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22年江蘇省財政統籌安排53億元支持高標準農田建設
正值夏糧豐(feng) 收季。日前,國務院辦公廳印發通報,再次表彰我省高標準農(nong) 田建設投入力度大、任務完成質量高、建後管護效果好,明確2022年在分配中央財政資金時將通過定額補助予以傾(qing) 斜支持。
高標準農(nong) 田建設是落實“藏糧於(yu) 地、藏糧於(yu) 技”的重要舉(ju) 措,也是真正實現旱澇保收、高產(chan) 穩產(chan) 的關(guan) 鍵一步。近年來,江蘇不斷加大高標準農(nong) 田的建設投入,“托底”糧食安全,“端穩”中國飯碗。“十三五”期間,全省建設高標準農(nong) 田2460萬(wan) 畝(mu) ,總投入超420億(yi) 元。截至2021年底,全省高標準農(nong) 田上圖入庫麵積約4600萬(wan) 畝(mu) ,耕地占比超過全國平均水平約20個(ge) 百分點。
日前,記者從(cong) 省財政廳獲悉,今年,省財政統籌安排省級高標準農(nong) 田建設資金53億(yi) 元,比上年增長146%,將有力保障全年完成新建高標準農(nong) 田400萬(wan) 畝(mu) ,統籌發展高效節水灌溉20萬(wan) 畝(mu) 任務,確保全省糧食產(chan) 量保持在700億(yi) 斤以上。
加大投入,
糧食畝(mu) 產(chan) 節節高
“小麥已經收完啦,超過100萬(wan) 斤了!”徐州開發區徐莊鎮吳集村種糧大戶周廣林連日來忙碌在田間。他算了筆賬,承包的1000畝(mu) 地去年建成高標準農(nong) 田後,每畝(mu) 產(chan) 量提升約200斤,平均畝(mu) 產(chan) 量達到1400斤。
周廣林向記者細說建設高標準農(nong) 田前後的變化:之前灌溉費時費力,要從(cong) 河裏抽水,再引入農(nong) 田,如今,農(nong) 田灌溉係統自動噴灑,還避免了跑水、漏水,每一處秧苗都能“喝”飽;從(cong) 前農(nong) 田零散,渠道雜亂(luan) 縱橫,農(nong) 機無法駛入,農(nong) 民種田辛苦,產(chan) 量效益還很低下……如今,莊稼地“連田成片”,更修起寬敞平整的配套水泥路,農(nong) 機穿梭其間,起壟、覆膜、點種方便又高效。
“今年咱家種植14畝(mu) ‘煙農(nong) ’19小麥,收糧2萬(wan) 斤,平均每畝(mu) 產(chan) 糧1400多斤,大旱之年能有大豐(feng) 收,多虧(kui) 咱村高標準農(nong) 田建設啊!”東(dong) 海縣山左口鎮團林村麥田裏,村民石磊高興(xing) 地說。2018年,團林村6000畝(mu) 農(nong) 田被省裏確定為(wei) 高標準農(nong) 田建設項目,總投資2000餘(yu) 萬(wan) 元,農(nong) 田道路全部硬化,配套橋涵閘,改大口井為(wei) 機井,全村農(nong) 田實現旱能灌澇能排。
確保“中國飯碗”裝滿“中國糧”,旱澇保收、穩產(chan) 高產(chan) 的高標準農(nong) 田是核心。去年,省財政廳會(hui) 同省農(nong) 業(ye) 農(nong) 村廳等部門,邀請河海大學等專(zhuan) 家,研究提出了“十四五”期間我省高標準農(nong) 田建設投資標準並經省政府同意,明確自2022年起,全省新建高標準農(nong) 田投資標準由每畝(mu) 1750元提高至3000元,增長71.4%。
提高投資標準的同時,我省還調整了省與(yu) 市縣分擔比例,蘇北、蘇中、蘇南地區市縣財政分別分擔20%、40%、60%,其餘(yu) 由中央和省財政補助。“我省高標準農(nong) 田建設任務主要集中在蘇北、蘇中,占全省的97%,省以上補助資金占各級財政投入的79%。”省財政廳農(nong) 業(ye) 農(nong) 村處副處長曹潔表示。
多元籌資,
確保建設高標準
確保高標準農(nong) 田建一畝(mu) 、成一畝(mu) ,“真金白銀”的支持至關(guan) 重要,除加強省級財政的資金保障外,還需各地積極鞏固、拓展籌資渠道。當前,江蘇不少地方已形成財政投入為(wei) 主、社會(hui) 資本參與(yu) 、受益農(nong) 戶籌資籌勞的“多元籌資”機製。
