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大戲看北京”交出一周年成績單
去年7月19日,市委書(shu) 記蔡奇在調研北京文藝設施建設時強調,打造“大戲看北京”文化名片,為(wei) 建設全國文化中心作出新的更大貢獻。如今,一年過去了,一張亮眼的成績單呈現在觀眾(zhong) 麵前。
據統計,從(cong) 2021年7月到今年6月底,北京市216家演出場館舉(ju) 辦共計2292台22059場演出,觀眾(zhong) 人數達456.9萬(wan) 人次,票房收入6.67億(yi) 元。與(yu) 此同時,吉祥大戲院、北京國際戲劇中心、中央歌劇院劇場等一批新劇場陸續拉開大幕,讓市民有了更多看大戲的好去處。
好戲連台
北京文藝創作不斷打磨精品
一個(ge) 天真無邪的北京小丫頭“耗子丫丫”、一隻精力旺盛的花貓“三丫”和一群歡暢快樂(le) 的“發小兒(er) ”們(men) ,一起抓捕傳(chuan) 說中的“雁麽(me) 虎兒(er) 精”……這是北京兒(er) 藝新創兒(er) 童劇《花貓三丫上房了》裏的故事,一段充滿著老北京童年回憶的胡同生活即將於(yu) 8月4日在京演·民族文化宮大劇院呈現。
《花貓三丫上房了》致力於(yu) 打造“兒(er) 童劇界的京味兒(er) 大戲”,其信心不僅(jin) 源自北京兒(er) 藝深耕多年的原創能力,更來自於(yu) 著名作家葉廣芩的“耗子丫丫的故事”係列作品的好口碑。作為(wei) 演藝行業(ye) 和出版行業(ye) “聚圈、擴圈、跨圈”統籌聯動的創新實踐,北京演藝集團與(yu) 北京出版集團希望通過優(you) 質資源互補,將“京味兒(er) ”兒(er) 童劇品牌打造成為(wei) “大戲看北京”文化名片的又一亮點。
同樣正在為(wei) 首演緊張排練的還有北京京劇院的《石評梅》劇組。“北京提出打造‘大戲看北京’文化名片,作為(wei) 北京京劇院,就一定要在地域文化挖掘上作出我們(men) 的貢獻,所以我們(men) 在北京範圍內(nei) 對創作方向進行了明確的掃描。”北京京劇院院長劉侗介紹,把石評梅的故事搬上京劇舞台,是對北京文化和革命曆史文化的一次重要挖掘。“這部戲從(cong) 2019年開始規劃,2020年下半年開始創作劇本,對這段曆史進行了深入研究,前後修改打磨了十稿。”
一年來,北京持續加大力度推動文藝生產(chan) 出大戲、出精品。除了召開各類劇本研討對接會(hui) 、專(zhuan) 項調度會(hui) ,還製定了未來三年文藝創作選題指導目錄,提供5類28個(ge) 創作選題方向,作為(wei) 全市文藝創作單位選題參考。一批以現實題材為(wei) 主,兼顧其他選題方向的優(you) 秀劇目,將陸續與(yu) 首都觀眾(zhong) 見麵。
劇場煥新
一座座演藝新空間開門迎客
近日,北京人藝的首都劇場和曹禺劇場迎來了《上甘嶺》《你和我,劇場奇妙七步》兩(liang) 部建院70周年邀請展演作品;小劇場話劇《關(guan) 係》《性情男女》則分別在人藝小劇場和實驗劇場上演;與(yu) 此同時,兩(liang) 場免費藝術講座在菊隱劇場多功能廳舉(ju) 辦……北京國際戲劇中心自去年9月落成首演後,擁有五個(ge) 劇場的北京人藝正在以更多精品大戲迎接四方觀眾(zhong) 。
