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利平台 > 即時新聞 > 地方

讓數字技術更好造福社會(圖說·身邊的智慧生活③)

發布時間:2022-06-30 09:55:00來源: 人民網-人民日報

  共享出行、遠程辦公給人們(men) 帶來便捷體(ti) 驗;雲(yun) 展覽、線上演唱會(hui) 豐(feng) 富人們(men) 的精神文化生活;“無人工廠”、智慧農(nong) 場讓生產(chan) 更高效……近年來,從(cong) 工業(ye) 園區到田間地頭,從(cong) 公共服務到日常生活,數字技術與(yu) 各行各業(ye) 加速融合,數字經濟新業(ye) 態持續湧現,構築起生動的智慧生活新圖景。

  進入數字時代,互聯網技術的應用日益廣泛,數字化觸角延伸到社會(hui) 生活的方方麵麵。無人經濟、平台經濟、共享經濟等新業(ye) 態,智慧交通、智慧醫療、智慧農(nong) 業(ye) 等新模式應運而生、快速發展,驅動我們(men) 的生產(chan) 和生活方式發生全方位的變革。比如,在線課堂、互聯網醫院、智慧圖書(shu) 館、智能小區等新場景,不僅(jin) 能給群眾(zhong) 帶來便利,也更好滿足了大家日益多樣化、個(ge) 性化的需求。再如,在廣袤農(nong) 村,手機成了新農(nong) 具、直播成了新農(nong) 活、數據成了新農(nong) 資,網絡直播拓展了銷售渠道,讓更多特色農(nong) 產(chan) 品賣出好價(jia) 。賦能千行百業(ye) 、助力城市鄉(xiang) 村,“數字+”正展現出強大的影響力、創造力。

  數字經濟方興(xing) 未艾,在服務美好生活的同時,也成為(wei) 吸納就業(ye) 的重要蓄水池。近年來,人社部已發布4批56個(ge) 新職業(ye) ,前段時間又對擬發布的18個(ge) 新職業(ye) 信息進行公示。“智能製造工程技術人員”“互聯網營銷師”“在線學習(xi) 服務師”等一批數字經濟催生的新職業(ye) ,拓展著職業(ye) 版圖。以共享經濟為(wei) 例,數據顯示,2020年共享經濟服務提供者達8400萬(wan) 人,其中有相當一部分是新就業(ye) 形態勞動者。新就業(ye) 形態為(wei) 勞動者提供了更靈活、更多元的就業(ye) 選擇,在帶動擴大就業(ye) 、促進高質量就業(ye) 等方麵發揮著重要作用。

  習(xi) 近平總書(shu) 記強調:“讓人民群眾(zhong) 在信息化發展中有更多獲得感、幸福感、安全感。”以新一輪科技革命和產(chan) 業(ye) 變革為(wei) 契機,統籌推動新型智慧城市和數字鄉(xiang) 村建設,著力培育更多數字經濟新業(ye) 態,就一定能讓數字技術更好造福社會(hui) ,讓更多群眾(zhong) 共享數字紅利。

  推動數字經濟新業(ye) 態持續便民利民,離不開規範有序的製度環境。新業(ye) 態蘊藏無限潛力,也麵臨(lin) 著“成長的煩惱”。如何保障新就業(ye) 形態勞動者的合法權益?如何平衡數據開發與(yu) 隱私保護?……這些都對完善製度、規範管理提出了更高要求。一段時間以來,數據安全法、個(ge) 人信息法等法律接連出台,《關(guan) 於(yu) 支持新業(ye) 態新模式健康發展 激活消費市場帶動擴大就業(ye) 的意見》《關(guan) 於(yu) 維護新就業(ye) 形態勞動者勞動保障權益的指導意見》等文件先後印發,著力夯實數字經濟的法治基石,引導新業(ye) 態新模式健康發展。順應數字經濟蓬勃發展的趨勢,完善數字經濟規則製度、提升數字治理能力,才能更好為(wei) 數字經濟新業(ye) 態保駕護航。

  《 人民日報 》( 2022年06月29日 第 07 版)

(責編: 李文治)

版權聲明:凡注明“來源:新利平台”或“新利平台文”的所有作品,版權歸高原(北京)文化傳(chuan) 播有限公司。任何媒體(ti) 轉載、摘編、引用,須注明來源新利平台和署著作者名,否則將追究相關(guan) 法律責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