千年平遙古城 綻放時代光華
平遙古城在保護與(yu) 傳(chuan) 承中煥發盎然生機。本報通訊員攝
今年1月27日,習(xi) 近平總書(shu) 記到平遙古城考察調研。他指出,要全麵保護好曆史文化遺產(chan) ,統籌好旅遊發展、特色經營、古城保護,築牢文物安全底線;要堅定文化自信,深入挖掘晉商文化內(nei) 涵,更好弘揚中華優(you) 秀傳(chuan) 統文化,更好服務經濟社會(hui) 發展和人民高品質生活。 牢記領袖囑托,勇擔曆史使命。有著2800年曆史的平遙古城,在保護與(yu) 傳(chuan) 承中交出了新時代的答卷,煥發盎然生機。
保護曆史文化遺產(chan) ,“活”著的古城才有靈魂
6月21日清晨,48歲的郭小強正在打掃自家位於(yu) 古城南街窯門巷12號的院子,這座曾祖父建起的四合院,已有300多年的曆史。 “古城的老院子裏水、電、暖齊全,有的都用上了衝(chong) 水廁所。前幾年,院裏的風水樓傾(qing) 斜,政府補貼了6萬(wan) 多元,我自己花了4萬(wan) 多元,將樓體(ti) 扶正。”郭小強自豪地帶著記者看門口掛著寫(xie) 有“曆史建築”的標識牌。
作為(wei) 世界文化遺產(chan) 、國家曆史文化名城,平遙古城2.25平方公裏的空間內(nei) ,199條古街巷縱橫,300多處文物點綴其中。近4000座古民居內(nei) ,1.1萬(wan) 居民在這裏過著熱氣騰騰的生活。
近5年來,平遙縣累計接待遊客6162.7萬(wan) 人次,旅遊總收入704.6億(yi) 元。
習(xi) 近平總書(shu) 記在平遙古城考察調研時指出,曆史文化遺產(chan) 承載著中華民族的基因和血脈,不僅(jin) 屬於(yu) 我們(men) 這一代人,也屬於(yu) 子孫萬(wan) 代。要敬畏曆史、敬畏文化、敬畏生態,全麵保護好曆史文化遺產(chan) ,統籌好旅遊發展、特色經營、古城保護,築牢文物安全底線,守護好前人留給我們(men) 的寶貴財富。
我國以整座古城申報世界文化遺產(chan) 獲得成功的古城有兩(liang) 座,平遙古城是其中之一。古城內(nei) 的傳(chuan) 統民居是平遙古城的精髓和文化載體(ti) ,但曆經歲月風雨,部分民居年久失修。
“黨(dang) 的十八大以來,平遙縣實施古城內(nei) 傳(chuan) 統民居保護修繕資金補助項目,對古城內(nei) 保存比較完好的傳(chuan) 統建築進行保護修繕,目前已修繕105所院落,補助資金達1500萬(wan) 元。”平遙縣自然資源局古城科科長郝世忠介紹。
距離郭小強家不遠,就是古城的中軸線南大街,自古以來一直是古城最繁華的商業(ye) 中心。如今,南大街正在對街道的水、電等管網進行改造。
“2019年以來,投資13億(yi) 元的平遙古城基礎設施提升改造工程一直在穩步推進,重點對古城電力、通信、雨水、汙水、燃氣、消防等地下管網進行綜合改造,覆蓋121條街道、總長30.22公裏,基本把古城的街巷全部覆蓋了。項目可完成古城6600餘(yu) 戶居民‘煤改電’、旱廁改造。”山西六建集團有限公司平遙項目部常務副總指揮尚興(xing) 宇介紹。
古城牆保護更是文物部門一直關(guan) 注的重點。2016年以來,各級財政共投資3550餘(yu) 萬(wan) 元,修繕了10餘(yu) 段城牆內(nei) 牆。
“總書(shu) 記的囑托,是鼓舞,更是鞭策。去年10月初,受持續強降雨影響,古城15處內(nei) 牆女牆坍塌、36處內(nei) 牆夯土滑落、5處城牆出現嚴(yan) 重裂縫。”平遙縣文物所所長雷雅仙說,“目前文物部門已緊急展開5處城牆內(nei) 牆的搶險修繕工程。”
平遙古城的保護,始終是正在進行時。
從(cong) 平遙縣一城兩(liang) 寺研究院遺產(chan) 監測中心大廳的大屏幕上可以看到,最新的平遙古城世界文化遺產(chan) 監測預警係統平台已初步搭建。“這是實現科學管理和預防性保護的必要前提,可為(wei) 遺產(chan) 地有效防範風險、及時采取處置措施提供科學的數據支撐。”平遙縣一城兩(liang) 寺研究院遺產(chan) 監測中心副主任王瑞說。
堅定文化自信,“老字號”裏走出“新晉商”
平遙是晉商發源地,文化底蘊深厚。位於(yu) 平遙古城西大街的日昇昌票號開創了我國金融業(ye) 發展的先河。明清時期全國有51家票號,平遙占22家。 習(xi) 近平總書(shu) 記在日昇昌票號博物館考察調研時強調,要堅定文化自信,深入挖掘晉商文化內(nei) 涵,更好弘揚中華優(you) 秀傳(chuan) 統文化,更好服務經濟社會(hui) 發展和人民高品質生活。
習(xi) 近平總書(shu) 記的殷殷囑托,讓平遙縣晉升食品有限公司總經理龐中元深受鼓舞,也更加堅定了他將“晉升”爐食鋪和“晉升油茶”發揚光大的信心。
