地下水超采地的治水之路(一線調研)
市民在邢台市經濟開發區百泉流域休閑健身。
陳 雷攝(人民視覺)
邢台市一處泉池與(yu) 遠處的七裏河相呼應,風景宜人。
趙永輝攝(人民視覺)
示意圖數據來源:邢台市水務局
巨鹿縣河湖景色。
胡良川攝(人民視覺)
在華北平原,由於(yu) 長期超采地下水,從(cong) 上世紀七八十年代起,超采區地下水水位持續下降,形成大麵積漏鬥區。據了解,河北省有127個(ge) 縣(市、區)處於(yu) 地下水超采區。河北省首批地下水超采綜合治理試點縣——邢台市巨鹿縣,從(cong) 1975年到2014年,深層地下水埋深下降了約60米。
習(xi) 近平總書(shu) 記提出“節水優(you) 先、空間均衡、係統治理、兩(liang) 手發力”的治水思路。此後,我國在河北開展地下水超采綜合治理試點,積極開展華北地區地下水超采綜合治理行動。
2021年底,河北省水利廳監測數據顯示:全省所有深層地下水超采縣(市、區)和98%的淺層地下水超采縣(市、區),地下水位均實現了回升。
這是如何做到的?記者近期進行了探訪。
——編 者
缺水——
井越打越深
2021年底,邢台市的淺層超采區地下水水位較上年同期上升3.01米,升幅位居河北省第一位。
官亭鎮位於(yu) 邢台市巨鹿縣最北部,以農(nong) 業(ye) 為(wei) 主,是多年來地下水超采最典型的鄉(xiang) 鎮之一。和河北省大多數農(nong) 民一樣,這裏的農(nong) 民從(cong) 事一年兩(liang) 季的種植農(nong) 業(ye) :10月至次年6月種小麥,7月至10月種玉米。
“擱以前,俺們(men) 都是‘大水漫灌’澆地。”官亭鎮進頭營村村民高全鬥說。
平原地區灌溉用水一般是從(cong) 井裏抽取地下水。據巨鹿縣農(nong) 業(ye) 技術推廣中心主任李傑介紹,平常澆一畝(mu) 地一次就要用水60立方米左右,種玉米要澆1到3次,小麥更多,需要澆3到5次。
河北是農(nong) 業(ye) 大省,小麥種植麵積在3300萬(wan) 畝(mu) 左右。農(nong) 業(ye) 用水占經濟社會(hui) 用水總量七成以上。
河北也是缺水大省,人均水資源量307立方米,僅(jin) 為(wei) 全國平均值的1/7。由於(yu) 地表水匱乏,為(wei) 保障工農(nong) 業(ye) 生產(chan) 用水,一度隻能長期超強度開采地下水。
54歲的郭現恩是巨鹿縣水務局打井隊隊長,1995年進入打井隊。談及當時的情形,他最大的印象就是:井越打越深了。
郭現恩回憶:“起初打一口深水井,兩(liang) 三百米,後來到400米,再後來到2012年,一口井要500米深,打井的時間也越來越長了。”
地下水水位在不斷下降。河北省水利廳的記錄同樣證實了這一變化:上世紀60年代,地下水水位基本處於(yu) 天然狀態。70年代開始打井抗旱,地下水開采量大幅增加。80年代,地下水年均開采量在110億(yi) 立方米左右,遠遠大於(yu) 自然補給量,地下水水位開始大幅度下降。2000年左右,地下水開采量達到峰值,年均約170億(yi) 立方米,比可開采量多出70億(yi) 立方米,形成大麵積超采區。
官亭鎮的種糧大戶於(yu) 少輝說,那時候,鎮裏的河渠基本都是幹的,“除了春灌時期,上遊開閘放水時會(hui) 短暫有水。可一旦澆一次地,水就又沒了。河渠全年幾乎都是裸露的河床,裏麵淨是泥土、雜草和垃圾。”
2014年,國家認定河北省超采區範圍近7萬(wan) 平方公裏,年超采量59.7億(yi) 立方米。同年,河北先期開展地下水超采綜合治理試點,通過“節、引、調、補、蓄、管”等措施,開啟了地下水超采綜合治理行動。
