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利平台 > 即時新聞 > 地方

永濟市:關愛留守兒童 讓基層治理發光

發布時間:2022-07-18 11:24:00來源: 人民網-山西頻道

  暑假,對農(nong) 村留守兒(er) 童來說,是和遠在他鄉(xiang) 的父母團聚的時刻。為(wei) 鼓勵在外人員安心創業(ye) 、務工,運城永濟市啟動“愛在路上”護送留守兒(er) 童活動,700餘(yu) 名留守兒(er) 童乘高鐵出發,與(yu) 在外務工創業(ye) 的父母團聚。這是該市保民生、穩就業(ye) 、關(guan) 心關(guan) 愛留守兒(er) 童工作的重要舉(ju) 措。

乘高鐵出發。

乘高鐵出發。

  送行現場 愛意流淌

  7月4日一大早,高鐵永濟北站廣場上,首批370名留守兒(er) 童從(cong) 這裏啟程,在老師和誌願者的護送下,分別搭乘去往天津和北京方向的動車。

  快餐店老板王向澤聽說這個(ge) 消息,當天淩晨4點鍾就起床,趕做了400份漢堡。“孩子們(men) 起那麽(me) 早,肯定沒有吃早飯,就張羅著把這些漢堡贈送給大家。”王向澤說。

  今年秋季就要讀高三的永濟女孩李芸,是這次活動的誌願工作者。從(cong) 此前一天的早上8點半開始,到當天早7時,她和同伴幾乎沒有合眼,忙著給近400個(ge) 孩子統計相關(guan) 資料。誰送,誰接,聯係電話是多少,都要準確無誤。

  雖然熬了個(ge) 通宵,但李芸覺得很值得,“我上小學的時候就是留守兒(er) 童,父母常年在北京打工。所以,我特別能夠體(ti) 會(hui) 到想念父母但又見不著的那種感覺。”李芸說,一到假期,在外的父母騰不出時間送接孩子,爺爺奶奶也送不了孩子外出找父母,這個(ge) 問題終於(yu) 解決(jue) 了。

  送行現場,62歲的李乃雲(yun) 老人用“省心、省事”兩(liang) 個(ge) 詞為(wei) 此次活動點讚,說“還沒放假,娃她媽就說一定要想辦法把孩子送到她那邊去。這不,有專(zhuan) 人來送,真的很放心。”

  三位一體(ti) 網格成型

  事實上,在關(guan) 愛留守兒(er) 童方麵,永濟市已經形成了學校、鄉(xiang) 鎮、人社三位一體(ti) 的關(guan) 懷網絡,實現了無縫銜接。

  城西中學是一所城鄉(xiang) 結合寄宿製學校,在校學生1800餘(yu) 名,其中留守兒(er) 童超過700人。在永濟市開展抓黨(dang) 建促基層治理工作以來,該校從(cong) 家庭問題、心理問題、安全問題三方麵入手,明確工作任務,製定具體(ti) 計劃,使關(guan) 愛工作實現製度化、規範化和常態化。

  在永濟市張營鎮,外出務工人員就達到12089人,涉及19個(ge) 村4932戶,留守兒(er) 童有1400餘(yu) 名。對此,張營鎮黨(dang) 委書(shu) 記趙波表示,麵對這麽(me) 多留守兒(er) 童,假期裏的安全問題是一大難題。

  針對這些安全隱患,永濟各鄉(xiang) 鎮以群眾(zhong) 點單、網格接單、支部督單的網格化工作模式,充分了解村情民意,為(wei) 假期留守在家的孩子舉(ju) 辦興(xing) 趣培訓班,讓鄉(xiang) 鎮年輕幹部、公安幹警通過組織寓教於(yu) 樂(le) 的文體(ti) 活動,提高留守兒(er) 童、貧困家庭兒(er) 童的溝通交往能力、自理能力。截至目前,該鎮報名參加暑期興(xing) 趣培訓班的留守兒(er) 童已超過100人。

  暖了人心 穩了就業(ye)

  利用“抓黨(dang) 建促基層治理”的網格化體(ti) 係,讓留守兒(er) 童不缺愛,同時讓在外的餐飲人安心就業(ye) ,永濟市各部門聯動,促成關(guan) 愛留守兒(er) 童的大行動。

  放假包送,開學包接,要讓孩子高興(xing) 而去,安全而歸;要讓在外務工創業(ye) 者者安心。永濟市人社局外出務工管理股股長祁升說,發揮黨(dang) 組織作用,把基層治理抓細抓實,拉近政府與(yu) 群眾(zhong) 之間的距離,精準施策,為(wei) 群眾(zhong) 提供最具體(ti) 的最實際的幫助。

  永濟市市委書(shu) 記何偉(wei) 表示,基層治理的核心要義(yi) ,就是了解群眾(zhong) 的所思所求所需,實打實地去提供服務。基層治理,就是服務群眾(zhong) 。以民心為(wei) 導向,把群眾(zhong) 的需求滿足了,基層自然而然地就治理好了。

  下一步,永濟市將進一步踐行“以人民中心”的思想,繼續做好留守兒(er) 童以及其他關(guan) 心關(guan) 愛工作,擴大活動影響,以點帶麵,號召更多的人關(guan) 注、參加關(guan) 心關(guan) 愛活動,讓永濟宜產(chan) ,宜業(ye) ,宜居,讓群眾(zhong) 幸福。(胡增春)

(責編: 李文治)

版權聲明:凡注明“來源:新利平台”或“新利平台文”的所有作品,版權歸高原(北京)文化傳(chuan) 播有限公司。任何媒體(ti) 轉載、摘編、引用,須注明來源新利平台和署著作者名,否則將追究相關(guan) 法律責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