人民日報丨回訪世界技能大賽金牌選手:學好一技之長 奮鬥點亮青春
原題:回訪世界技能大賽金牌選手——
學好一技之長 奮鬥點亮青春(講述·工匠絕活(特別策劃))
習(xi) 近平總書(shu) 記強調,技術工人隊伍是支撐中國製造、中國創造的重要力量。我國工人階級和廣大勞動群眾(zhong) 要大力弘揚勞模精神、勞動精神、工匠精神,適應當今世界科技革命和產(chan) 業(ye) 變革的需要,勤學苦練、深入鑽研,勇於(yu) 創新、敢為(wei) 人先,不斷提高技術技能水平,為(wei) 推動高質量發展、實施製造強國戰略、全麵建設社會(hui) 主義(yi) 現代化國家貢獻智慧和力量。
今年7月15日是第八個(ge) 世界青年技能日。如今,越來越多的青年走上技能成才、技能報國之路,在廠房車間學習(xi) 技能,在生產(chan) 一線錘煉技術,譜寫(xie) 出一曲曲動人的勞動者之歌。
近日,人力資源和社會(hui) 保障部、工業(ye) 和信息化部、國務院國資委聯合印發《製造業(ye) 技能根基工程實施方案》,明確六項重點任務,其中之一便是“大力開展製造業(ye) 品牌職業(ye) 技能競賽。”職業(ye) 技能競賽對技能人才產(chan) 生了哪些影響?職業(ye) 技能競賽後,參賽選手又有了哪些新成長、新變化?對於(yu) 未來,他們(men) 又有哪些新計劃、新期待?本報記者采訪了幾位世界技能大賽金牌選手,讓我們(men) 一起聆聽他們(men) 的故事,感受他們(men) 身上的工匠精神。
——編 者
投身一線——
“把精湛的技術用在生產(chan) 上,把鑽研的精神帶到工人中”
焊花飛濺、機器轟鳴,四川德勝1250立方米高爐產(chan) 能置換及配套技改項目煉鐵工程現場,一派熱火朝天的景象。正在進行焊接操作的第四十三屆世界技能大賽焊接項目金牌選手曾正超神情專(zhuan) 注,焊槍下焊花點點……
世界技能大賽之後,曾正超回到了中國十九冶集團有限公司,並參加了昆鋼環保搬遷高爐工程等多個(ge) 重大項目的建設工作。
“把精湛的技術用在生產(chan) 上,把鑽研的精神帶到工人中,這是優(you) 秀工匠必須做的事。”全國技術能手、國家級焊接技能大師周樹春的教誨時常回蕩在曾正超耳邊。從(cong) 賽場到職場,曾正超將自己的訓練經驗和學到的技能應用到工作中,用實際行動傳(chuan) 遞著工匠精神。
“講究而不將就,做事要執著專(zhuan) 注。在工程現場,我們(men) 有時要工作12個(ge) 小時以上,這就特別需要我們(men) 發揮執著專(zhuan) 注的精神。”曾正超說。
一次次麵對困難和挑戰,讓曾正超成長很多、收獲很大。“有的焊接點緊貼地麵,無法按常規操作,需要琢磨新的焊接手法。”曾正超說:“作為(wei) 一名技術工人,每天都要應對各種技術上的難點和挑戰,解決(jue) 後就會(hui) 很有成就感。”
與(yu) “曾正超們(men) ”不同,也有一部分金牌選手投身教書(shu) 育人事業(ye) ,培養(yang) 更多技能人才。第四十五屆世界技能大賽水處理技術項目金牌選手曾璐鋒便是其中一位。
“曾老師好!”一大早,江西環境工程職業(ye) 學院水處理化學實訓室裏,學生們(men) 便在等待著曾璐鋒。自動攪拌機上,6個(ge) 燒杯中靜置相同的原水,注入不同的化學藥劑,參數甫一設定,攪拌槳便快速運轉起來。不一會(hui) ,一種叫“礬花”的絮狀物漸漸生成,水中雜質由此顯現。曾璐鋒彎著腰,神情專(zhuan) 注地觀察著“礬花”的形態。“這個(ge) 杯子裏‘礬花’太小,說明藥劑添加量不夠……”
逐一找出問題、反複調整測試,直到所有燒杯裏的“礬花”順利沉澱到杯底,上層的水變得澄清。不一會(hui) ,學生提交了實驗報告,曾璐鋒仔細查看pH值等各組平行試驗數據,微笑著進行詳細講解……
執教3年來,曾璐鋒已帶過上千名學生。“勞動光榮、技能寶貴,我要為(wei) 國家培養(yang) 更多高技能人才。”曾璐鋒說。