節水——
田管更精細
記者跟隨於(yu) 少輝來到官亭鎮進頭營村,走進他承包的460畝(mu) 地。田裏一根根管道藏身地表之下。
“現在地裏休耕呢。”於(yu) 少輝介紹,“這樣,土壤可以得到休息,用水量也少了。”
在河北,75%的地下水用於(yu) 農(nong) 業(ye) 灌溉。“治理地下水超采,首先要管好‘水龍頭’。”河北省農(nong) 業(ye) 農(nong) 村廳種植業(ye) 處一級調研員吳濟民說,為(wei) 了治理地下水超采,河北省實施季節性休耕、旱作雨養(yang) 、節水灌溉等辦法,推進種植結構調整,壓減高耗水農(nong) 業(ye) 種植麵積,減少地下水開采。
“這是縣裏專(zhuan) 門給安裝的高標準農(nong) 田節水灌溉設施,可以實現半自動式噴灌。平時噴灌杆隱於(yu) 地下,通電後從(cong) 地裏伸出,安裝上噴頭即可使用,和以往漫灌的澆地方式相比,每畝(mu) 地用水量能減少1/3。”於(yu) 少輝說。
不僅(jin) 如此,現如今在官亭鎮,各類地下水取水井都被納入了河北省取水井信息管理係統,實行精準管理。
水井先是被精細化分類。不能使用、失去取水功能的水井,各地進行填埋處理。旱作雨養(yang) 項目區內(nei) 的水井以及靠近地表水源的水井,實施管控式關(guan) 停,即在旱作雨養(yang) 項目開展期限內(nei) 以及地表水豐(feng) 沛未幹涸時,水井關(guan) 停使用。遠離地表水源的農(nong) 用地下水井目前仍可繼續使用。
在於(yu) 少輝承包的460畝(mu) 農(nong) 田中,分布著3處機井,一處靠近鎮上的有水河渠——魚營渠,因可以從(cong) 渠中引水,現在這處機井已被實施管控式關(guan) 停。
“管控式關(guan) 停的目的,就是最大限度鼓勵農(nong) 民使用地表水代替地下水灌溉。”巨鹿縣水務局副局長張朝磊說,“下一步,在水井精細化分類的基礎上,針對遠離地表水源的水井,農(nong) 民的取水量會(hui) 受到限製。比如,會(hui) 根據農(nong) 民的土地麵積,精細化分配用水配額,不能再任性漫灌。”
走訪官亭鎮周邊,記者發現當地農(nong) 田裏種植的是高粱等抗旱節水作物。在官亭鎮的鄰鎮觀寨鎮,何寨村正在整村推進旱作雨養(yang) 項目,改種高粱等耐旱作物,實施麵積達4396畝(mu) 。“現在地裏的高粱都長到一人多高了,就等著到時候收獲了。”何寨村黨(dang) 支部書(shu) 記李建衛笑著說。
隨著對農(nong) 業(ye) 用水的精細化管理,地下水超采的現象得到遏製。截至2021年底,河北省累計建成高效節水灌溉農(nong) 田1400多萬(wan) 畝(mu) ,推廣使用抗旱節水品種和配套節水栽培技術農(nong) 田3400多萬(wan) 畝(mu) ,擴大地表水灌溉麵積968萬(wan) 畝(mu) ,有效減緩了農(nong) 業(ye) 用水對地下水的依賴。
引水——
一渠清水來
田裏的節水設施,讓人印象深刻;農(nong) 田旁的魚營渠也引起了記者的注意。清澈的河渠目測有10餘(yu) 米寬,聽當地人講,水深約有3米,穿過進頭營村,緊鄰河渠的是大片農(nong) 田。
走在一旁的於(yu) 少輝介紹:“這條渠原來是典型的幹旱河渠,一年中隻是短暫有水。現在大不一樣了,一年到頭都是碧波蕩漾的。”
不隻是魚營渠,過去,由於(yu) 地下水水位下降,邢台市的21條主要河道和具備引蓄水能力的144條幹支渠中的許多河道曾經幹涸。
而近兩(liang) 年,這21條主要河道、144條幹支渠均實現了河渠有水。水,是從(cong) 哪裏來的呢?
