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利平台 > 即時新聞 > 地方

瀚海變通途 串起幸福路(經濟聚焦)

發布時間:2022-06-17 15:03:00來源: 人民網-《人民日報》

3月11日,動檢列車通過和若鐵路若克雅特大橋。
  文智泉攝(人民視覺) 
  圖表來源:中鐵第一勘察設計院集團有限公司

  核心閱讀

  經3年多奮戰,和若鐵路通車,世界首個(ge) 沙漠鐵路環線形成。這條國家重點鐵路建設項目,結束了南疆洛浦、策勒、於(yu) 田、民豐(feng) 、且末等地不通火車的曆史,極大便利了沿線各族人民群眾(zhong) 出行和貨物運輸,將帶動南疆經濟發展,助力鄉(xiang) 村振興(xing) 。

  6月16日10時53分,5818列車從(cong) 新疆和田站緩緩駛出,朝著目的地疾馳而去。這標誌著和若鐵路(和田市至若羌縣)正式通車運營。

  作為(wei) 國家重點鐵路建設項目,和若鐵路西起新疆和田地區和田市,東(dong) 至巴音郭楞蒙古自治州若羌縣,全長825公裏,設計時速120公裏。和若鐵路開通後,與(yu) 南疆鐵路、格庫鐵路相連,全長2712公裏,形成世界首個(ge) 沙漠鐵路環線。

  綠色之路——

  “沙漠修鐵路,治沙要先行”

  在首趟列車的一節車廂裏,記者遇到一群特殊的乘客——和若鐵路建設者的代表們(men) 。自2018年12月開工建設以來,和若鐵路的兩(liang) 萬(wan) 多名建設者,在高溫、風沙、嚴(yan) 寒等極端天氣的考驗下,奮戰了3年多的時間。

  “一天二兩(liang) 土,白天不夠晚上補。”當被問及施工期間最深刻的感受,他們(men) 這樣回答。

  和若鐵路是一條典型的沙漠鐵路,地處世界第二大流動性沙漠塔克拉瑪幹沙漠的南緣,有534公裏分布在風沙區域,占線路總長的65%。

  每到風沙季節,風沙會(hui) 掩埋路基軌道,嚴(yan) 重時會(hui) 影響列車運行安全,對鐵路建設和後期運營造成困難。“我們(men) 每天要花兩(liang) 個(ge) 小時清掃沙子,檢修設備。”中鐵十四局集團有限公司和若鐵路鋪架標項目負責人張剛說。

  怎麽(me) 辦?“沙漠修鐵路,治沙要先行。”新疆和若鐵路有限責任公司黨(dang) 委書(shu) 記、董事長王盡忠說,“自開工建設以來,我們(men) 將風沙防護工程與(yu) 鐵路建設同步進行,這在國內(nei) 尚屬首次。”

  風沙防護工程不是在鐵路沿線種種樹那麽(me) 簡單。“針對不同地段,我們(men) 采取不同的治沙方案。”中鐵第一勘察設計院集團有限公司和若鐵路總設計師楊寶榮告訴記者,在風沙特別嚴(yan) 重的地段,他們(men) 修建過沙橋,讓風沙從(cong) 橋下穿過;在有水源條件的地段,栽植梭梭、沙棗、檉柳、胡楊等植物;在水源匱乏的地段,通過大麵積的沙障、草方格來固沙。

  “在沙漠裏種樹真難。”王盡忠說,“在植株長大之前,我們(men) 先期在外側(ce) 設置了1.5米高的立式沙障阻沙,在靠近鐵路側(ce) 設置蘆葦方格固沙,形成擋沙、固沙立體(ti) 式防沙體(ti) 係,阻擋風沙上鐵道。”

  3年多來,曆經1000多個(ge) 日夜,建設者們(men) 在和若鐵路沿線,共修建草方格5000萬(wan) 平方米,種植梭梭、紅柳、沙棘等灌木和喬(qiao) 木1300萬(wan) 株,林帶覆蓋麵積超過11萬(wan) 畝(mu) ,形成防沙護路的綠色屏障。

  便民之路——

  “終於(yu) 盼來這一天,以後出門不怕遠了”

  “放心吧,不到3個(ge) 小時就到了!”

