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利平台 > 即時新聞 > 地方

2022世界運河城市論壇嘉賓共議運河可持續發展

發布時間:2022-06-28 15:24:00來源: 新華日報

  古往今來,運河承載著人類互聯互通、共享資源的美好願望。如何推動運河遺產(chan) 保護與(yu) 可持續發展,讓運河城市“美美與(yu) 共”?6月27日,2022世界運河城市論壇在揚州舉(ju) 辦,嘉賓們(men) 線上線下分享真知灼見,共商世界運河文化的保護傳(chuan) 承,共謀運河城市合作發展之道。

  擁有運河,一個(ge) 城市的幸運和機遇

  分布在全世界50多個(ge) 國家和地區的500多條運河,滋養(yang) 著沿線3000多座運河城市。以河為(wei) 媒,各具特色的運河文化,構成一幅生動璀璨的世界運河文化勝景。

  巴拿馬運河事務部部長、運河董事會(hui) 董事長阿裏斯蒂德斯·羅約在視頻致辭中表示,巴拿馬運河全長僅(jin) 80公裏,但是這條運河的經營為(wei) 巴拿馬人民創造了巨大福祉。“我們(men) 期盼通過與(yu) 其他運河和海峽管理方的交流,為(wei) 巴拿馬運河這條溝通兩(liang) 大洋海運航線的未來發展提供有益經驗。”

  土庫曼斯坦駐華大使巴拉哈特·杜爾德耶夫在視頻致辭中說,卡拉庫姆運河的建設,是改造自然、造福人類的生動案例,使惡劣的沙漠景觀變成生機勃勃的綠洲,吸引了成群結隊的候鳥和各種動物,“生活在其中,我們(men) 深知河流和大自然在可持續發展中的重要性。”

  “運河是人類曆史上最偉(wei) 大的發明之一,它增進了國家間的貿易與(yu) 合作。”埃及駐華大使穆罕默德·巴德裏在視頻致辭中回顧了埃及人民利用原始的工具開挖蘇伊士運河的曆史。“我願呼籲所有成員和與(yu) 會(hui) 各方加強運河城市之間的交流,分享經驗和知識,提高合作水平,促進繁榮和福祉。”

  可以說,擁有運河是一個(ge) 城市的幸運和機遇。當天,《運河城市實施聯合國2030可持續發展議程—揚州可持續發展報告(2021)》在論壇上正式發布。聯合國開發計劃署駐華代表白雅婷說,以可持續發展目標為(wei) 驅動,揚州為(wei) 其他運河城市提供了有益參照。世界運河曆史文化城市合作組織(WCCO)主席、揚州市委書(shu) 記張寶娟表示,麵向未來,揚州將攜手國內(nei) 外運河城市,共同促進運河文化遺產(chan) 保護和運河城市可持續發展。

  “江蘇是孕育中國大運河的搖籃和核心遺產(chan) 區域,也是大運河國家文化公園的重要建設省,各類文化遺產(chan) 豐(feng) 富。”國家發展和改革委員會(hui) 社會(hui) 發展司司長歐曉理表示,揚州作為(wei) 大運河“原點”城市和聯合申遺牽頭城市,積極打造以揚州中國大運河博物館為(wei) 代表的大運河國家文化公園核心展示區,為(wei) 運河城市遺產(chan) 保護與(yu) 可持續發展提供了有益探索和典型經驗。

  運河遺產(chan) ,在可持續發展中發揚光大

  本屆論壇以“運河城市遺產(chan) 保護與(yu) 可持續發展”為(wei) 主題,契合運河城市文化保護傳(chuan) 承利用的共同願景。圍繞這一話題,嘉賓們(men) 紛紛獻計獻策。

  “我們(men) 要從(cong) ‘文物保護’走向‘文化遺產(chan) 保護’,讓大運河遺產(chan) ‘活起來’。”故宮博物院第六任院長、故宮學院院長、中國文物學會(hui) 會(hui) 長單霽翔在主旨演講中說,保護大運河遺產(chan) ,要注重觀念轉變。“大運河文化要素伴隨著自然要素,人與(yu) 自然共同創造了運河文化景觀。”單霽翔以揚州三灣地區建設為(wei) 例說,過去保護古遺址、文物屬於(yu) 靜態保護,如今還應動態保護江南水鄉(xiang) 、曆史水鎮和人們(men) 聚集的曆史街區等地,保護“沿線人民的鄉(xiang) 愁”。

  中國社會(hui) 科學院學部委員、可持續發展研究中心主任潘家華提到,運河的可持續發展應特別注意“增值自然”,讓城市變得更加美好。“無限風光無處不在,怎樣將無限風光轉化為(wei) 清潔廉價(jia) 資源?跟運河的開鑿和利用一樣,這就是一種增值自然的解決(jue) 方案。”