一年來,北京文藝設施建設按下“快進鍵”。擁有百年曆史的吉祥大戲院重張、中央歌劇院劇場開門迎客、大華電影院轉型為(wei) 大華城市表演藝術中心……一批新劇場的落成啟用,不僅(jin) 把好戲送到了更多觀眾(zhong) 身邊,也極大地調動了各大文藝院團的創作積極性,還成為(wei) 市民爭(zheng) 相打卡的新“網紅”地。
值得期待的是,北昆國際文化藝術中心、北京國際兒(er) 童藝術中心落戶回龍觀體(ti) 育文化公園項目正在建設中;全國地方戲演出中心維修改造已完成財政評審;北京交響樂(le) 團將落戶台湖演藝小鎮;北京歌舞劇院原址重建項目已取得立項;中國雜技藝術中心、京南藝術中心等項目也都在推進之中,將為(wei) “大戲看北京”不斷增添新的亮點。
大戲不僅(jin) 在劇場與(yu) 觀眾(zhong) 相約,也走進了曆史悠久的會(hui) 館。去年下半年,北京研究製定了《關(guan) 於(yu) 推動文藝院團演出進會(hui) 館舊址的工作方案》,湖廣會(hui) 館、顏料會(hui) 館、臨(lin) 汾會(hui) 館、台灣會(hui) 館、福州新館、正乙祠等先行先試,將京昆梆子等折子戲,變臉、猴戲、魔術等沉浸式民間藝術引入會(hui) 館,持續擦亮“會(hui) 館有戲”文化品牌。
整合資源
為(wei) “大戲看北京”增添不竭動力
“我手頭有這樣幾個(ge) 選題,關(guan) 於(yu) 中軸線保護和舊城改造的,講述故宮青銅器修複的,還有關(guan) 注新北京人父子兩(liang) 代關(guan) 係的……”7月8日下午,在新時代首都原創劇本創作及選題孵化項目選題策劃會(hui) 上,青年編劇張鈺铖一口氣報出了7個(ge) 選題。據了解,今年6月啟動的“新時代首都原創劇本創作及選題孵化項目”致力於(yu) 充分激發青年戲劇人才的創造力,緊密結合本市國有文藝院團的專(zhuan) 業(ye) 資源,打造一批緊扣新時代主題的舞台精品。
其實,類似這樣的文藝扶持政策、資金和平台,北京一直都不缺乏。如今,在“大戲看北京”這個(ge) 統一品牌的聚焦下,各類資源都以大戲好戲為(wei) 導向進行優(you) 化配置,為(wei) “大戲看北京”增添源源不斷的驅動力。
為(wei) 支持劇目創作,北京統合北京宣傳(chuan) 文化引導基金、北京文化藝術基金、中軸線保護公益基金,對歌劇《山海情》、話劇《原湯》、音樂(le) 劇《三裏屯42號》、廣播劇《追夢少年》等重點項目給予資金扶持;東(dong) 城區、海澱區等還專(zhuan) 門設立了文化藝術基金,布局創作演出、交流展示等。
為(wei) 了將大戲推薦給更多觀眾(zhong) ,北京衛視對原創品牌欄目《大戲看北京》全麵改版升級,圍繞北京豐(feng) 富的文化資源,深度解碼“大戲從(cong) 哪來”,通過每一部大戲的創排過程,充分解讀北京的“大戲如何抓、怎麽(me) 保障。”
自今年4月起,北京還對每月全市舞台藝術演出情況進行全麵匯總,按照時間維度、舞台藝術類型進行分類整理,在各大媒體(ti) 發布“大戲看北京”演藝資訊,方便市民群眾(zhong) 根據自身需要快速檢索、觀演,得到了市民群眾(zhong) 的廣泛關(guan) 注和好評。
版權聲明:凡注明“來源:新利平台”或“新利平台文”的所有作品,版權歸高原(北京)文化傳(chuan) 播有限公司。任何媒體(ti) 轉載、摘編、引用,須注明來源新利平台和署著作者名,否則將追究相關(guan) 法律責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