像曾璐鋒一樣投身教書(shu) 育人的金牌選手並不在少數。據世界技能大賽中國(廣州)研究中心發布的《世界技能大賽參賽選手職業(ye) 發展情況調查研究》顯示,參賽選手獲獎後留校或在工作單位任教的比例占73%。
“職業(ye) 技能競賽等活動為(wei) 技能人才營造了良好的成長環境,參賽選手獲得榮譽歸來,有的轉型當老師或者教練,有的成為(wei) 行業(ye) 頂尖的技能人才,他們(men) 都在各自領域做出了不平凡的業(ye) 績。”江西環境工程職業(ye) 學院副院長葉超飛分析。
打磨技藝——
“把平凡的技術千錘百煉,把‘中國質量’扛在肩上”
穿上防護服,戴上保護麵罩,杭州技師學院教師楊金龍正在噴塗實訓中心給學生們(men) 講解汽車噴漆的要領。
已經打磨均勻平整的車身旁,各色漆料整齊地擺放在架子上。量杯裏,隨著漆料的增增減減,在楊金龍的精細調製下,便有了不同顏色。“打磨、調製顏料、噴塗等每個(ge) 步驟都很重要,稍有不慎就會(hui) 前功盡棄。”在楊金龍看來,汽車噴漆重在精益求精,每個(ge) 細節都要把握好。
來自雲(yun) 南保山的一個(ge) 農(nong) 民家庭,1994年出生的楊金龍如今已是一名經驗豐(feng) 富的汽車塗裝專(zhuan) 業(ye) 教師。同時,他還有另一個(ge) 身份——第四十三屆世界技能大賽汽車噴漆項目金牌選手。
2014年,第四十三屆世界技能大賽汽車噴漆項目中國集訓基地落戶杭州技師學院。已經畢業(ye) 並在一家汽車4S店工作的楊金龍,毅然決(jue) 定辭去待遇優(you) 厚的工作,報名參賽。
世界技能大賽汽車噴漆項目噴塗厚度標準為(wei) 0.13毫米,允許誤差隻有0.01毫米,大約相當於(yu) 一根頭發直徑的1/6,而噴漆一般要噴五六層以上。
高技能背後是嚴(yan) 苛的訓練。夏日的杭州悶熱潮濕,機器轟鳴的車間內(nei) ,溫度往往超過40攝氏度。按照要求,噴漆作業(ye) 時,必須穿好工作服,裹得嚴(yan) 嚴(yan) 實實的楊金龍常常汗流浹背。而汗水與(yu) 板件的接觸會(hui) 讓漆麵產(chan) 生缺陷,濕了的工作服必須更換,一天訓練下來,換七八套工作服是常有的事。
參賽前的那段時間,楊金龍幾乎每天都訓練10多個(ge) 小時以上,常規訓練計劃之外還會(hui) 主動加練。因為(wei) 手持噴槍時間過長,回到宿舍,楊金龍經常需要給胳膊敷上冰袋緩解疼痛。“有時候疼到睡不著覺,胳膊幾天抬不起來。”楊金龍說。
勤學苦練、精益求精,也是第四十五屆世界技能大賽焊接項目金牌選手趙脯菠不斷提升技能水平的秘訣。趙脯菠,1997年出生於(yu) 四川涼山彝族自治州會(hui) 理縣。初中畢業(ye) 後,懷揣著“學好一門技藝,實現自力更生”的想法,他報考了中國十九冶集團攀枝花技師學院電焊專(zhuan) 業(ye) 。
在校期間,為(wei) 了練腕力,趙脯菠經常手托裝滿水的大飲料瓶,一站就是一個(ge) 多小時;操作流程要點多,他總是第一個(ge) 來到訓練場,筆記本上密密麻麻記滿了訓練心得。
“什麽(me) 是工匠?把平凡的技術千錘百煉,把‘中國質量’扛在肩上,這就是工匠。”備戰第四十五屆世界技能大賽焊接項目比賽期間,趙脯菠放棄了假期和休息,累計實訓兩(liang) 萬(wan) 多次,隻為(wei) 把正確的焊接操作手法“刻在肌肉裏”。
最終,在涉及4個(ge) 模塊、總時長18個(ge) 小時的比賽裏,趙脯菠完成了80多條焊縫、數百次起弧停弧,幾乎做到零失誤,以93.53分獲得冠軍(jun) 。
在世界技能大賽的舞台上,金牌選手以實幹錘煉技能,用汗水澆灌收獲。“賽場上的好成績推動著職業(ye) 學校和技工院校教學水平的提高,金牌工匠們(men) 的勵誌故事也吸引了更多青年人投身技能學習(xi) 。”中國工程建設焊接協會(hui) 常務副會(hui) 長劉景鳳認為(wei) ,培養(yang) 各類職業(ye) 技能競賽優(you) 秀選手對我國職業(ye) 教育的意義(yi) 重大。