  “大運河裏的船隻不僅(jin) 運載貨物,而且傳(chuan) 遞著一個(ge) 信息——合作與(yu) 包容是人性的一部分。”中國外文局外文出版社外籍專(zhuan) 家拉斐爾·澤爾貝托表示,當前世界正麵臨(lin) 經濟、文化、環境、政治和社會(hui) 層麵的諸多危機與(yu) 挑戰,各國應深化文化交流,實現共同繁榮。他呼籲,應該把大運河保護和發展作為(wei) 國際合作的典範,像中國人民在大運河沿線所做的那樣,把各個(ge) 地方的人民聯係起來,促進各領域交流,為(wei) 邊界沿線的每個(ge) 人帶來繁榮。

  “眾(zhong) 所周知,‘運河精神’體(ti) 現的是堅韌不拔、創新協作、開放包容、誠信負責。對大家來說,這是一項珍貴的遺產(chan) 。”世界運河曆史文化城市合作組織(WCCO)名譽主席、美國前商務部長卡洛斯·古鐵雷斯在視頻致辭中表示,中國在保護曆史遺產(chan) 和促進世界文化交流方麵作出了值得稱讚的努力,“我們(men) 應該向修築運河的先輩們(men) 學習(xi) ,在應對挑戰的努力中繼續發揚他們(men) 的這種精神。”

  凝聚共識,讓運河文化生生不息

  運河文化保護傳(chuan) 承利用是一項係統工程,來自“運河大家庭”的成員分享了各自所在城市對於(yu) 運河遺產(chan) 保護和可持續利用的經驗做法。

  “布雷達對其水資源深感自豪。”荷蘭(lan) 布雷達市市長保羅·德普拉在視頻發言中介紹,布雷達和水有著千絲(si) 萬(wan) 縷的聯係,甚至布雷達(Breda)這個(ge) 名字也取自“Brede Aa”,意思是寬闊的河道。該市主要通過兩(liang) 項計劃來保護水資源,首先是修複舊河道,讓被填滿的河道重新恢複;此外,正在城市北側(ce) 開發一個(ge) 以水為(wei) 中心的新城區,為(wei) 人類和動植物提供宜居、有吸引力的環境。

  浙江省杭州市副市長丁狄剛表示,在杭州這座京杭大運河的南起點城市,運河文化已深入人心,可以說,大運河承載著杭州的城市精神與(yu) 品格。近年來,杭州實施運河綜合保護工程、優(you) 化運河兩(liang) 岸生態環境、挖掘運河曆史文化價(jia) 值、創新運河活化利用模式、打造杭州特色活動品牌,努力把杭州大運河打造成大運河國家文化公園經典園、大運河文化核心展示窗。

  河北省滄州市委常委、常務副市長和春軍(jun) 表示,非遺文化的利用和發展,保護傳(chuan) 承是根本。滄州市對沿線文化遺產(chan) 和非遺項目進行勘察摸底,建立保護名錄。對正泰茶莊等重點文保單位進行保護性修繕,建成捷地分洪設施水工遺產(chan) 展示園、連鎮謝家壩水工智慧展示館等,同時開展非遺文化“六進”活動,推出非遺旅遊精品線路,串聯起一條非遺文化的精彩“項鏈”。

  “近年來揚州市堅持保護第一、活化利用,致力打造文化昌盛的運河之城。”世界運河曆史文化城市合作組織(WCCO)執行副主席、揚州市政協主席陳揚說,揚州實行原真性保護,積極推進古城有機更新,延續傳(chuan) 統的市井味、煙火氣;堅持活態化傳(chuan) 承,打造了東(dong) 關(guan) 街、仁豐(feng) 裏等曆史文化街區,集聚近百家非遺工作室,讓文化遺產(chan) 可知可感可體(ti) 驗。

  當天的論壇上,形成了世界運河城市遺產(chan) 保護與(yu) 可持續發展的“揚州倡議”,呼籲全麵推進運河城市可持續發展,著力打造人民生活幸福的運河城市,建立健全運河遺產(chan) 保護傳(chuan) 承利用機製,積極促進世界運河城市交流互鑒,共同創造世界運河城市更加美好的未來。

(責編: 李文治)

版權聲明:凡注明“來源:新利平台”或“新利平台文”的所有作品,版權歸高原(北京)文化傳(chuan) 播有限公司。任何媒體(ti) 轉載、摘編、引用,須注明來源新利平台和署著作者名,否則將追究相關(guan) 法律責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