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利平台 > 即時新聞 > 地方

呂梁方山:春風化雨潤人心 文明新風撲麵來

發布時間:2022-06-28 15:22:00來源: 人民網-山西頻道

  六月,北川大地鮮花盛開,芳草碧綠,楊柳矗立,波光粼粼,而更讓人心曠神怡的是方山的文明節儉(jian) 新風:

  65歲以上老人可領贍養(yang) 費,實現了老有所依,老有所養(yang) ;70歲以上老年人免費吃午飯,日間照料中心充滿歡聲笑語,子女在外務工沒有了後顧之憂。

  怎樣解讀方山文明現象?“黨(dang) 風正則民風淳。推進全麵從(cong) 嚴(yan) 治黨(dang) 向基層延伸,黨(dang) 風廉政建設、精神文明建設要綜合施策,堅持問題導向,抓早抓小,抓細抓實,用優(you) 良的黨(dang) 風政風去影響民風。”方山縣委書(shu) 記周小雲(yun) 說。

  “誰也有老的一天。孔家莊村通過‘子女自願繳納+愛心企業(ye) 和愛心人士捐助’的模式組織成立了‘馨心孝善’理事會(hui) ,專(zhuan) 門負責村內(nei) 65歲以上留守老人贍養(yang) 管理工作。”方山縣積翠鎮孔家莊村村民劉麗(li) 平說,“截至目前,‘馨心孝善’理事會(hui) 共收到113戶村民累計繳納的贍養(yang) 金13000餘(yu) 元。”

  今年年初,積翠鎮按照“兩(liang) 委幹部帶頭、黨(dang) 員代表跟進、逐步全鎮推廣”的總體(ti) 工作思路,確定孔家莊、後則溝、東(dong) 王和赤紅村等4個(ge) 孝老愛親(qin) 試點村,通過吸收社會(hui) 捐助和村民交納“兩(liang) 種”方式全麵解決(jue) 老年人贍養(yang) 費的問題。

  目前4個(ge) 試點村全部成立了孝老敬親(qin) 基金會(hui) ,製定了章程。為(wei) 激勵村民交納的積極性,保障活動的覆蓋麵,各試點村均製定了相應的激勵機製,孔家莊村和東(dong) 王村依托村愛心超市獎勵積分,每繳納100元贍養(yang) 費,村委獎勵20分,可兌(dui) 換愛心超市20元的生活用品;赤紅村、後則溝村利用村集體(ti) 賬戶的結餘(yu) 資金製定獎勵細則,每交納100元,村集體(ti) 獎勵20元,同步存入基金會(hui) 個(ge) 人賬戶,一並返還老人。同時各試點村要求每一位班子成員、村民代表和黨(dang) 員包聯至少2戶親(qin) 鄰好友參與(yu) 交納贍養(yang) 費活動。孝老敬親(qin) 基金會(hui) 設立以來,得到社會(hui) 各界和廣大村民的熱烈擁護。

  目前山西省教育廳教育傳(chuan) 媒教輔集團等多家單位和企業(ye) 表示通過捐款捐物等方式讚助這一活動;4個(ge) 試點1500餘(yu) 戶村民累計繳納贍養(yang) 金近40000元,各試點村移風易俗、孝老愛親(qin) 的良好氛圍正在逐步形成。

  “我不花一分錢每天都在日間照料中心吃飯了,還是好幾個(ge) 菜,餐餐不重樣、頓頓有花樣。”方山縣北武當鎮下昔村83歲高芝保是退伍軍(jun) 人激動地說,“老婆走了40多年了,沒想到自己還能吃上這麽(me) 好的飯菜。”

  與(yu) 高芝保一樣,這裏有20餘(yu) 名老年人,每天圍坐在一起邊吃邊喝,有說有笑。

  下昔村有40多位70歲以上老人,空巢孤寡老人占7成以上。平日裏老人的生活難以保障,令人擔憂,在外打拚的子女牽腸掛肚。下昔村黨(dang) 支部書(shu) 記、村委會(hui) 主任成繼明說,今年,村裏依托新時代文明實踐中心(所、站),將“日間照料中心”,與(yu) 紅白事集中辦理有機融合,為(wei) 孤寡老人提供了生活居住、日間照料、休閑娛樂(le) 、精神慰藉等場所。下一步,打算邀請相關(guan) 專(zhuan) 家為(wei) 村內(nei) 老人開展健康養(yang) 生知識講座,教他們(men) 一些有益身心健康的活動,讓我們(men) 村裏老人的生活更加幸福快樂(le) 。

  老有所依,老有所樂(le) ,老有所養(yang) 僅(jin) 僅(jin) 是方山縣移風易俗的一個(ge) 縮影。去年8月31日,呂梁市委、呂梁市人民政府出台《關(guan) 於(yu) 推進移風易俗的意見》後,方山縣就“推行婚事新辦、喪(sang) 事簡辦、餘(yu) 事不辦,深化殯葬和祭祀改革,完善基層自治、法治和德治”等提出了明確要求,讓婚事新辦、喪(sang) 事簡辦、餘(yu) 事不辦、生態安葬、文明祭祀等逐漸成為(wei) 人民群眾(zhong) 的自覺行動。

  移風易俗不可能一蹴而就,更不是一朝一夕之功。在推進移風易俗中,方山縣上下堅持立足當下與(yu) 著眼長遠相結合,發揮持之以恒、久久為(wei) 功的精神,進一步完善黨(dang) 政齊抓共管的工作機製,做細做好日常監督檢查,有效發揮村(居)民自治的重要作用,充分調動群眾(zhong) 參與(yu) 移風易俗的內(nei) 生力和積極性,全力推進移風易俗各項工作任務落細落實,讓新時代文明新風在北川大地蔚然成風。(肖繼旺)

(責編: 李文治)

版權聲明:凡注明“來源:新利平台”或“新利平台文”的所有作品,版權歸高原(北京)文化傳(chuan) 播有限公司。任何媒體(ti) 轉載、摘編、引用,須注明來源新利平台和署著作者名,否則將追究相關(guan) 法律責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