全國首部公筷立法——《寧波市公筷使用規定》表決通過
6月29日上午,在寧波市十六屆人大常委會(hui) 第三次會(hui) 議上,《寧波市公筷使用規定》表決(jue) 通過。這是目前已知的全國第一部公筷立法。換句話說,今後在寧波,用不用公筷,不是選擇題,而是成了必答題。
公筷使用,乍看隻是件“舌尖上的小事”,鄭重其事地對其進行地方立法,是否有必要?寧波市人大常委會(hui) 法工委負責人表示,公筷使用雖然切口小,但是以“小餐桌”捍衛“大健康”,以“小禮儀(yi) ”帶動“大文明”,對推動文明典範城市創建有著積極意義(yi) 。
在之前的立法調研過程中,寧波市人大常委會(hui) 認真踐行全過程人民民主理念,線上線下廣泛征集民意,共計有近31萬(wan) 人參與(yu) 立法全過程,其中,通過各區(縣、市)人大常委會(hui) 、基層立法聯係點、相關(guan) 政府部門向餐飲服務提供者、行業(ye) 協會(hui) 、市民群眾(zhong) 發放萬(wan) 餘(yu) 份紙質問卷,超過86%的受調查者對本次立法表示支持。
據悉,該法規也是寧波第一部“小快靈”立法項目,從(cong) 前期調研、立項、起草到提請審議僅(jin) 用時半年。全文一共9條不過700字,圍繞公筷的定義(yi) 、消費者和餐飲服務提供者的權責義(yi) 務展開,提出了有針對性的解決(jue) 方案,充分體(ti) 現了“小巧簡明、快速高質、靈動有效”的特點,更加契合新時代對立法工作提出的新要求。
比如,該法規明確:在餐飲服務場所,兩(liang) 人以上合餐時,應當使用公筷;公筷應當具備明顯標識,還要標注“公筷”字樣等;餐飲服務場所必須為(wei) 同桌合餐者每人或每菜配備公筷,還要設置使用提示,引導就餐者使用公筷等。
從(cong) 過去的“倡導”到如今的“立法”,關(guan) 鍵一環在於(yu) 法規背後的“強製性”。根據之前征集的民意,該法規也設置了相應的罰則:餐飲服務提供者未按規定配備公筷的,由商務、文廣旅遊等行業(ye) 主管部門責令改正;拒不改正的,處二十元以上二百元以下罰款,並將相關(guan) 情況納入餐飲服務行業(ye) 監管信息。
寧波市人大常委會(hui) 負責人表示,倡導使用公筷的文明生活習(xi) 慣,是疫情防控形勢下保護公眾(zhong) 健康、提升文明水平的重要舉(ju) 措。公筷使用規定聚焦“小切口”、聚力“大場景”,緊盯“小事情”、緊扣“大文明”,在全國文明典範城市創建過程中凸顯了“小牽引、大作用”,將進一步助力擦亮“在寧波、看見文明中國”的鮮亮底色。
版權聲明:凡注明“來源:新利平台”或“新利平台文”的所有作品,版權歸高原(北京)文化傳(chuan) 播有限公司。任何媒體(ti) 轉載、摘編、引用,須注明來源新利平台和署著作者名,否則將追究相關(guan) 法律責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