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利平台 > 即時新聞 > 地方

京冀合作成果在河北推廣應用40多萬畝

發布時間:2022-06-20 15:50:00來源: 河北日報

  設施蔬菜生態環境智能調優(you) 控製技術及裝備項目研究結碩果

  京冀合作成果在河北推廣應用40多萬(wan) 畝(mu)

  炎炎夏日,驕陽似火。臨(lin) 近中午,新樂(le) 市盛永種植專(zhuan) 業(ye) 合作社負責人田永會(hui) 打開手機上的設施蔬菜精準信息服務雲(yun) 平台,查看大棚內(nei) 西瓜溫度。看到溫度顯示41攝氏度,他立刻通過遠程自動調控係統,按下按鈕,自動放風設施即刻啟動,不一會(hui) 兒(er) ,棚內(nei) 溫度就達到了適宜作物生長的水平。

  “原來放風、澆水施肥都是靠感覺。如今,棚內(nei) 的智能控製設施能準確顯示棚內(nei) 溫濕度,土壤中的含水量等,我們(men) 可根據數據按作物需求精準澆水施肥,節約成本,提高了產(chan) 品品質。周圍的一些種植大戶明年也準備安裝這個(ge) 係統。”田永會(hui) 說。

  田永會(hui) 所說的設施蔬菜精準信息服務雲(yun) 平台係統,是石家莊市農(nong) 林科學研究院和北京農(nong) 業(ye) 信息技術研究中心聯合研發的技術成果。

  河北省是蔬菜生產(chan) 大省,種植麵積與(yu) 產(chan) 量均居全國前列,但統計資料顯示,河北省設施蔬菜總成本高於(yu) 全國平均水平,設施蔬菜生產(chan) 效益有提升空間。其重要原因,在於(yu) 現存農(nong) 業(ye) 設施結構簡單,信息化程度不高,缺乏標準化生產(chan) 技術指導和全流程、一體(ti) 化的設施蔬菜生產(chan) 智能化管理。

  針對上述問題,石家莊市農(nong) 林科學研究院和北京農(nong) 業(ye) 信息技術研究中心開展聯合攻關(guan) ,開展“設施蔬菜生態環境智能調優(you) 控製技術及裝備項目”研究,從(cong) 感知傳(chuan) 輸、環境調控、生產(chan) 決(jue) 策、平台服務幾個(ge) 層麵進行創新應用研究——

  通過對日光溫室進行信息化改造,實現了溫室拉簾、通風、補光、增溫、水肥灌溉等裝備的智能化綜合聯動時序調控,實現省工節本,一季蔬菜灌溉用水量降低28.2%,節約農(nong) 資14.9%,增產(chan) 7.8%,農(nong) 產(chan) 品上市時間提前3至5天。

  通過監測設施蔬菜病害發生的環境數據,采集作物病害潛育期RGB圖像和高光譜圖像,實現了設施蔬菜病害環境預警、病斑圖像智能識別和病害診斷早期智能識別,通過智能協同診斷模型實現減施農(nong) 藥25.6%以上。

  研發成功的水肥一體(ti) 化施用係統,實現了設施溫室群多蔬菜品種的智能化、精準化水肥精準控製和平衡供給,產(chan) 量提高5%以上。

  石家莊市農(nong) 林科學研究院院長田國英介紹,為(wei) 加快京冀科研成果在河北的推廣應用,京冀雙方還開發了Web平台係統、手機APP及微信小程序等多類型用戶終端,滿足了農(nong) 民隨時隨地的信息化服務需求。

  與(yu) 此同時,他們(men) 還探索把多維數據資源綜合庫、蔬菜生產(chan) 智能化管控技術模型、農(nong) 業(ye) 物聯網智能化綜合管控平台與(yu) 示範基地生產(chan) 相結合,精準示範,通過基地示範和對新型農(nong) 業(ye) 經營主體(ti) 科技服務、農(nong) 民教育培訓,進行以點帶麵式推廣。

  目前,“設施蔬菜生態環境智能調優(you) 控製技術及裝備項目”研究成果已在河北省推廣應用40多萬(wan) 畝(mu) ,新增經濟效益4801.52萬(wan) 元,節約用水648.62萬(wan) 立方米,農(nong) 藥節支2094.13萬(wan) 元。該項目解決(jue) 了傳(chuan) 統設施蔬菜種植管理過程中監測困難、決(jue) 策簡單、調控不及時等難題,推進了設施蔬菜產(chan) 業(ye) “機器替代人力”“電腦替代人腦”的轉變,經濟、社會(hui) 、生態效益顯著,榮獲2021年河北省科學技術進步獎二等獎。(記者趙紅梅)

(責編: 李文治)

版權聲明:凡注明“來源:新利平台”或“新利平台文”的所有作品,版權歸高原(北京)文化傳(chuan) 播有限公司。任何媒體(ti) 轉載、摘編、引用,須注明來源新利平台和署著作者名,否則將追究相關(guan) 法律責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