科技強省的江蘇實踐:率先形成科技創新獎勵體係背後
圖為(wei) 江蘇省科學技術獎勵大會(hui) 現場。吳勝攝
6月,江蘇一批科技工作者迎來高光時刻。在全省科學技術獎勵大會(hui) 上,2020年度、2021年度省科學技術獎和首屆省科技創新發展獎獲獎單位(集體(ti) )、企業(ye) 和個(ge) 人獲集中頒獎。
值得關(guan) 注的是,江蘇省在全國首設的科技創新發展獎揭盅,讓其率先形成了由科學技術獎、友誼獎、科技創新發展獎共同組成的科技創新獎勵體(ti) 係,亦可從(cong) 中看出江蘇重視、支持、激勵科技創新的鮮明導向和以科技創新推動全省經濟社會(hui) 高質量發展的決(jue) 心。
“任何科學高峰都不是一杆子爬到底的,要有耐心。”中國科學院院士、南京大學教授鄭有炓榮獲2020年度江蘇省科學技術突出貢獻獎,87歲高齡的他至今堅持在科研一線。他說:“我們(men) 將珍惜榮譽,把握新時代新機遇,為(wei) 江蘇科技創新、產(chan) 業(ye) 發展再接再厲、開拓進取。”
科學家眼裏的江蘇創新生態
2017年,經報請國家批準同意,江蘇省在全國率先設立科技創新發展獎,此番是這個(ge) 獎項首次頒獎。
“這是一個(ge) 很綜合的獎項,不僅(jin) 有技術的創新貢獻,也包括創業(ye) 發展、科普成果等,有助於(yu) 推進江蘇創新型省份的建設。”中國工程院院士、東(dong) 南大學教授劉加平榮獲首屆江蘇省科技創新發展獎先進個(ge) 人,他圍繞國家工程建設的重大需求組織科技攻關(guan) ,攻克了現代混凝土收縮開裂的國際難題,成果應用於(yu) 京滬高鐵、港珠澳大橋、太湖隧道等110餘(yu) 項重大工程。
在劉加平教授看來,江蘇長期以來有著良好的創新生態,“我們(men) 在基礎理論方麵有基金的支持,在成果方麵有支撐的項目,尤其注重創新成果的轉化。正是因為(wei) 江蘇在創新鏈的不同階段都有不同的支持政策,我們(men) 才可以進行全產(chan) 業(ye) 鏈的創新。”
南京大學教授蔣錫群及其團隊項目“高分子納米診療材料的功能調控及其醫學應用”獲得2021年度江蘇省科學技術獎一等獎。在他看來,不管是研究方向的自由度,還是共性技術的支持,江蘇的創新政策都為(wei) 其團隊研究提供了非常大的助力。“我們(men) 曾在省科技廳的支持下參與(yu) 了江南大學關(guan) 於(yu) 蛋白質應用的科技前沿項目,政府支持的科研經費也被投入到對腫瘤治療有幫助的抗體(ti) 藥物研究。”讓他振奮的是,目前研究進展順利,對腫瘤靶向的診斷將大有裨益。
今年初,紫金山實驗室發布麵向6G通信重大成果,通信速率較5G提升10-20倍。此次,紫金山實驗室獲授江蘇省科技創新發展獎先進單位(集體(ti) )。“紫金山實驗室的快速發展離不開機製創新和外部環境的支持。實驗室成立之初就致力於(yu) 科技體(ti) 製方麵的創新探索,它破除了過去一些條條框框的限製。”紫金山實驗室副主任、首席科學家尤肖虎接受人民網采訪時表示,該實驗室引入領軍(jun) 科學家負責製,賦予科學家更大的自主權,能夠動態、有效地配置科技資源,並且通過激勵機製激發科研人員的積極性。
去年6月,科技部複函支持南京建設引領性國家創新型城市,明確打造具有影響力的原始創新策源地,支持提升紫金山實驗室等平台在國家實驗室體(ti) 係中的作用。目前,紫金山實驗室已經正式進入國家戰略科技力量序列。
“創新”已成為(wei) 江蘇最鮮明的時代特征
早在2006年,江蘇就提出以省為(wei) 單位開展創新型省份建設試點。從(cong) 理論到實踐,這在當時都是一件新事物。江蘇怎麽(me) 做?“十二五”後,江蘇大力實施創新驅動核心戰略和科教與(yu) 人才強省基礎戰略,深入推進科技創新工程,區域創新能力連續多年位居全國前列。
江蘇科技強省十年發展成績單顯示,其科技創新主要指標實現大幅躍升。2021年,江蘇全社會(hui) 研發投入超3400億(yi) 元、是2012年的2.6倍以上,占地區生產(chan) 總值比重達2.95%,接近創新型國家和地區中等水平;全省研發人員超過90萬(wan) 人,其中“兩(liang) 院”院士117人、數量居全國省份第一,國家重大人才工程創業(ye) 類人才約占全國的1/3。
企業(ye) 是創新主體(ti) ,南瑞集團有限公司是此次江蘇省科技創新發展獎優(you) 秀企業(ye) 獲得者。“作為(wei) 最早的科研改製企業(ye) 之一,我們(men) 一直堅持以創新驅動贏得企業(ye) 發展。此次獲獎,對我們(men) 既是肯定,也是鼓勵。”該公司副總經理、總工程師鄭玉平說,南瑞在我國電力自動化裝備從(cong) 無到有、從(cong) 跟隨到引領的發展過程中發揮了重要作用,也為(wei) 我國在大電網安全穩定、調度自動化、繼電保護、特高壓輸電、柔性輸電等領域實現國際領先作出了重要貢獻。
截至2021年,江蘇省高新技術企業(ye) 總數達3.7萬(wan) 家,居全國第二;科技型中小企業(ye) 數量超過7.2萬(wan) 家,成為(wei) 全國首個(ge) 突破7萬(wan) 家的地區;國家級孵化器數量、麵積及在孵企業(ye) 數持續保持全國第一;國家高新區與(yu) 國家創新型城市均在全國率先實現設區市全覆蓋。
“創新已成為(wei) 江蘇最鮮明的時代特征。十年來,我們(men) 持續增強企業(ye) 創新主體(ti) 地位,全麵優(you) 化創新布局,著力激發人才創新活力,大力營造良好創新創業(ye) 生態。”江蘇省科技廳廳長王秦表示,站在新的起點,江蘇科技創新總目標進一步明確,即提高創新型省份建設水平、努力建設科技強省。力爭(zheng) 到2030年,創新型省份建設達到創新型國家和地區先進水平,建成“一中心、一基地”,發展動力實現根本轉換,經濟社會(hui) 發展水平和國際競爭(zheng) 力大幅提升,為(wei) 建成經濟強省奠定堅實基礎。
讓人欣喜的是,在6月初國務院辦公廳發布的督查激勵通報中,江蘇省在“實施創新驅動發展戰略、營造良好創新生態、提升自主創新能力、強化企業(ye) 創新主體(ti) 地位、加速推進科技成果轉化應用等方麵成效明顯的地方”之列。
版權聲明:凡注明“來源:新利平台”或“新利平台文”的所有作品,版權歸高原(北京)文化傳(chuan) 播有限公司。任何媒體(ti) 轉載、摘編、引用,須注明來源新利平台和署著作者名,否則將追究相關(guan) 法律責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