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利平台 > 即時新聞 > 地方

聚天下英才而用之的“北京實踐”

發布時間:2022-06-20 15:13:00來源: 北京日報

  首都北京,正在成為(wei) 全球英才擁抱未來的熱土、幹事創業(ye) 的沃土、宜業(ye) 宜居的樂(le) 土。

  人才資源總量達781萬(wan) 人,人才密度達62%;擁有全球獨角獸(shou) 企業(ye) 102家,全國第一;“兩(liang) 院”院士數量占全國近1/2,專(zhuan) 業(ye) 技術人才總量達到383.1萬(wan) 人,人力資本投資占地區生產(chan) 總值比例達到23.2%,全國領先……四方之才紛至遝來,得益於(yu) 聚天下英才而用之的“北京實踐”。

  力爭(zheng) 率先建成高水平人才高地,北京牢記習(xi) 近平總書(shu) 記囑托,堅持黨(dang) 管人才原則,堅持全球引才,持續深化關(guan) 鍵性改革,激發人才創新創造活力,打造人才發展良好生態,為(wei) 首都高質量發展開啟了“高能”人才引擎。

  熱土

  全球引才 點燃創新創業(ye) 夢想

  去年,“90後海歸”胡淵鳴報名參加了HICOOL全球創業(ye) 者峰會(hui) 暨創業(ye) 大賽,曆經初篩、初賽、複賽、決(jue) 賽層層篩選,最終脫穎而出獲得大賽一等獎。

  他本科畢業(ye) 於(yu) 清華大學學霸雲(yun) 集的“姚班”,後赴美留學,在麻省理工學院完成博士答辯後,回到中關(guan) 村創業(ye) ,致力於(yu) 打造世界級開源圖形基礎設施。

  像胡淵鳴這樣的“高手”,在HICOOL這個(ge) 全球優(you) 秀創業(ye) 人才的“嘉年華”上並不鮮見。峰會(hui) 舉(ju) 辦兩(liang) 屆以來累計吸引超過6000個(ge) 國際項目和近萬(wan) 名全球頂尖創業(ye) 人才。首屆參賽者中,三分之二擁有碩士或博士學位。其中,畢業(ye) 於(yu) 麻省理工、斯坦福、牛津大學等世界大學排名前三十位名校的創業(ye) 者占總參賽人數的21%。

  創業(ye) 者為(wei) 何不約而同選擇北京?“這離不開北京對創新創業(ye) 實實在在的支持。”紅杉全球執行合夥(huo) 人、紅杉中國創始及執行合夥(huo) 人沈南鵬道出了原因。

  HICOOL構建了“大賽、峰會(hui) 、商學院、基金、管家、產(chan) 業(ye) 園”等“六位一體(ti) ”的全鏈條創業(ye) 生態服務,獎金、服務、支持、保障“四輪驅動”為(wei) 海內(nei) 外創業(ye) 人才保駕護航。

  首屆大賽中的一等獎獲得者徐馳在參賽過程中就為(wei) 自己的項目找到了上下遊鏈條,此後又在HICOOL的支持下,完成了公司的C輪融資,融資額超1億(yi) 美元,自主研發的產(chan) 品銷往韓國等海外市場。

  徐馳的故事並非個(ge) 例。經過兩(liang) 年發展,HICOOL大賽前期獲獎項目落地率達69%,已產(chan) 生8家獨角獸(shou) 企業(ye) 、42家“專(zhuan) 精特新”企業(ye) ,獲得融資達195億(yi) 元人民幣。

  HICOOL是創業(ye) 者的盛會(hui) ,也是北京麵向全球引才的平台之一。對標國際領先,聚焦“高精尖缺”,創新體(ti) 製機製,優(you) 化人才生態,建設國際一流人才高地,成為(wei) 北京的不二選擇。

