上黨區白家溝:產業延伸“鏈接”鄉村幸福
“這幾年,村裏大力發展種植業(ye) ,很多瓜果蔬菜出現階段性的‘供過於(yu) 求’,我們(men) 的冷鏈倉(cang) 儲(chu) 庫建成則可以提供儲(chu) 存服務,生鮮農(nong) 產(chan) 品可以從(cong) ‘賣一季’到‘賣四季’。”6月20日,站在新建的冷鏈倉(cang) 儲(chu) 庫門前,長治市上黨(dang) 區郝家莊鎮白家溝村黨(dang) 支部書(shu) 記、村委會(hui) 主任宋澤平高興(xing) 地說。
冷鏈倉(cang) 儲(chu) 建設,隻是白家溝村在鄉(xiang) 村振興(xing) 示範村創建中的一個(ge) 縮影。今年,長治市獲批省級示範創建項目26個(ge) ,其中鄉(xiang) 村振興(xing) 示範村10個(ge) 。白家溝村作為(wei) 鄉(xiang) 村振興(xing) 示範村創建村之一,搶抓機遇,謀定快動,開工建設生態魚塘、農(nong) 產(chan) 品精深加工產(chan) 業(ye) 、文化長廊、大數據治理數字信息化管控等項目。在產(chan) 業(ye) 升級上持續擴大特色種植規模,大力培育種植養(yang) 殖大戶,進一步優(you) 化生產(chan) 組織形式,推動養(yang) 羊、小米種植、果蔬采摘等綠色立體(ti) 循環產(chan) 業(ye) 發展,努力讓群眾(zhong) 的錢袋子鼓起來。
鄉(xiang) 村振興(xing) ,產(chan) 業(ye) 為(wei) 先。近年來,白家溝村堅持打造“山水田園鄉(xiang) 村”的發展定位,以黨(dang) 建引領產(chan) 業(ye) 發展,加強培養(yang) 技術人才和致富帶頭人,大力發展特色種植、養(yang) 殖產(chan) 業(ye) 。“村裏成立了1個(ge) 公司和2個(ge) 專(zhuan) 業(ye) 合作社,率先規模推廣種植百畝(mu) 萬(wan) 株國華全紅梨樹經濟林;建起310畝(mu) 優(you) 質大櫻桃種植基地、100畝(mu) 養(yang) 殖基地、220畝(mu) 小米基地、12座蔬菜大棚、25畝(mu) 生態魚塘。村民有的通過流轉土地收取租金,有的入股合作社獲得分紅,有的承包大棚種植蔬菜,或是參加產(chan) 業(ye) 基地務工,家家戶戶吃上了‘產(chan) 業(ye) 飯’,年人均收入達到2.5萬(wan) 元。”宋澤平說。
經過努力,白家溝村產(chan) 業(ye) 有了,坡地肥了,村民“腰包”也鼓起來了。“我承包了10座大棚,有4座種了西紅柿,剩下6座旋耕完之後準備種甘藍、尖椒、北瓜。蔬菜大棚就像一個(ge) ‘綠色銀行’一樣,一年四季都能‘取錢’。”蔬菜種植戶劉偉(wei) 強說,“現在,村裏創業(ye) 環境好了,返鄉(xiang) 創業(ye) 的人也多了起來,村裏越來越紅火了。”
鄉(xiang) 村美,農(nong) 民富。近幾年來,白家溝打造黨(dang) 群服務中心、便民服務中心,建設村內(nei) 主幹路、通村路、田間路達11公裏,實施排水溝硬化、“廁所改造”等工程,基礎設施不斷完善,大大提高了村民的幸福感、獲得感。
在便民服務中心,正巧碰到有村民來詢問櫻桃樹種植基地需不需要增加勞動人員,想打零工。“現在大家已經嚐到了在村裏增收的甜頭,很多以前外出打工的也選擇留在村裏務工,所以我們(men) 更要抓緊產(chan) 業(ye) 建設為(wei) 百姓提供更多就業(ye) 崗位。”宋澤平心中有夢,眼裏有光,“如今的白家溝村,環境美,產(chan) 業(ye) 興(xing) ,好日子更有奔頭。”(李楠 王雨苗)
版權聲明:凡注明“來源:新利平台”或“新利平台文”的所有作品,版權歸高原(北京)文化傳(chuan) 播有限公司。任何媒體(ti) 轉載、摘編、引用,須注明來源新利平台和署著作者名,否則將追究相關(guan) 法律責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