陵川縣六泉鄉藥旅融合走出新路子
6月23日下午5時,陵川縣六泉鄉(xiang) 太行藥膳館服務員牛素芳從(cong) 路對麵的中藥材科技示範園走來,提籃裏有剛剛采摘的鮮嫩韭菜和蒲公英葉子。一會(hui) 兒(er) 工夫,鮮亮可口的菜肴便上了藥膳館餐桌,食材全部取自當地山林和中藥材園。
“中藥材科技示範園是展現六泉中藥材的一個(ge) 窗口,占地麵積300畝(mu) ,分為(wei) 藥用植物、技術研究、新品種引進和機械化生產(chan) 示範四大園區。藥用植物園區的中藥材可科普、可示範,也可食用,非常受青睞。”六泉鄉(xiang) 黨(dang) 委委員、組織委員連華鵬說,“六泉鄉(xiang) 堅持藥旅融合,突出康養(yang) 特色,大力發展中藥材特色產(chan) 業(ye) ,中藥材由單純的農(nong) 業(ye) 生產(chan) 向生態、生活功能拓展。”
“藥膳館自5月初開業(ye) 以來,吸引了不少回頭客。”太行(山西)文化旅遊開發有限公司是藥膳館的投資運營方,總經理張青龍說,“六泉鄉(xiang) 林地麵積18萬(wan) 畝(mu) ,茂密的森林孕育了豐(feng) 富的林下資源,蘊藏著豐(feng) 富食物,各種野生中藥材種類達500餘(yu) 種,向森林要食物潛力巨大。”
藥膳館隻是六泉鄉(xiang) 打造中藥材產(chan) 業(ye) 鏈的一個(ge) 縮影。六泉鄉(xiang) 是優(you) 質道地藥材的天然產(chan) 區,連翹、潞黨(dang) 參、黃芩、火麻仁、蟬蛻五味中藥材被業(ye) 界稱為(wei) “陵五味”。野生連翹麵積約22萬(wan) 畝(mu) ,黨(dang) 參人工種植已有500多年曆史,黃鬆背村的“五花芯”參名譽中外。近年來,六泉鄉(xiang) 以“中藥材+”為(wei) 抓手,以“公司+專(zhuan) 業(ye) 合作社+基地+農(nong) 戶”模式延鏈補鏈強鏈,在“太行一號”旅遊公路和國道日鳳線沿線打造“萬(wan) 畝(mu) 中藥材經濟景觀帶”,覆蓋17個(ge) 行政村、1268戶農(nong) 戶,初步形成了中藥材冷鏈倉(cang) 儲(chu) 、電子商務、藥膳館、中醫藥文化特色遊、養(yang) 生遊等中藥材相關(guan) 產(chan) 業(ye) 鏈條,帶活了周邊經濟。
發展特色產(chan) 業(ye) ,企業(ye) 看到的是市場前景和經濟效益,政府看到的則是鄉(xiang) 村振興(xing) 和共同富裕。為(wei) 引導更多群眾(zhong) 實現共同富裕,六泉鄉(xiang) 堅持政府搭台,企業(ye) 唱戲,“能人”示範引領,著力打造“本草六泉·太行藥鄉(xiang) ”品牌。
10多年來,六泉鄉(xiang) 群眾(zhong) 不負大山饋贈,靠山“吃”山。大王村村民鄭學強、蘇李平懂技術、會(hui) 種植,帶領鄉(xiang) 親(qin) 們(men) 種藥材發家致富;西灣村原黨(dang) 支部書(shu) 記牛國斌、石家坡村黨(dang) 支部書(shu) 記牛永軍(jun) 分別創辦西灣中藥材合作社、永軍(jun) 中藥材合作社;原六泉供銷社職工肖增元、蘇海貴創辦中藥材交易中心……政府則因勢利導,指導農(nong) 民安排生產(chan) ,幫助農(nong) 民及時掌握市場信息,采取合理措施降低市場風險,良好的發展態勢吸引了百草堂藥業(ye) 、北京同仁堂、國新能源、蘭(lan) 花製藥等企業(ye) 。