  發布“兩(liang) 區”境外職業(ye) 資格認可目錄,首批認可金融、教育、科技服務等領域82項“含金量高”的境外職業(ye) 資格;“一業(ye) 一策”製定專(zhuan) 項政策,立足集成電路、科技服務、醫藥健康等重點產(chan) 業(ye) 發展需要精準引才,5年來為(wei) 20餘(yu) 萬(wan) 名急需緊缺人才提供了人才引進服務……作為(wei) 日益走近世界舞台中央的大國首都,北京正在成為(wei) 全球英才點燃夢想、擁抱未來的熱土。

  沃土

  深化改革 激發人才幹事創業(ye) 活力

  單個(ge) 超導量子比特退相幹時間突破500微秒大關(guan) ,發布世界首台量子直接通信樣機、實現百公裏量子直接通信距離……成立於(yu) 2017年12月24日的北京量子信息科學研究院還不滿5周歲,已接連取得令世界驚豔的科研成果。

  量子計算是一項顛覆性技術,很難想象這支勇闖“無人區”的團隊中不乏“90後”。

  量子院吸納人才,不唯論文、不唯職稱、不唯學曆、不唯獎項,隻看是否為(wei) 細分領域的專(zhuan) 家能手。常凱被量子院選中時剛剛32歲,在德國四大研究所之一的馬普所結束了博士研究,還沒有知名頭銜“傍身”。

  常凱在察看了歐美和國內(nei) 眾(zhong) 多科研機構後欣然回國,不僅(jin) 因為(wei) 量子院的誠意,更因為(wei) 這裏的“新意”。

  有別於(yu) 傳(chuan) 統科研事業(ye) 單位,量子院實行理事會(hui) 領導下的院長負責製,探索打開研究單位之間、研究與(yu) 產(chan) 業(ye) 之間、學科之間的“三堵牆”,不定機構規格、不核定人員編製,自主確定研究課題、自主選聘科研團隊、自主安排經費使用等靈活開放的管理運行機製,科學家有充分自主權。

  改革還體(ti) 現在運行體(ti) 製“新”、財政支持政策“新”、績效評價(jia) 機製“新”、知識產(chan) 權激勵“新”、固定資產(chan) 管理“新”。

  得益於(yu) “五新”機製帶來的政策紅利,量子院吸引了來自世界各地的高質量人才。

  來量子院3年多,常凱越發覺得自己“選對了”,“生活上的後顧之憂市人才局都給解決(jue) 了。”常凱說,工作更不用提,采購設備、裝修實驗室、組建團隊、人員招聘等都有行政團隊提供“一站式”提供保障。

  關(guan) 鍵性改革持續深化,科研人員心無旁騖幹事創業(ye) 的決(jue) 心信心更加堅定。改革不僅(jin) 聚焦量子科技,在腦科學、區塊鏈、人工智能等尖端領域研究的新型研發機構中,新的管理機製和運行模式為(wei) 科學家培植了科研沃土,基礎前沿、共性關(guan) 鍵技術研究的世界級成果接連湧現。

  改革力度之大源於(yu) 市委對人才工作的高度重視,黨(dang) 對人才工作的領導全麵加強,體(ti) 製機製不斷健全完善。

  本市做實做強人才工作責任主體(ti) ,在全國省級層麵第一家組建人才工作局;升格市委人才工作議事協調機構;製定實施兩(liang) 個(ge) 五年人才行動計劃,加快形成聚才用才政策環境,率先在國際科技創新中心建設上拿出北京方案;發揮中關(guan) 村人才特區示範引領作用,先後開展五輪政策創新,出台71條人才新政,中關(guan) 村已成為(wei) 全球人才創新的強磁力場。

  改革“組合拳”不斷釋放紅利。北京地區人才資源總量持續攀升,人才貢獻率達56%;每萬(wan) 人口發明專(zhuan) 利擁有量156件,居全國首位;在國際頂級學術期刊《自然》近期發布的全球科研城市榜單中,北京名列第一。

  樂(le) 土

  優(you) 化環境 打造人才發展良好生態

  走進位於(yu) 海澱區中關(guan) 村西區核心地段的國際人才會(hui) 客廳,靈活辦公、創新路演、服務對接、學術分享、創業(ye) 社交、智慧會(hui) 議等六大功能分區明確,還配備全設備直播間、24小時自習(xi) 室等特色功能區。

