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利平台 > 即時新聞 > 地方

抓好老城保護提升,讓胡同居民過上現代生活(踐行囑托十年間)

發布時間:2022-06-28 15:12:00來源: 人民網-《人民日報》

  “一個(ge) 城市的曆史遺跡、文化古跡、人文底蘊,是城市生命的一部分。”胡同、四合院,被稱為(wei) 北京的魂,也是這座古城發展變遷的一個(ge) 縮影。

  北京前門東(dong) 區是北京老城重要曆史片區。2019年春節前夕,習(xi) 近平總書(shu) 記來到這裏,沿草廠四條胡同步行察看街巷風貌。一條胡同300多米,總書(shu) 記從(cong) 北到南邊走邊看,“我一直在想,咱們(men) 老北京的胡同怎麽(me) 辦?”

  “怎麽(me) 辦”的思考,事關(guan) 城市治理的大課題,彰顯民生冷暖的大情懷。

  習(xi) 近平總書(shu) 記強調,“要把老城區改造提升同保護曆史遺跡、保存曆史文脈統一起來,既要改善人居環境,又要保護曆史文化底蘊,讓曆史文化和現代生活融為(wei) 一體(ti) 。老北京的一個(ge) 顯著特色就是胡同,要注意保留胡同特色,讓城市留住記憶,讓人們(men) 記住鄉(xiang) 愁。”

  如今走進草廠四條胡同,古樸的青石板路蜿蜒向前,就連路旁也換上了老北京樣式的木質燈杆的路燈,最大限度地還原了胡同的曆史風貌。灰牆之下一抹抹青翠,葡萄藤爬滿架。院裏古韻悠長,室內(nei) 則現代化設施一應俱全,老胡同居民過上了現代化新生活。

  說起這些年胡同的變化,胡同居民朱茂錦老人感慨萬(wan) 千:“找回了小時候的感覺,但又比那時候好得太多了!總書(shu) 記來家裏做客的時候,問水電、問氣暖,他惦念著咱老百姓的日子好不好,柴米油鹽的小事都放在心上。”

  老北京人常說:“有名的胡同三千六,沒名的胡同賽牛毛。”2019年底,北京市就實現了對以胡同為(wei) 代表的全市3000餘(yu) 條背街小巷的全麵提升。2020年,又啟動新一輪為(wei) 期3年的背街小巷整治行動。“架空線入地”讓天空亮起來,“胡同不停車”讓生活靜下來,“廁所革命”讓生活環境美起來。2021年有關(guan) 民意調查顯示,北京市民對背街小巷環境整治提升工作總體(ti) 滿意度達95.6%。

  “總書(shu) 記的重要指示讓我們(men) 認識到,胡同是城市生命的一部分,要讓它們(men) 跟現代生活融為(wei) 一體(ti) 。”北京市古代建築設計研究所所長張越說,過去我們(men) 更多偏重於(yu) 曆史風貌保護,通過參與(yu) 胡同保護修繕,我們(men) 麵對麵地跟老百姓溝通,去了解居住者改善的意願和訴求。

  每條胡同、每個(ge) 院子,深入考證不同年代的曆史演變過程,建起數據庫;將一磚一瓦、每個(ge) 老物件,盡最大可能修複複原……幾經修訂,《北京老城保護房屋修繕技術導則》落地成規。同時,以推行責任規劃師製度為(wei) 抓手,全市16區和經開區入駐257個(ge) 責任規劃師團隊,順應社區居民更新改造需求,自下而上推動城市更新。

  胡同又逢春,古都生機新。在習(xi) 近平總書(shu) 記關(guan) 心下,2020年8月,中共中央國務院批複同意《首都功能核心區控製性詳細規劃(街區層麵)(2018年—2035年)》。2021年8月,《北京市城市更新行動計劃(2021—2025)》出台,明確了北京城市更新的目標和方向。首都規劃建設委員會(hui) 辦公室專(zhuan) 職副主任劉玉民說:“我們(men) 將牢記總書(shu) 記囑托,堅決(jue) 落實首都城市戰略定位和減量提質要求,傳(chuan) 承文脈、保障民生、留住鄉(xiang) 愁。”


  《 人民日報 》( 2022年06月27日 03 版)
(責編: 李文治)

版權聲明:凡注明“來源:新利平台”或“新利平台文”的所有作品,版權歸高原(北京)文化傳(chuan) 播有限公司。任何媒體(ti) 轉載、摘編、引用,須注明來源新利平台和署著作者名,否則將追究相關(guan) 法律責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