沿著魚營渠溯洄而上,離開進頭營村,記者來到了老漳河旁。
“老漳河由南向北穿過整個(ge) 巨鹿縣,剛剛咱們(men) 所在的魚營渠引的就是老漳河的水。”張朝磊介紹。
河北省水務中心引黃事務中心副主任李巍介紹:“老漳河是引黃入冀補澱工程的重要輸水河流。引黃河水進入河北後,流經邢台等5個(ge) 設區市,經過的都是地下水超采嚴(yan) 重的地方。”
“現如今,巨鹿縣的農(nong) 業(ye) 灌溉用水主要是引來的黃河水。用作生態補水、飲用水及工業(ye) 用水置換的主要是南水北調的水,要不要和我一起到南水北調水廠看一看?”張朝磊和記者說。
一路向南,來到巨鹿縣城南外環附近的南水北調水廠。這座水廠2016年7月投用,和縣裏原有的自來水廠互相獨立。
“水廠裏的水都來自南水北調,日處理能力達1.9萬(wan) 噸。”縣南水北調水廠廠長梁啟新說,“水從(cong) 丹江口水庫沿中線總幹渠輸送,後經邢清幹渠平巨支線,到達巨鹿縣南水北調水廠,全程均為(wei) 專(zhuan) 門修建的涵管輸送。”
南水北調送來的水,目前已成為(wei) 巨鹿縣生活與(yu) 工業(ye) 用水的重要來源。梁啟新介紹:“當水廠日處理量大於(yu) 當天實際使用量時,一部分水就會(hui) 排入環城水係,用作生態補水。”
“環城水係的水又流向哪裏?”記者問道。
“環城水係與(yu) 全縣主要河渠相聯通,對地下水的涵養(yang) 可以起到明顯作用。”巨鹿縣水務局河湖科科長王德彥說。
說罷,王德彥提議,到魚營渠的“尾巴”再看看。
沿著魚營渠溯流而下,記者發現,在魚營渠的最末端,還連接著一個(ge) 麵積2畝(mu) 多的坑塘。坑塘有蓄水和調節的功能,當河渠水多時,匯入坑塘儲(chu) 存;河渠水少時,坑塘反補河渠。
近年來,邢台逐步疏通支河、溝渠,發揮坑塘蓄水、灌溉功能,不僅(jin) 農(nong) 業(ye) 灌溉、生活用水不愁了,群眾(zhong) 也有了親(qin) 水樂(le) 水的好去處。
“不僅(jin) 是邢台,河北省地下水超采區區域內(nei) 不少地方河網密布,開展河道生態補水是改善地下水水位最直接有效的方法。”河北省水文中心地下水處處長任印國介紹。
截至2021年底,南水北調中線工程已累計向河北省送水超130億(yi) 立方米。2018至2021年,河北省形成有水河長4119公裏,水麵麵積225平方公裏;其中,2021年邢台市有水河(渠)恢複至2011公裏,水麵麵積達到77平方公裏。
樂(le) 水——
甘露潤心田
調研時,記者翻閱了邢台地方的古誌,曆史上,邢台曾有“環邢皆泉”的記載。
泉水主要來源於(yu) 地下水。由於(yu) 超采,自上世紀80年代起,邢台的泉水逐漸斷流。
“現在可不一樣,百泉複湧了。”聽聞介紹,記者來到邢台市經濟開發區王快鎮一探究竟。
7月初,位於(yu) 王快鎮百泉村的百泉,湧水麵積超過了500畝(mu) 。“從(cong) 2021年8月開始,開發區轄區內(nei) 的百泉、黑龍潭等泉坑持續穩定複湧。截至目前,水域麵積達900餘(yu) 畝(mu) ,水位最深有45米。”邢台市經濟開發區黨(dang) 工委書(shu) 記、管委會(hui) 主任商黎英介紹。
地下水水位的回升,是泉水複湧的根源。2021年底,河北省淺層超采區地下水水位平均埋深比上年上升了1.87米。
隨著泉水複湧,多個(ge) 村鎮迎來了發展旅遊產(chan) 業(ye) 的好機會(hui) 。“現在越來越多的人想一睹百泉的模樣。”百泉村村民魏安芹說。在緊鄰百泉村的東(dong) 汪鎮,一個(ge) 依托泉池而建的項目正在施工。工地藍圖上,翠柳依依,泉池蕩漾,令人心馳神往。
地下水水位的回升,也讓群眾(zhong) 的生產(chan) 生活方式發生了改變。“現在抽取地表水比抽深井水距離更短,省電更省錢。”於(yu) 少輝說,“不僅(jin) 如此,今年我們(men) 也可以喝上南水北調的水了。”
在官亭鎮,取水方式的改變也潛移默化地提升了節水率。
“以前自取水,是自己從(cong) 井裏打水,再用扁擔挑水回家,路上爬坡拐彎難免灑出一些,就浪費了。而現在自來水管封閉性好,直通各戶,加之管道定期維護修理,跑冒滴漏很少了。”於(yu) 少輝說。
自來水的收費製度,也改變著群眾(zhong) 的用水習(xi) 慣。生活中,大家的節約用水惜水意識慢慢提升了。
截至2021年底,河北省南水北調受水區的96個(ge) 縣中,已有部分農(nong) 村地區完成了水源置換,引水覆蓋人數達2172萬(wan) 人。2022年,河北將加快置換步伐,預計年底前,受水區農(nong) 村水源置換將全部完成。
“2014年,國家認定河北省的地下水年超采量為(wei) 59.7億(yi) 立方米。”河北省水利廳黨(dang) 組成員、副廳長崔誌清介紹,到2021年底,河北省地下水年超采量已壓減52.3億(yi) 立方米。今年將繼續壓減地下水超采量7.4億(yi) 立方米,基本實現地下水采補平衡。
本期統籌:楊爍壁
版式設計:蔡華偉(wei) 張丹峰
《 人民日報 》( 2022年07月18日 04 版)
版權聲明:凡注明“來源:新利平台”或“新利平台文”的所有作品,版權歸高原(北京)文化傳(chuan) 播有限公司。任何媒體(ti) 轉載、摘編、引用,須注明來源新利平台和署著作者名,否則將追究相關(guan) 法律責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