  會(hui) 客廳引入專(zhuan) 業(ye) 運營公司,邀請區域內(nei) 各類國際化企業(ye) 、機構和人才作為(wei) 協作聯盟單位和“創新合夥(huo) 人”,為(wei) 企業(ye) 和國際人才提供便利服務。形式多樣的活動人氣十足,不斷擴大國際人才的線下“朋友圈”,吸引更多國際資源、要素和人才在此落地發展。

  這是北京優(you) 化發展環境、吸引國際人才,開展首都國際人才社區建設的縮影。

  致力於(yu) 打造宜業(ye) 宜居的人才發展環境,北京以“有地兒(er) 、有事兒(er) 、有味兒(er) ”為(wei) 標準,讓首都國際人才社區“有人兒(er) ”。

  有地兒(er) ,就是要有特定的區域。朝陽區望京確定了7平方公裏核心區的重點建設範圍;石景山區新首鋼將首鋼北區2.91平方公裏作為(wei) 國際人才社區建設核心區;昌平區未來科學城的集中建設區規劃占地10平方公裏。

  有事兒(er) ,就是要有事業(ye) 發展的舞台。首都國際人才社區匯集了產(chan) 業(ye) 園區、智能城區、休閑商區、藝術街區、居住社區等多種要素,不同文化背景的國際人才在這裏找到認同感、歸屬感、成就感,通過相互交流、碰撞、共享形成新的創新創業(ye) 源頭。

  有味兒(er) ,就是要有高品質人才發展環境。在國際人才社區設計之初就提出建立社區合夥(huo) 人製度,讓國際人才參與(yu) 到社會(hui) 治理中,形成以人為(wei) 中心的城市發展格局。全市首個(ge) 特色示範街區朝陽“望京小街”開街一年來,迅速成為(wei) 網紅打卡地,被評選為(wei) 十大“北京最美街巷”,首都國際人才社區建設距離“國際人才聚集區、人才政策試驗區、創新創業(ye) 示範區、宜居宜業(ye) 典範區”目標越來越近。

  不僅(jin) 硬件在提升,服務人才的軟件也在不斷優(you) 化。創新外籍人才出入境政策,全市設立12個(ge) 市區兩(liang) 級外籍人才服務站廳,實現工作許可、居留許可“一窗受理、兩(liang) 證聯辦、同時取證”;上線“易北京”APP,為(wei) 來京創業(ye) 、留學、居住的海外人才提供一站式服務……一係列舉(ju) 措打通痛點難點堵點,把服務做到人才心坎上,讓北京這座國際化大都市充滿溫情和魅力。

  服務人才的同時,也在主動培養(yang) 人才。北京學者計劃通過個(ge) 性化培養(yang) 和長周期穩定支持,鼓勵人才自由探索,營造寬鬆包容的人才成長環境。73名學者在醫藥健康、生物育種等前瞻性基礎研究、引領性原創成果方麵取得重大突破,13名學者分別當選我國兩(liang) 院院士和德國、法國等發達國家科學院院士。

  與(yu) 此同時,北京也正通過京津冀人才一體(ti) 化發展、“首都專(zhuan) 家中西部行”係列活動和“人才京郊行”項目的輻射帶動,促進著區域和城鄉(xiang) 協同發展。

  精心耕耘植厚土,海納百川聚英才。京華大地正成為(wei) 各類人才集聚、碰撞、交融的豐(feng) 厚土壤,處處奔騰著催人奮進的熱烈氣息。聚天下英才而用之的“北京實踐”不斷完善,必將為(wei) 北京在率先形成新發展格局中下好先手棋、打好主動仗注入強大動力和活力,驅動首都高質量發展再上新台階。

(責編: 李文治)

版權聲明:凡注明“來源:新利平台”或“新利平台文”的所有作品,版權歸高原(北京)文化傳(chuan) 播有限公司。任何媒體(ti) 轉載、摘編、引用,須注明來源新利平台和署著作者名,否則將追究相關(guan) 法律責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