江蘇印發實施方案:深入開展公共機構綠色低碳引領行動
綠色低碳發展,公共機構先行。在2022年全國節能宣傳(chuan) 周到來之際,省委辦公廳、省政府辦公廳聯合印發《深入開展公共機構綠色低碳引領行動實施方案》,要求全省公共機構準確把握新形勢新要求,加快推進綠色低碳轉型發展,更好發揮示範引領作用,促進碳達峰目標實現,助力美麗(li) 江蘇建設。從(cong) 全國各省區市看,江蘇率先在黨(dang) 委政府層麵出台該方案。
《實施方案》提出,到2025年,全省公共機構單位建築麵積能耗、碳排放比“十三五”末分別下降6%、7%。公共機構綠色低碳發展機製基本建立,用能效率大幅提升,能源消費結構轉型和節能降碳水平走在全國前列,開創公共機構節約能源資源綠色低碳發展新局麵。
——推進綠色低碳用能轉變。
加快終端用能電氣化低碳化,全麵應用可再生能源,擴大新能源汽車配備使用比例。
圍繞公共機構辦公、生活等環節,推廣應用電力空調機組、節能灶具和高效油煙淨化設備,實施供暖和熱水係統電氣化、低碳化改造,試點建設全電廚房,鼓勵醫院蒸汽係統電氣化改造。推進可再生能源與(yu) 建築一體(ti) 化應用,引導公共機構因地製宜建設光伏發電項目,鼓勵有條件公共機構建設新能源微電網。在全省公共機構年度新增及更新車輛中,新能源汽車占比不低於(yu) 30%,鼓勵公共機構內(nei) 部停車場充(換)電設施設備向社會(hui) 開放。
——強化綠色低碳建築管理。
深化既有建築節能改造,提高新建建築綠色標準,推進建築用能智能化管理,加快綠色數據中心建設。
開展公共機構建築屋頂和外牆保溫隔熱、門窗、空調係統等節能改造,全麵提升維修改造綠色低碳水平。推進超低能耗、近零能耗建築規模化發展,到2025年,新建公共機構建築全麵執行國家二星級以上綠色建築標準。推動樓宇自控、能耗監管、分布式光伏發電等係統集成整合,建設能源管理一體(ti) 化管控中心。應用高密度、高效能IT設備和高效製冷係統,到“十四五”末公共機構新建大型、超大型數據中心全部達到綠色數據中心要求,能效水平達到國際先進。
——倡導綠色低碳行為(wei) 方式。
使用綠色低碳產(chan) 品,培育綠色低碳行為(wei) 習(xi) 慣,加大反食品浪費力度,推動資源共享循環利用。
推動公共機構帶頭采購節能、低碳、循環再生等綠色產(chan) 品,推廣應用綠色建材,強化物業(ye) 、餐飲、能源管理等服務采購需求中的綠色低碳管理目標和服務要求。鼓勵無紙化辦公和雙麵打印,使用循環再生辦公用品,減少使用一次性塑料製品,合理設置空調溫度,倡導綠色低碳出行方式,深入開展生活垃圾分類。常態化開展“光盤行動”,堅決(jue) 製止浪費行為(wei) 。合理配置辦公用房資源,促進集中辦公區會(hui) 議室、公共服務設施共享共用,加大黨(dang) 政機關(guan) 公物倉(cang) 建設力度,健全廢舊物品循環利用體(ti) 係。規範公務用車更新及處置行為(wei) ,探索公務用車區域一體(ti) 化出行保障。
——加強綠色低碳示範宣傳(chuan) 。
開展節能低碳示範創建,加強綠色低碳理念宣傳(chuan) ,加大綠色低碳技術推廣力度。
推動綠色低碳引領行動與(yu) 節約型機關(guan) 、節能低碳示範單位、能效領跑者等示範創建融合,“十四五”期間建成節能低碳示範單位350個(ge) 、能效領跑者80個(ge) 。將勤儉(jian) 節約優(you) 良傳(chuan) 統與(yu) 綠色低碳現代理念有機結合,積極踐行綠色低碳生活方式。加大綠色低碳、先進適用技術產(chan) 品推廣應用。
——提升綠色低碳治理水平。
健全能源管理法規製度體(ti) 係,全麵實行能耗定額管理,加快推進能源管理信息化建設,提升用能市場化管理水平,實施綠色低碳考核評估,加強綠色低碳管理能力建設。
推動修訂《江蘇省公共機構節能管理辦法》,製定公共機構能源托管相關(guan) 標準。落實能耗定額標準,開展對標提升行動,加強用能超約束值單位管理。完善省公共機構節能管理平台建設,實現能耗統計、監控預警、碳排放測算、示範創建、考核評價(jia) 、能源審計等功能。加強與(yu) 主要能源資源管理服務企業(ye) 合作,打通數據壁壘,實現主要能耗數據自動抓取。到2025年全省不低於(yu) 60%的縣級及以上行政中心實施合同能源管理,同步推動學校、醫院和科技文化體(ti) 育場館開展合同能源管理。同時,全麵考核公共機構碳排放指標完成和綠色低碳引領行動落實情況。
《實施方案》要求,各級黨(dang) 委政府要強化組織領導、明確責任分工,省有關(guan) 部門單位要強化政策支持,協調推進、形成合力。省機關(guan) 事務管理局將會(hui) 同省有關(guan) 部門,逐年分解目標任務、細化具體(ti) 措施,共同推動綠色低碳發展要求落到實處、見到實效。
版權聲明:凡注明“來源:新利平台”或“新利平台文”的所有作品,版權歸高原(北京)文化傳(chuan) 播有限公司。任何媒體(ti) 轉載、摘編、引用,須注明來源新利平台和署著作者名,否則將追究相關(guan) 法律責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