wei) 西北首個(ge) 大規模人工智能算力集群中心,這一項目總投資19億(yi) 元。由於(yu) 新基建信貸是新領域,許多金融機構覺得看不準,項目融資遇到了瓶頸。開發性金融為(wei) 這一項目“解了渴”。“國家開發銀行陝西分行得知我們(men) 融資困難後,第一時間成立專(zhuan) 項小組對接。”李炳說。

  新型基礎設施建設是我國推進經濟社會(hui) 數字化轉型的重大決(jue) 策部署,其中人工智能又是新基建領域的重要板塊。近年來新基建不斷加速的同時,也普遍麵臨(lin) 融資難題。“‘看好’容易,但‘看懂’難。”國家開發銀行陝西分行客戶三處副處長李強說,與(yu) 傳(chuan) 統基建不同,新基建項目盈利模式不明確,投入產(chan) 出周期長,項目評估對金融機構來說是新課題。

  攻堅新課題,國開行發揮開發性金融優(you) 勢,走進企業(ye) 、技術支持單位、地方政府和下遊客戶,開展密集調研。從(cong) 宏觀政策、產(chan) 業(ye) 現狀、市場需求,到具體(ti) 的項目資質、發展前景,專(zhuan) 項小組一一摸清,信心也越來越足。“西安是我國數字經濟發展高地之一,在調研中我們(men) 發現,人工智能相關(guan) 的科研院所、企業(ye) 對於(yu) 算力的需求旺盛,打造好這一新基建項目,能夠為(wei) 當地形成人工智能產(chan) 業(ye) 集群築‘路’通‘電’。”國開行陝西分行評審二處副處長陳榮生表示,雖然這個(ge) 項目回報周期長,但市場潛力巨大。

  根據調研結論,國開行總行、分行聯動創新市場化融資模式,為(wei) 企業(ye) 量身定製融資方案。“我們(men) 提供了利率優(you) 惠的中長期貸款,整體(ti) 授信12.8億(yi) 元,同時幫助企業(ye) 構建多元化的信用結構——除人工智能算力租賃產(chan) 生現金流外,上下遊產(chan) 業(ye) 客戶入駐智算中心後還將產(chan) 生研發用房租賃收入,借款方母公司也具有較強的補充流動性的能力。”陳榮生介紹,這一方案不僅(jin) 打通項目融資瓶頸,也增強了風險防範能力。

  有了資金活水,智算中心項目建設穩步推進。去年一期工程竣工,開始為(wei) 人工智能科研團隊和企業(ye) 提供算力。二期工程預計今年底交付使用,屆時產(chan) 業(ye) 鏈上下遊企業(ye) 將能夠入駐。“項目還沒完工,客戶已經開始排隊了。”李炳說,現在智算中心的算力幾乎滿負荷運轉,已經產(chan) 生了穩定的現金流,逐步進入發展的良性循環。

  “在新基建等有良好市場前景的新興(xing) 投融資領域,開發性金融能夠更好地發揮引領作用,逐步培育市場、建設信用,探索出新的金融支持模式。希望今後能夠帶動更多的金融機構和社會(hui) 資源加入進來,助力高質量發展。”國開行行業(ye) 二部行業(ye) 二處處長唐嵐說。

  PPP模式發揮財政資金的乘數效應

  本報記者 葛孟超

  “3年前企業(ye) 籌建時,這裏的道路坑窪不平,我們(men) 還糾結到底要不要在這裏選址。”山東(dong) 鑫軍(jun) 牧業(ye) 有限公司董事長孔德軍(jun) 說,如今,綜合立體(ti) 交通網建成通車,企業(ye) 也順利投產(chan) ,“完善的基礎設施,幫助企業(ye) 降低運輸成本,預計公司2022年銷售收入可達2.5億(yi) 元。”

  孔德軍(jun) 所說的立體(ti) 交通網項目,建設過程可謂一波三折。“項目所在區域的道路,大多是上個(ge) 世紀80年代到本世紀初建造完成的,有一些損壞比較嚴(yan) 重。打造綜合立體(ti) 交通網,既包括對傳(chuan) 統道路基礎設施進行智能化提升改造,又涉及曲阜高鐵東(dong) 站的匝道橋及連接線工程等路網配套,關(guan) 乎沿線十幾萬(wan) 居民的民生福祉。作為(wei) 區域性交通樞紐節點,項目建成後能帶動資源、技術、信息等要素匯聚融合,加速魯南經濟圈一體(ti) 化建設。”山東(dong) 省曲阜市投融資服務中心主任孔國華說。

  “藍圖”繪好了,資金從(cong) 哪兒(er) 來?“項目總投資額約13億(yi) 元,市財政一時拿不出這麽(me) 多資金,決(jue) 定采用政府和社會(hui) 資本合作(PPP)模式開展建設。”孔國華說,從(cong) 進行可行性研究、編製項目實施方案,到申報入庫、進入招采程序,曆時300多天。2019年6月,當地成功引入中交一公局公司作為(wei) PPP項目的社會(hui) 資本方。

  PPP模式有哪些好處?孔國華介紹,首先,PPP模式解決(jue) 了項目建設資金問題。實施方案規定,項目資本金占總投資額的20%,剩餘(yu) 80%的建設資金由金融機構融資解決(jue) 。政府部門承擔部分項目資金,負責項目的規劃、用地、立項審批以及項目運營的監管;社會(hui) 資本方負責項目的融資、建設和運營。

  其次,PPP模式有利於(yu) 發揮社會(hui) 資本方的專(zhuan) 業(ye) 優(you) 勢。中交一公局公司項目負責人邢健寶說,在項目建設中,公司運用基於(yu) BIM(建築信息模型)的信息化平台、廣場VR(虛擬現實)景觀可視化等技術,實現了項目建設精細化管控;同時,還運用不停車檢測係統,實時監控車流量及超載情況,打造出智慧交通係統;獲得了“公路工程施工用降塵水炮車”等4項實用新型專(zhuan) 利。

  在綜合立體(ti) 交通網的建設中,不停車檢測係統的引入是一個(ge) 亮點。“這個(ge) 係統由動態磅、抓拍設備等設備組成,可以實時采集車輛信息、上傳(chuan) 數據,實現路麵情況全天候監控。借助科技手段治理超限超載車輛,打造智能交通係統,有助於(yu) 維護交通路網的平安暢通。”邢健寶說。

  “專(zhuan) 業(ye) 優(you) 勢意味著更短的建設周期和更高的工程質量,在PPP模式下,政府和社會(hui) 資本實現共贏。”孔國華說。

  邢健寶介紹,運營期內(nei) ,公司要負責項目的運行維護,同時利用停車場經營權、道路冠名經營權等權益獲得收益。這種安排既給予社會(hui) 資本方合理回報,又減輕了財政支出的壓力。

  “當前財政收支矛盾突出,要積極運用PPP模式,充分發揮財政資金的乘數效應,引導撬動更多社會(hui) 資本投入到新基建等領域。”曲阜市財政局局長呂成見說。


  《 人民日報 》( 2022年06月06日 18 版)
(責編: 李文治)

版權聲明:凡注明“來源:新利平台”或“新利平台文”的所有作品,版權歸高原(北京)文化傳(chuan) 播有限公司。任何媒體(ti) 轉載、摘編、引用,須注明來源新利平台和署著作者名,否則將追究相關(guan) 法律責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