接力傳(chuan) 承——
“興(xing) 趣是最好的老師,選擇自己喜歡的事更容易堅持下去”
在第四十四屆世界技能大賽上,21歲的胡萍獲得了中國在時裝技術項目上的首枚金牌。“如今,回想起比賽的點點滴滴,內(nei) 心仍然很激動……”已是北京工貿技師學院教師的胡萍說,興(xing) 趣和熱愛是支撐著她前行的動力。
“當年,我決(jue) 定學門技能時,親(qin) 戚和朋友都不認可。”胡萍說,多虧(kui) 了世界技能大賽給了她信心,也讓親(qin) 戚朋友改變了看法。
近年來,更多對職業(ye) 技能感興(xing) 趣的年輕人選擇投身其中。“我們(men) 這兩(liang) 年的招生情況非常好,很多外地學生專(zhuan) 門過來求學。”胡萍說。
“興(xing) 趣是最好的老師,選擇自己喜歡的事更容易堅持下去。”胡萍說,希望能把自己對時裝技術的熱愛傳(chuan) 遞給學生們(men) 。
同胡萍相似,第四十四屆世界技能大賽阿爾伯特·維達大獎獲得者宋彪也認為(wei) ,“不論是學知識還是學技術,隻要感興(xing) 趣、肯鑽研,就一定能取得好成績,收獲精彩人生”。
如今,23歲的宋彪不僅(jin) 是江蘇理工學院的在讀本科生,也是江蘇省常州技師學院的在職教師。“在學校,我擔任綜合加工和鉗工兩(liang) 門專(zhuan) 業(ye) 課的任課老師,還是學生們(men) 參加各級各類技能比賽的指導老師。”宋彪說,在課堂上,自己會(hui) 將參加世界技能大賽的經曆、心得分享給學生們(men) 。
2021年9月,根據技能人才政策,在世界技能大賽上獲獎的選手可以免試入學、繼續深造。宋彪在保留教職的同時,重新成為(wei) 江蘇理工學院的一名大一本科新生。
“如今,想要成為(wei) 一名‘雙師型’老師,不僅(jin) 要具備高超的專(zhuan) 業(ye) 技能,還要不斷提高理論水平,學習(xi) 掌握最前沿的技術和行業(ye) 發展趨勢。”宋彪說,“瞄準高端製造,具備多元化能力、綜合性視野——這是未來4年,我為(wei) 自己和學生們(men) 定下的目標。”
在杭州技師學院楊金龍大師工作室,楊金龍指導過很多學生。他在學校任教的6年多時間裏,已經培養(yang) 了300餘(yu) 名技師、300餘(yu) 名高級工,指導的同門師弟蔣應成更是獲得了第四十四屆世界技能大賽汽車噴漆項目金牌。
“楊老師時常鼓勵我們(men) 在自己感興(xing) 趣的領域,持之以恒地堅持下去。”楊金龍的學生王幸福說,自己在學習(xi) 技能的過程中感受到了很多的成就感。
除了培養(yang) 學生,楊金龍也在緊跟行業(ye) 發展趨勢,和團隊一起鑽研汽車噴漆前沿技術,推動創新成果轉化。
“技術標準不斷更新,技能人才也需要不斷掌握新的方法和技巧,才能更好地適應市場需求。”楊金龍說。
調查研究顯示,33.3%的參賽選手能在技術攻關(guan) 和產(chan) 品研發方麵發揮作用。“由於(yu) 參賽選手貼近產(chan) 業(ye) 實際、具有一定的技能水平,他們(men) 投身技術攻關(guan) 和產(chan) 品研發更能助推相關(guan) 產(chan) 業(ye) 的發展。”有業(ye) 內(nei) 人士表示。
“近幾年,職業(ye) 教育越來越受重視,技能人才越來越受歡迎。”楊金龍說,“這也將帶動更多青年人學好一技之長,用奮鬥點亮青春。”
(本報記者李心萍、姚雪青、王丹、李凱旋、 竇皓)
版權聲明:凡注明“來源:新利平台”或“新利平台文”的所有作品,版權歸高原(北京)文化傳(chuan) 播有限公司。任何媒體(ti) 轉載、摘編、引用,須注明來源新利平台和署著作者名,否則將追究相關(guan) 法律責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