持續鞏固拓展脫貧攻堅成果
就業(ye) 是最大的民生,高質量完成脫貧人口穩崗就業(ye) 各項任務,才能讓脫貧基礎更加穩固、成效更可持續
強化統籌協調,綜合施策、精準發力,確保人員到位、責任到位、工作到位、效果到位,方能推動鞏固拓展脫貧攻堅成果各項措施盡快落地見效
防止返貧監測幫扶機製不斷健全,目前近70%的監測對象已消除返貧致貧風險;就業(ye) 幫扶年度目標任務超額完成,截至5月底,脫貧勞動力(含防止返貧監測對象)務工規模3133萬(wan) 人,完成全年目標任務的103.8%;新增發放小額信貸超過250億(yi) 元,支持57.3萬(wan) 脫貧人口發展產(chan) 業(ye) ……今年以來,鞏固拓展脫貧攻堅成果取得新進展新成效,為(wei) 完成全年目標任務打下堅實基礎。
習(xi) 近平總書(shu) 記強調:“要堅決(jue) 守住脫貧攻堅成果,做好鞏固拓展脫貧攻堅成果同鄉(xiang) 村振興(xing) 有效銜接,工作不留空檔,政策不留空白。”應當清醒看到,當前新冠肺炎疫情多點散發,我國經濟發展環境的複雜性、嚴(yan) 峻性、不確定性上升,對鞏固拓展脫貧攻堅成果帶來挑戰。強化防止返貧監測幫扶,強化穩崗就業(ye) 、產(chan) 業(ye) 幫扶,強化社會(hui) 幫扶和駐村幫扶……前不久,國家鄉(xiang) 村振興(xing) 局製定印發《應對新冠肺炎疫情影響持續鞏固拓展脫貧攻堅成果的若幹措施》(以下簡稱《若幹措施》),為(wei) 努力克服疫情影響、堅決(jue) 守住不發生規模性返貧的底線注入強勁動力。
“勝非其難也,持之者其難也。”如今,“三農(nong) ”工作重心曆史性轉移到全麵推進鄉(xiang) 村振興(xing) 上來,但脫貧地區防止返貧的任務依然艱巨繁重。比如,相當一部分脫貧戶基本生活有了保障,但收入水平仍然不高,脫貧基礎還不太穩固;有的脫貧戶政策性收入占比較高,自我發展能力還有不足,發展基礎相對薄弱,一旦扶貧政策斷檔就可能返貧;經濟發展麵臨(lin) 的需求收縮、供給衝(chong) 擊、預期轉弱三重壓力,讓脫貧群眾(zhong) 穩崗就業(ye) 難度加大。鞏固脫貧攻堅成果是鄉(xiang) 村振興(xing) 的前提,還需拿出更有力的舉(ju) 措、付出更艱辛的努力。同時,防範化解返貧風險這根弦須臾不可鬆,特別需要警惕“喘口氣、歇歇腳”的鬆懈念頭。
就業(ye) 是鞏固脫貧攻堅成果的基本措施。穩住了崗位、實現了就業(ye) ,防止返貧致貧就有了堅實支撐。此前,《關(guan) 於(yu) 做好2022年脫貧人口穩崗就業(ye) 工作的通知》從(cong) 深化勞務協作、促進就地就近就業(ye) 、組織開展“雨露計劃+”就業(ye) 促進專(zhuan) 項行動等方麵,對脫貧人口就業(ye) 幫扶作出部署。此次出台的《若幹措施》,從(cong) 確保今年全國脫貧人口務工就業(ye) 規模穩定在3000萬(wan) 人以上,到對返鄉(xiang) 回流的脫貧勞動力建立跟蹤服務機製、分類落實幫扶責任,再到加大對脫貧勞動力、監測對象就業(ye) 穩崗支持力度,政策組合拳將脫貧群眾(zhong) 的生活保障網織得更密、編得更牢。就業(ye) 是最大的民生,高質量完成脫貧人口穩崗就業(ye) 各項任務,才能讓脫貧基礎更加穩固、成效更可持續。
大道至簡,實幹為(wei) 要。鞏固拓展脫貧攻堅成果同鄉(xiang) 村振興(xing) 有效銜接,需要擔當作為(wei) 。受疫情等因素影響,一些農(nong) 戶麵臨(lin) 返貧致貧風險,要及時將他們(men) 識別為(wei) 防止返貧監測對象,做到應納盡納,對收入水平相對較低和因疫情收入驟減的脫貧戶需采取針對性措施促進增收。發展產(chan) 業(ye) 是鞏固拓展脫貧攻堅成果的治本之策。對聯農(nong) 帶農(nong) 富農(nong) 產(chan) 業(ye) 發展應予以重點支持,優(you) 先保障到人到戶項目資金需求,促進脫貧人口、監測對象持續增收。對符合規定的受疫情影響暫時出現生產(chan) 運營困難的幫扶企業(ye) ,可通過銜接資金給予貸款貼息支持,幫助解決(jue) 流動資金困難。強化統籌協調,綜合施策、精準發力,確保人員到位、責任到位、工作到位、效果到位,方能推動鞏固拓展脫貧攻堅成果各項措施盡快落地見效,不斷增強脫貧群眾(zhong) 的獲得感、幸福感、安全感。
麵對鞏固拓展脫貧攻堅成果遇到的困難和挑戰,大力弘揚脫貧攻堅精神,堅定信心、勇毅前行,團結拚搏、頑強奮鬥,我們(men) 一定能牢牢守住不發生規模性返貧的底線,讓脫貧群眾(zhong) 生活更上一層樓,推動鞏固脫貧成果上台階、鄉(xiang) 村振興(xing) 開新局。
版權聲明:凡注明“來源:新利平台”或“新利平台文”的所有作品,版權歸高原(北京)文化傳(chuan) 播有限公司。任何媒體(ti) 轉載、摘編、引用,須注明來源新利平台和署著作者名,否則將追究相關(guan) 法律責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