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利平台 > 即時新聞 > 地方

江蘇發布第二批一百個紅色地名 激發紅色能量

發布時間:2022-06-16 16:06:00來源: 新華日報

  6月15日,我省第二批100個(ge) 紅色地名發布。紅色地名如同革命先輩埋下的“種子”,如今在城鄉(xiang) 各個(ge) 角落生根發芽,喚醒紅色記憶、傳(chuan) 承紅色文化、激發紅色能量。

  激發紅色地名新動能

  省民政廳一級巡視員戚錫生介紹,今年3月,省民政廳聯合省委黨(dang) 史工辦等5部門開展全省第二批100個(ge) 紅色地名征集活動,各地共上報209個(ge) 紅色地名。經過推薦征集、部門會(hui) 商、研究確定和社會(hui) 公示等程序,最終確定第二批100個(ge) 紅色地名。

  第二批100個(ge) 紅色地名主要包含黨(dang) 史人物故居、重要戰鬥遺址、革命烈士陵園、地方黨(dang) 組織誕生地等,其中不少是百姓耳熟能詳的紅色地名,王荷波紀念館就是其中之一。

  2012年,王荷波紀念館在南京市浦口區建成,成為(wei) 加強黨(dang) 風廉政建設、提升廉政文化正能量的重要陣地,目前累計接待參觀群眾(zhong) 55萬(wan) 人次。

  “在江蘇,像王荷波紀念館這樣喚醒人們(men) 紅色記憶的地方還有很多。”省委黨(dang) 史工作辦公室一級巡視員萬(wan) 建清介紹,江蘇大地上散落著2000多個(ge) 紅色地名,這些都是鐫刻著中國曆史的紅色烙印。第二批100個(ge) 紅色地名中,按類別分,村落區片有14個(ge) 、革命遺址紀念地和建築物85個(ge) 、山河湖島1個(ge) ;按年代分,新民主主義(yi) 革命時期92個(ge) 、社會(hui) 主義(yi) 建設時期4個(ge) 、改革開放時期4個(ge) 。一大批英雄兒(er) 女譜寫(xie) 的紅色讚歌成為(wei) 珍貴的精神財富,激勵著人們(men) 奮勇前行。近年來,這些地方發展日新月異,離不開紅色文化的挖掘和弘揚。

  用好紅色地標“活教材”

  紅窗黛瓦、鐵藝欄杆、青磚小樓……去年底,南京市鼓樓區頤和路十一片區開街,成為(wei) 南京文化新地標。片區內(nei) ,別具一格的頤和路社區將軍(jun) 館引人注目,一批批市民遊客前來學習(xi) 參觀。

  頤和路片區曾有173位將軍(jun) 生活居住過,國內(nei) 唯一一家社區將軍(jun) 館就坐落在這裏。館內(nei) 陳列著陳毅、粟裕、許世友等64位將軍(jun) 的勳章、將軍(jun) 服、日記本等珍貴資料,“講述”中華人民共和國將軍(jun) 們(men) 驚心動魄的沙場經曆和豐(feng) 富廣博的人生閱曆。

  為(wei) 讓紅色文化更聚人氣,常州在運河五號黨(dang) 建文化園開發創意街區,運用道具、角色扮演、情景演練等互動形式,讓參與(yu) 者沉浸式體(ti) 驗紅軍(jun) 長征的艱辛曆程。運河五號吸引100多個(ge) 創意團隊、2000多名青年文創人員入駐,每年舉(ju) 辦近百場活動,年均入園人數破70萬(wan) 人次。

  “紅色地名也讓人們(men) 深刻體(ti) 驗魚水情深、感受鄉(xiang) 村巨變、回望革命足跡。”省委黨(dang) 史工作辦公室征研三處處長華曉琦表示,第一、第二批共200個(ge) 紅色地名,承載著中國共產(chan) 黨(dang) 在江蘇風雲(yun) 激蕩的百年曆史,也將激勵人們(men) 在新時代的征程中不忘初心、奮發進取。

  據悉,紅色地名公布後,各地將設置紅色地名標誌牌和說明牌,完善紅色地名文化標識,充分利用這些紅色資源,開展紅色文化教育,讓紅色地名成為(wei) 激發愛國熱情、振奮民族精神的生動教材。

  讓紅色地名聲名遠揚

  紅色地名的遴選、征集、公布,隻是保護利用的第一步。如何讓紅色地名成為(wei) 地方發展的“名片”、聲名遠揚,是地名保護的又一道考題。

  省民政廳區劃地名處處長孫燕介紹,一些地名“深藏功與(yu) 名”,隱身於(yu) 鄉(xiang) 村。為(wei) 找到它們(men) 、保護它們(men) ,我省建立起曆史地名分級保護體(ti) 係,讓紅色地名保護一個(ge) 也不能少。今年,以古城、古鎮、古村落為(wei) 評定範圍,首批省市縣三級地名文化遺產(chan) 評定正在進行中,民政部門積極推動將符合條件的地名文化遺產(chan) 依法納入非物質文化遺產(chan) 保護範圍,把“不得隨意更改老地名”落到實處。

  據悉,省市縣三級地名文化遺產(chan) 保護名錄和數據庫正逐步建立完善,曆史地名樹碑立牌持續推進。“十四五”期間,全省將新設立曆史地名保護碑牌不少於(yu) 200塊。

  新修訂的《地名管理條例》今年5月1日起施行。省民政廳提出,加強鄉(xiang) 村地名管理力度,完善鄉(xiang) 村地名標誌設置和地名標誌導向體(ti) 係,提升鄉(xiang) 村地名規範化水平和文化內(nei) 涵。到今年底,全省不少於(yu) 480個(ge) 鄉(xiang) 鎮要製定鄉(xiang) 鎮地名規劃,占比不低於(yu) 全省鄉(xiang) 鎮總數的67%。到2023年底,全省鄉(xiang) 鎮地名規劃將實現全覆蓋。

  此外,全省正在對27.5萬(wan) 多條地名數據進行全麵審核修改,推進地名普查成果轉化,完善國家地名信息數據庫。到今年底,各設區市、縣(市、區)地名公共服務體(ti) 係建成率要達到85%。省區劃地名信息係統也將上線,作為(wei) 區劃地名的“雲(yun) ”博物館,將充分發揮地名在服務經濟社會(hui) 發展中的作用。

(責編: 李文治)

版權聲明:凡注明“來源:新利平台”或“新利平台文”的所有作品,版權歸高原(北京)文化傳(chuan) 播有限公司。任何媒體(ti) 轉載、摘編、引用,須注明來源新利平台和署著作者名,否則將追究相關(guan) 法律責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