朱家角水鄉過濃情端午 迎“文化和自然遺產日”
朱家角水鄉(xiang) 過濃情端午,迎“文化和自然遺產(chan) 日”
非遺民俗雲(yun) 體(ti) 驗 端午香囊土布紮
■本報記者 鍾菡
端午假期,青浦區文旅局“濃情端午粽飄香”非遺民俗雲(yun) 體(ti) 驗活動在朱家角林家村舉(ju) 辦,用雲(yun) 直播的形式帶領觀眾(zhong) 走進清新自然的村落,在雲(yun) 端感受非遺的獨特魅力;也以此迎接第17個(ge) “文化和自然遺產(chan) 日”。
近年來,隨著“薄荷香文苑”“田耘社”“楊冬白雕塑工作室”“路上有馬電影工作室”等一批藝術家工作室紛紛入駐,青浦林家村著力打造“稻田林家,藝術鄉(xiang) 村”,藝術氣息漸濃。本次“濃情端午粽飄香”非遺民俗雲(yun) 體(ti) 驗活動旨在融合藝術鄉(xiang) 村體(ti) 驗,展現非遺和文化傳(chuan) 承,為(wei) 大眾(zhong) 呈現更多的鄉(xiang) 村生活風貌和鄉(xiang) 村振興(xing) 成果。通過上海市文旅局官方視頻號“樂(le) 遊上海”、文化青浦雲(yun) 、旅遊時報等直播平台,市民在雲(yun) 端感受了青浦鄉(xiang) 村濃鬱的端午節傳(chuan) 統民俗氛圍。
體(ti) 驗端午節傳(chuan) 統民俗,美味粽子不容錯過——先將兩(liang) 片粽葉挽成一個(ge) 漏鬥狀,灌上糯米,塞上用調料拌過的肉條,有時還會(hui) 夾上一個(ge) 鹹蛋黃,而後用糯米蓋上,用一片碧綠清香的粽葉裹好,外麵再用稻草橫一圈豎一圈捆紮實,前後不過10秒,一個(ge) 飽滿的粽子便誕生了。在林家村,土布不“土”,為(wei) 文化傳(chuan) 承和創新發揮著光和熱。土布,在青浦鄉(xiang) 間也叫老布。土布染織技藝是流行於(yu) 上海郊區及毗鄰蘇浙地區的全棉手工紡織工藝,2011年被列入市級非遺保護名錄。此次非遺民俗雲(yun) 體(ti) 驗活動,觀眾(zhong) 欣賞到了土布製作的端午香囊。
版權聲明:凡注明“來源:新利平台”或“新利平台文”的所有作品,版權歸高原(北京)文化傳(chuan) 播有限公司。任何媒體(ti) 轉載、摘編、引用,須注明來源新利平台和署著作者名,否則將追究相關(guan) 法律責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