不出差的時候,37歲的龐中元喜歡在平遙古城南大街的“晉升”爐食鋪忙活。這是一家體(ti) 驗山西爐食文化的特色店鋪,由龐中元的曾祖父創立於(yu) 清末,有100多年的曆史,傳(chuan) 到他這裏是第四代。如今,“晉升”爐食鋪已成為(wei) 平遙古城的熱門店鋪。
和許多傳(chuan) 統老字號子承父業(ye) 不同,龐中元華南理工大學碩士畢業(ye) 後,曾在北京一家管理谘詢公司做大區經理,主要從(cong) 事品牌運作和市場推廣工作。2014年7月,龐中元回到平遙古城,將西式快餐品牌運營理念和傳(chuan) 統爐食鋪經營相結合,“晉升”爐食鋪全新升級。
談起對“晉商精神”的發展和傳(chuan) 承,龐中元認為(wei) 關(guan) 鍵在兩(liang) 點:精神嗬護和時尚創新。“精神嗬護”是堅守老晉商“以義(yi) 製利”的儒商精神;“時尚創新”是嗬護好晉商先輩商業(ye) 價(jia) 值商業(ye) 文明的同時,結合時代需求與(yu) 使命不斷創新。
平遙縣委聯係專(zhuan) 家、原縣文聯主席趙永平表示,黨(dang) 的十八大以來,平遙縣以平遙國際攝影大展、平遙國際電影展等國際節慶活動,傳(chuan) 承、傳(chuan) 播、弘揚晉商文化,追求晉商文化內(nei) 涵的時代表達。接下來,還需要發掘晉商文化中蘊含的哲學思想、人文精神、價(jia) 值理念、道德規範等,創造性轉化,創新性發展。
弘揚優(you) 秀傳(chuan) 統文化,古老技藝在傳(chuan) 承與(yu) 創新中熠熠生輝
平遙推光漆器髹飾技藝2006年被列入首批國家級非物質文化遺產(chan) ,是中國最古老的傳(chuan) 統手工藝藝術之一,其用料考究,漆麵光亮如鏡,手感細膩潤滑。
在距離平遙古城3公裏的南政鄉(xiang) 娃留村,85歲的薛生金不但帶徒授藝,每天還要堅持在自己的工作室創作5個(ge) 小時。古樸典雅的小院,在一幅幅作品的襯托下,明豔起來。
薛生金是國家級非物質文化遺產(chan) 平遙推光漆器髹飾技藝的代表性傳(chuan) 承人,到現在已培養(yang) 了200多名徒弟,其中國家級大師2名、省級大師5名、高級工藝美術師5名。
習(xi) 近平總書(shu) 記在平遙古城考察調研時指出,要做優(you) 秀傳(chuan) 統文化傳(chuan) 承者,保護好推光漆器等文化瑰寶,把富有民族特色的傳(chuan) 統文化產(chan) 業(ye) 發揚光大、推向世界。
薛曉東(dong) 是薛生金的大兒(er) 子、平遙推光漆器髹飾技藝的省級傳(chuan) 承人。他說:“要將傳(chuan) 統工藝與(yu) 創新理念相結合,用現代人的理念和審美觀念去創新漆藝,這樣,傳(chuan) 統技藝才能有生命力。”
如今,平遙縣從(cong) 事推光漆器的生產(chan) 經營單位有150多個(ge) ,相關(guan) 從(cong) 業(ye) 人員7000多人,經濟總量達5億(yi) 元以上,產(chan) 品遠銷30多個(ge) 國家和地區。
在平遙古城,與(yu) 推光漆器齊名的國家級非物質文化遺產(chan) 是平遙牛肉。平遙牛肉製作技藝的傳(chuan) 承由老手藝人傳(chuan) 幫帶,王天明師從(cong) “興(xing) 盛雷”牛肉鋪第五代傳(chuan) 人王永智,是平遙牛肉國家級非物質文化遺產(chan) 代表性項目代表性傳(chuan) 承人。
王天明還有一個(ge) 身份,山西省平遙牛肉集團有限公司蒸煮車間主任。他在繼承平遙牛肉傳(chuan) 統加工技藝的基礎上,對工序做了進一步的創新和完善。2021年,平遙牛肉集團銷售額達9.2億(yi) 元,上繳稅收5100萬(wan) 元。
古老的非遺技藝,在傳(chuan) 承中發展,在發展中傳(chuan) 承。
作為(wei) 平遙推光漆器龍頭企業(ye) 的唐都推光漆器有限公司,投資建設平遙推光漆藝文化創意園區,設立漆器文化博物館,形成集生產(chan) 銷售、展覽收藏、研發培訓、旅遊觀光、文化傳(chuan) 播、創業(ye) 孵化於(yu) 一體(ti) 的現代化產(chan) 業(ye) 園區。平遙縣投資約20億(yi) 元,規劃600畝(mu) 地,在經濟技術開發區綠色食品產(chan) 業(ye) 園規劃建設平遙牛肉產(chan) 業(ye) 園,打造全國牛肉加工業(ye) 龍頭基地。
平遙縣2022年的政府工作報告也明確提出,要推動推光漆器產(chan) 業(ye) 創新發展,強力打造優(you) 勢招牌;堅持政府搭台、企業(ye) 唱戲,強力打造推光漆發展集群;突出傳(chuan) 統特色,力推平遙牛肉更大更強……曆久彌新的平遙古城,未來可期。(記者白續宏 張謙)
版權聲明:凡注明“來源:新利平台”或“新利平台文”的所有作品,版權歸高原(北京)文化傳(chuan) 播有限公司。任何媒體(ti) 轉載、摘編、引用,須注明來源新利平台和署著作者名,否則將追究相關(guan) 法律責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