2012年,得益於(yu) 國家農(nong) 業(ye) 綜合開發項目資金的扶持,六泉鄉(xiang) 中藥材專(zhuan) 業(ye) 合作社投資230餘(yu) 萬(wan) 元,建成了全市首個(ge) 中藥材交易中心,結束了中藥材交易有市無場的曆史,形成了覆蓋周邊區域的中藥材集散地。
2013年,通過招商引資,引進亳州、輝縣客商共同投資3000多萬(wan) 元,在冶頭村成立了陵川縣百草堂藥業(ye) 有限公司,掛靠“中藥材天地網”和“藥通網”兩(liang) 大國內(nei) 權威網站,建立了信息發布平台,除黃芩、黨(dang) 參、連翹外,還收購火麻仁、丹參、百蕊草等20多種地產(chan) 藥材,新上4台連翹烘幹爐、兩(liang) 條果仁類藥材加工生產(chan) 線,填補了六泉鄉(xiang) 中藥材加工空白。
……
六泉鄉(xiang) 乘扶貧政策東(dong) 風“跳起來摸高”,“窮”財政辦“富”產(chan) 業(ye) ,實現了種植、加工、銷售良性互動、循環發展,拓展了中藥材產(chan) 業(ye) 鏈條,撬動了藥食同源大市場。“太行一號”旅遊公路的開通,更是為(wei) 產(chan) 業(ye) 打開了出口,實現了路通財通。
美麗(li) 鄉(xiang) 村,產(chan) 業(ye) 為(wei) 基。距藥膳館不遠,一處精致民房鑲嵌在大山懷抱裏,“太行藥浴”四個(ge) 大字奪人眼目。“選址在這裏做藥浴館,主要是看中房前有兩(liang) 口水井,房後是Z字形山坡,遍布連翹花,一到春季漫山金色。”連華鵬介紹,藥浴館總共有兩(liang) 層,一樓是大眾(zhong) 浴,主要解決(jue) 村民們(men) 日常洗澡問題;二樓則供遊客體(ti) 驗,有藥浴房、艾灸房、足療室等,突出藥鄉(xiang) 康養(yang) 特色。
驅車向西,是鄉(xiang) 土人家的“扶貧車間”,工人師傅們(men) 正在製作連翹茶。“2017年7月,連翹葉作為(wei) 新食品原料獲得國家衛計委批準;2019年,陵川連翹獲得了國家地理標誌證明商標。在國家政策利好下,市場開闊。”陵川縣鄉(xiang) 土人家農(nong) 業(ye) 綜合開發有限公司董事長許雪梅高興(xing) 地說。為(wei) 了讓連翹茶加工項目造福更多山區群眾(zhong) ,許雪梅把車間建到了群眾(zhong) 家門口,為(wei) 群眾(zhong) 穩定增收開辟了新路。
“六泉鄉(xiang) 發展特色產(chan) 業(ye) 得天獨厚,可依托小眾(zhong) 氣候多、晝夜溫差大等獨特優(you) 勢,發展全時、全季節氣候康養(yang) 度假地;結合紅色文化體(ti) 驗,塑造國家級紅色文化旅遊品牌,促進文旅深度融合,為(wei) 鄉(xiang) 村振興(xing) 、共同富裕賦能。”臨(lin) 別,張青龍信心滿滿,他非常看好六泉鄉(xiang) “綠色+紅色”資源。(蘆燕娟 杜艾戎)
版權聲明:凡注明“來源:新利平台”或“新利平台文”的所有作品,版權歸高原(北京)文化傳(chuan) 播有限公司。任何媒體(ti) 轉載、摘編、引用,須注明來源新利平台和署著作者名,否則將追究相關(guan) 法律責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