財政支出兜牢底線惠民生(經濟新方位·年中數據怎麽看)
7月14日,財政部發布數據顯示,上半年,全國一般公共預算收入105221億(yi) 元,扣除留抵退稅因素後增長3.3%,按自然口徑計算下降10.2%。全國一般公共預算支出128887億(yi) 元,比上年同期增長5.9%。
民生等重點領域支出是否得到有效保障?留抵退稅等各項助企紓困政策效果如何?加快專(zhuan) 項債(zhai) 券發行使用對投資拉動作用有多大?記者進行了采訪。
●6月份一般公共預算收入增幅轉正
財政部國庫支付中心副主任薛虓乾介紹,隨著國內(nei) 疫情防控形勢總體(ti) 向好,加快推動穩經濟一攬子政策措施落地見效,6月份全國一般公共預算收入企穩回升。與(yu) 上年同期相比,扣除留抵退稅因素後,6月份全國一般公共預算收入增長5.3%,增幅由負轉正;按未扣除留抵退稅因素的自然口徑,下降10.5%,降幅明顯收窄。扣除留抵退稅因素後,上半年累計增長3.3%,增幅比1—5月提高0.4個(ge) 百分點。
分地區看,上半年,扣除留抵退稅因素後,地方一般公共預算收入增長4.7%,東(dong) 部、中部、西部、東(dong) 北地區收入增幅分別為(wei) -1%、13.7%、16.5%、-3.5%。
從(cong) 財政支出看,上半年,全國一般公共預算支出同比增長5.9%。“與(yu) 穩增長相關(guan) 的領域,財政支出保持較大力度。如交通運輸支出增長12%,農(nong) 林水支出增長11%,社會(hui) 保障和就業(ye) 支出增長3.6%。同時,財政盡全力支持各地抗疫,上半年衛生健康支出同比增長7.7%。”國務院發展研究中心宏觀經濟研究部副部長馮(feng) 俏彬表示。
粵開證券首席經濟學家、研究院院長羅誌恒認為(wei) ,上半年,我國財政收入的特點是:區域結構上明顯分化,部分省份受疫情衝(chong) 擊和留抵退稅影響降幅明顯,但部分中西部資源型省份收入增速較高;為(wei) 了竭力穩增長,財政支出進度和節奏明顯加快;財政支出較好地平衡了保民生與(yu) 擴大基建投資的需要;中央財政加大對地方轉移支付力度,下沉財力惠企利民。“總體(ti) 看,積極的財政政策收支兩(liang) 端同時發力,減收增支下財政收支緊張,但形勢正在逐步好轉。”
“4—6月,留抵退稅政策已‘大頭落地’,其減收效應已接近尾聲。”馮(feng) 俏彬認為(wei) ,財政收入拐點已現,作為(wei) 反映經濟運行的重要指標之一,財政收入的變化,再次確定了我國經濟運行的底部已過,正在回到正常的軌道之上。
●大規模留抵退稅緩解企業(ye) 資金壓力
“我們(men) 5月23日提交申請,5月25日就收到1500多萬(wan) 元退稅款,公司能快速享受留抵退稅政策,日常經營資金有了著落,我們(men) 對未來有信心。”浙江衢州天裕置業(ye) 有限公司財務負責人陳女士表示。
實施大規模增值稅留抵退稅,是今年穩增長的關(guan) 鍵舉(ju) 措。
財政部稅政司副司長魏岩表示,4月份以來留抵退稅政策實施有力,助企紓困成效顯現。上半年共有18455億(yi) 元退稅款退付到納稅人賬戶,已達去年全年辦理退稅規模的2.9倍。
落實落細大規模留抵退稅政策,持續加快退稅進度,進一步擴大受益範圍,為(wei) 穩市場主體(ti) 穩就業(ye) 提供強勁動力。據國家稅務總局統計,今年5月全國已退稅企業(ye) 銷售收入同比增長10.6%,較一季度加快5.2個(ge) 百分點,增幅比無退稅企業(ye) 高9.6個(ge) 百分點。
“實施留抵退稅對企業(ye) 增加銷售有利,既紓困,又培育稅源。”魏岩表示,按照國務院紮實穩住經濟的一攬子政策措施相關(guan) 安排,自7月1日起將批發和零售業(ye) 、住宿和餐飲業(ye) 等7個(ge) 行業(ye) 納入按月全額退還增量留抵稅額、一次性全額退還存量留抵稅額政策範圍,讓更多市場主體(ti) 享受政策紅利。
●專(zhuan) 項債(zhai) 券撬動投資作用明顯
車輛穿梭,吊塔林立,淄博高新區智能微係統產(chan) 業(ye) 園項目正在加緊施工。該項目總投資約33億(yi) 元,淄博高新區財政金融局幫助項目協調申請了10億(yi) 元政府專(zhuan) 項債(zhai) 券,資金於(yu) 今年1月底全部到位。
“山東(dong) 省有5000多個(ge) 項目納入2022年專(zhuan) 項債(zhai) 券準備項目清單。截至6月底,專(zhuan) 項債(zhai) 券3069億(yi) 元已全部發行完畢,有力保障項目建設的資金需求。”山東(dong) 省財政廳廳長劉興(xing) 雲(yun) 說。
專(zhuan) 項債(zhai) 券是落實積極財政政策的重要抓手。財政部預算司一級巡視員宋其超表示,今年上半年,專(zhuan) 項債(zhai) 券一路“快馬加鞭”:
下達時間早——去年12月提前下達新增專(zhuan) 項債(zhai) 券額度1.46萬(wan) 億(yi) 元,今年3月用於(yu) 項目建設的新增專(zhuan) 項債(zhai) 券額度全部下達完畢,比以前年度平均提早3個(ge) 月左右;發行進度快——截至6月末,2022年用於(yu) 項目建設的新增專(zhuan) 項債(zhai) 券額度基本發行完畢,比以往年度大大提前;重大項目優(you) 先支持——前6月,已發行的新增專(zhuan) 項債(zhai) 券共支持超過2.38萬(wan) 個(ge) 項目;撬動投資、融資作用明顯——前6月,各地共安排超過2400億(yi) 元專(zhuan) 項債(zhai) 券資金用作重大項目資本金,專(zhuan) 項債(zhai) 券項目市場化配套融資超過5300億(yi) 元,有效發揮政府投資對社會(hui) 資本“四兩(liang) 撥千斤”的撬動作用。
羅誌恒認為(wei) ,今年以來各地加快新增專(zhuan) 項債(zhai) 券發行使用,堅持“資金跟著項目走”,做好專(zhuan) 項債(zhai) 券項目儲(chu) 備工作,優(you) 化專(zhuan) 項債(zhai) 券投向領域,發揮出帶動擴大有效投資、穩定宏觀經濟大盤的積極作用,“1—5月基建投資增速高於(yu) 固定資產(chan) 投資整體(ti) 增速,專(zhuan) 項債(zhai) 券功不可沒。”
●為(wei) 中小微企業(ye) 送幫扶添活力
降低政府采購門檻,為(wei) 中小微企業(ye) 送去“專(zhuan) 享訂單”,讓浙江台州市智誠電子工程有限公司上半年參加政府采購招標的中標率增加了兩(liang) 成多。
落實穩崗返還、緩繳社會(hui) 保險費、發放社保補貼等政策,甘肅省平涼市1870戶參保單位降費653.41萬(wan) 元,914戶參保企業(ye) 獲得穩崗返還資金1012.86萬(wan) 元。
對小規模納稅人階段性免征增值稅、將“六稅兩(liang) 費”減免適用範圍擴大至小型微利企業(ye) 和個(ge) 體(ti) 工商戶,階段性緩繳社保費加力擴圍,穩崗就業(ye) 政策持續發力,政府采購支持力度加大,融資獎補支持持續增強……幫扶政策使出“組合拳”,為(wei) 中小微企業(ye) 減負擔、增動力、穩預期。
魏岩介紹,今年以來財政聚焦中小微企業(ye) ,在延續實施已出台的優(you) 惠政策基礎上,進一步加大減負紓困財稅力度。截至6月底,今年新增退稅減稅降費及緩稅緩費中,中小微企業(ye) 享受優(you) 惠金額占比近70%;國家融資擔保基金已完成再擔保合作業(ye) 務規模5962億(yi) 元,服務各類市場主體(ti) 78萬(wan) 戶。
據不完全統計,上半年中央財政直達資金中相關(guan) 直接惠企支出約3500億(yi) 元,惠及市場主體(ti) 68萬(wan) 家,合計256萬(wan) 家次。
●民生等重點領域支出得到保障
年初,河北省邯鄲市峰峰礦區大社鎮南羊村村民王若汐被查出患有惡性淋巴瘤,醫療費用負擔重。礦區民政局將她納入臨(lin) 時救助範圍,發放救助資金3510元。
越是困難當前,越要兜牢民生保障網。2022年中央對地方轉移支付中,安排困難群眾(zhong) 救助補助資金1546.8億(yi) 元,比上年增加70.6億(yi) 元。上半年,初步匡算,直接用於(yu) 就業(ye) 方麵的中央財政直達資金支出超過200億(yi) 元;用於(yu) 養(yang) 老、義(yi) 務教育、基本醫療等基本民生方麵的支出達1.17萬(wan) 億(yi) 元,助力兜牢兜實民生底線。
受疫情和退稅減稅等因素影響,目前縣區財政運行壓力較大。宋其超表示,為(wei) 確保縣區在落實大規模退稅減稅政策的前提下“保基本民生、保工資、保運轉”所需基本財力,2022年中央對地方轉移支付比上年增加約1.5萬(wan) 億(yi) 元,增長18%,增幅為(wei) 近年來最高。他介紹,各級財政部門通過對地方“三保”預算安排和執行等情況開展聯動監測和動態預警,通過對部分財政運行緊平衡縣區提前采取支出管控措施並製定應急預案等,牢牢守住不發生係統性風險的底線。
“財政部將進一步研究完善縣級基本財力保障機製,細化基層‘三保’保障範圍和標準,健全激勵約束機製,支持引導地方築牢兜實基層‘三保’底線。”宋其超說。
“疫情衝(chong) 擊不改變中國經濟向好的中長期趨勢。”羅誌恒認為(wei) ,下半年積極的財政政策要繼續服務於(yu) “穩字當頭、穩中求進”,提升效能、更加精準和可持續,加大宏觀政策調控力度,平衡穩增長、防風險、落實基層“三保”和支持國家重大戰略等多重目標。
《 人民日報 》( 2022年07月15日 02 版)
版權聲明:凡注明“來源:新利平台”或“新利平台文”的所有作品,版權歸高原(北京)文化傳(chuan) 播有限公司。任何媒體(ti) 轉載、摘編、引用,須注明來源新利平台和署著作者名,否則將追究相關(guan) 法律責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