徐州規劃2021-2030年新建和改造提升高標準農(nong) 田474萬(wan) 畝(mu) ,發展高效節水灌溉25.5萬(wan) 畝(mu) 。為(wei) 推進目標盡快達成,今年5月,工行徐州分行審批通過了1.8億(yi) 元項目貸款,目前已投放1億(yi) 元,將助力建設徐州新沂市港頭鎮、時集鎮、棋盤鎮、墨河街道和唐店街道5個(ge) 鄉(xiang) 鎮及街道的高標準農(nong) 田建設,總麵積達98305畝(mu) 。
“高標準農(nong) 田建設質量要求高,投入資金量大,政府和社會(hui) 資本合作是加快項目‘又好又快’推進的有效舉(ju) 措。”啟東(dong) 市財政國庫集中支付中心主任陸慶輝介紹,當地正積極探索高標準農(nong) 田融資新模式,目前,省農(nong) 發行已下達啟東(dong) 高標準農(nong) 田建設信貸資金指標一期貸款7億(yi) 元,二期貸款15億(yi) 元。根據建設規劃,2021-2025年擬建設高標準農(nong) 田23萬(wan) 畝(mu) 。
利用高標準農(nong) 田建設新增耕地產(chan) 生的占補平衡等相關(guan) 收益,可進一步促進高標準農(nong) 田建設。省農(nong) 業(ye) 農(nong) 村廳農(nong) 田建設管理處副處長王景成介紹,2021年全省核定高標準農(nong) 田建設新增耕地1.5萬(wan) 畝(mu) ,預計可實現收入15.9億(yi) 元,其中9.4億(yi) 元將用於(yu) 高標準農(nong) 田建設。此外,江蘇還在積極引進社會(hui) 投融資,鼓勵和引導受益農(nong) 戶或新型農(nong) 業(ye) 經營主體(ti) 等投入高標準農(nong) 田建設。數據顯示,全省2021年度高標準農(nong) 田建設項目共引入社會(hui) 資金3.01億(yi) 元。
先建後補,
讓農(nong) 民盡早受益
加快高標準農(nong) 田建設,讓農(nong) 民群眾(zhong) 盡早受益,近年來,江蘇創新管理方式,積極推行“先建後補”試點,進一步促進土地合理流轉,成片規劃、成片發展,打造示範區。
“在資金使用方式上,我們(men) 提出允許地方采用‘先建後補’方式,加快項目建設進度。”曹潔介紹,自2020年以來,我省已在蘇州、南通、泰興(xing) 等地實施高標準農(nong) 田項目“先建後補”試點,市縣提前組織編製項目初步設計,市級評審立項後即可組織實施工程建設,當前,“先建後補”項目已納入全省年度項目實施計劃管理,嚴(yan) 格執行國家和省項目、資金管理有關(guan) 規定。
蘇州河湖密布、水網密集,呈現水田相依、田水相隔狀態,農(nong) 田連片規模小、零碎化程度高,因此,農(nong) 田基礎設施建設投入大、成本高。蘇州市財政局黨(dang) 組書(shu) 記、局長劉小玫介紹,基於(yu) 這種現狀,蘇州統籌市、縣(區)、鎮各級財力,加大對高標準農(nong) 田建設的支持,實現共同推進高標準農(nong) 田建設的資金保障模式——太倉(cang) 市沙溪鎮泰西村6000畝(mu) 中央財政補助高標準農(nong) 田項目,結合特色田園鄉(xiang) 村建設,增加縣級投入1400餘(yu) 萬(wan) 元用於(yu) 土地平整、道路黑色化等工程,種田大戶稱讚“穿著皮鞋就能下田”;吳江區橫扇街道1600畝(mu) 中央財政補助高標準農(nong) 田項目“逢山開路,遇水架橋”,利用自籌資金將東(dong) 西兩(liang) 個(ge) 片區之間的高崗地削平連通,增加水稻種植麵積44.55畝(mu) ,並建設了農(nong) 橋和硬化道路,實現稻田美顏、農(nong) 機易行、村民方便的多贏格局。
推行“先建後補”試點,南通有效化解了農(nong) 時與(yu) 建設的矛盾。“過去,高標準農(nong) 田建設項目一般在三四月份批複,六七月份完成招標,在水稻種植期往往無法施工,導致項目建設周期長,資金支出進度慢,項目效益發揮遲。”南通市財政局黨(dang) 組書(shu) 記、局長曹金海表示,去年下半年起,當地積極推行“先建後補”的建設模式,實現了早立項、早審批、早開工,所有工作均可提前半年開展。當前,全市45個(ge) 共40.7萬(wan) 畝(mu) 高標準農(nong) 田建設項目均已開工,截至5月20日,全市項目建設進度達到40%以上,預計10月底主體(ti) 工程全麵完成,實現當年項目當年建成,當年發揮效益。
版權聲明:凡注明“來源:新利平台”或“新利平台文”的所有作品,版權歸高原(北京)文化傳(chuan) 播有限公司。任何媒體(ti) 轉載、摘編、引用,須注明來源新利平台和署著作者名,否則將追究相關(guan) 法律責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