  一上車,庫爾班罕·買(mai) 提肉孜就趕緊給家人打電話。第一次坐上開往家門口的列車,這個(ge) 26歲的維吾爾族姑娘難掩興(xing) 奮。

  庫爾班罕的家在於(yu) 田縣達裏雅布依鄉(xiang) 。2013年,作為(wei) 村裏的第一個(ge) 大學生,她隻身前往烏(wu) 魯木齊上學。“那時候,我們(men) 村還沒搬遷,我坐著皮卡車花了兩(liang) 天時間才到縣城,接著又坐4個(ge) 小時的汽車趕到和田市,才坐上去烏(wu) 魯木齊的火車。”

  “家鄉(xiang) 通火車,是我一直以來的願望。現在終於(yu) 盼來這一天,以後出門不怕遠了。”和若鐵路通車後,庫爾班罕有了新計劃——和家人一起坐著火車去旅行。

  和庫爾班罕同行的,還有庫爾班·吐魯木的曾外孫女——如克亞(ya) 木·麥提賽地。60多年前,庫爾班大叔騎著毛驢要上北京看毛主席的故事家喻戶曉。“現在於(yu) 田通火車了,我們(men) 去北京更方便了。”如克亞(ya) 木說。

  同樣開心的,還有且末縣中學的老師李桂枝。2000年,24歲的李桂枝大學畢業(ye) 後,決(jue) 定到且末縣支教。“從(cong) 家鄉(xiang) 河北保定出發,再從(cong) 西安轉車到新疆庫爾勒,再坐大巴到且末縣,花了5天4夜。”李桂枝說,紮根新疆多年,自己回老家的次數很少,“現在回去探親(qin) 方便多了!”

  疾馳的列車裏,滿是歡聲笑語。“我們(men) 等了這趟列車很多年。”這是記者在采訪時聽到最多的一句話。

  過去,當地各族群眾(zhong) 想出疆,需經喀什、阿克蘇、庫爾勒,翻越天山繞行吐魯番、烏(wu) 魯木齊。和若鐵路通車後,意味著南疆洛浦、策勒、於(yu) 田、民豐(feng) 、且末等地結束了不通火車的曆史,當地各族群眾(zhong) 出行將更加便利。

  發展之路——

  “我們(men) 的產(chan) 品能賣到更遠的地方了”

  “這還沒坐多久,就要下車了?”洛浦站快到了,63歲的維吾爾族老大爺麥吐送·胡普丁戀戀不舍地看著窗外,“這兩(liang) 年,我沒事的時候,隔三岔五就跑到鐵道邊看一看,盼著能早點通車。”

  “我可不光是為(wei) 了坐火車,而是想通了火車後,我們(men) 的產(chan) 品能賣到更遠的地方了。”麥吐送告訴記者,自己經營著一家地毯廠,因為(wei) 質量上乘,地毯賣得不錯,一年營業(ye) 額在50萬(wan) 元左右。之前有外地企業(ye) 想和他合作,但考慮運輸成本後,他放棄了。“現在這個(ge) 問題解決(jue) 了,我和孩子們(men) 還琢磨著擴大一下地毯廠的規模。”

  洛浦縣常務副縣長何彥剛說:“和若鐵路的開通,拉近了洛浦與(yu) 大城市的距離,將促進當地的地毯等特色產(chan) 品拓展市場。”

  和若鐵路通車後,和田地區貨品出疆路程大大縮短,將極大助力當地產(chan) 業(ye) 發展。從(cong) 此,不隻是洛浦的地毯,還有策勒的石榴、且末的大棗……沿線一批特色產(chan) 品都將搭上鐵路的快車,走向疆外。

  產(chan) 品走出去,遊客走進來,和若鐵路將進一步釋放沿線旅遊業(ye) 潛力。“新通火車的各縣、團場也將迎來更多客流。”和田地區文化體(ti) 育廣播電視和旅遊局局長吐送古麗(li) ·買(mai) 托胡提說,和田正在重點開發“昆侖(lun) 天路”等多條精品線路,打造特色旅遊目的地,吸引各地遊客前來領略美好風光。

(責編: 李文治)

版權聲明:凡注明“來源:新利平台”或“新利平台文”的所有作品,版權歸高原(北京)文化傳(chuan) 播有限公司。任何媒體(ti) 轉載、摘編、引用,須注明來源新利平台和署著作者名,否則將追究相關(guan) 法律責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