陽曲縣西郭湫村:釋放土地活力 讓農民享有“紅利”
盛夏時節,記者在陽曲縣淩井店鄉(xiang) 西郭湫村采訪發現,昔日的“貧困村”,利用“土地多”這一優(you) 勢,不斷發展旱地種植和鄉(xiang) 村旅遊,村集體(ti) 收入連年增加,村民的腰包越來越鼓,“村莊變美、村民變富”的小康畫卷在這裏徐徐展開……
人居環境美起來
烏(wu) 河河水蜿蜒流淌如碧玉絲(si) 帶,綠水青山間,一排排粉刷一新的民居錯落有致,一幅既有顏值又有內(nei) 涵的山水田園畫卷呈現在眼前。
西郭湫村位於(yu) 陽曲縣東(dong) 南,與(yu) 陽泉市盂縣“村連村、地連地”,離晉中市壽陽縣也隻有4公裏的距離。發源於(yu) 陽曲縣的烏(wu) 河,沿村子由西南向東(dong) 北流向盂縣。
一進村子就是一個(ge) 公園,村裏幾條主幹道修得筆直,兩(liang) 側(ce) 牆上都是彩繪,路邊花箱裏鮮花開得正豔,三五步一個(ge) 景致,讓來到這兒(er) 的人都想多停留片刻。
“這幾年一直不斷進行美麗(li) 鄉(xiang) 村建設,村裏發生了很大的變化,到過村裏的人都說,整個(ge) ‘烏(wu) 河川’就屬這個(ge) 村子最好。”7月19日,在村民張拴珍家的院子裏,村黨(dang) 支部書(shu) 記安保生和村民們(men) 交流著村莊環境的變化,村民們(men) 由衷地感受到生活的幸福感。
“以前村裏生活條件差,大家習(xi) 慣也不好,垃圾隨便扔,汙水隨便倒。”張拴珍說,現在道路修好了,上下水接通了,“煤改電”後,冬天還用上了空氣源熱泵取暖,家裏外麵到處都幹幹淨淨。
“廁所從(cong) 院外挪到院內(nei) ,不僅(jin) 幹淨衛生,而且也方便多了。”村民安自力指著院子一角的廁所,由衷地感慨:“現在家家都改造了廁所,生活習(xi) 慣也都變好了。”
村民錢包鼓起來
美麗(li) 鄉(xiang) 村建設,短期靠環境整治,長遠靠產(chan) 業(ye) 支撐。產(chan) 業(ye) 是經濟社會(hui) 發展的基礎,也是美麗(li) 鄉(xiang) 村建設的基礎。
“我們(men) 村的土地有5500畝(mu) ,主要種植玉米和旱地蔬菜,這也是村民除務工外的主要收入。”安保生1975年退伍回村任黨(dang) 支部副書(shu) 記,1988年任黨(dang) 支部書(shu) 記,2007年“一肩挑”至今。多年來,為(wei) 了發展農(nong) 業(ye) ,他可沒少下功夫。
他數次到農(nong) 科院、農(nong) 業(ye) 示範園區考察,調整產(chan) 業(ye) 結構,並積極向上級爭(zheng) 取政策,帶領農(nong) 民快速增收。前幾年,他在村裏推廣旱地無公害蔬菜,村裏還建起了50畝(mu) 春秋大棚和溫室大棚,主要種植蔬菜。
村民張拴兔是陽曲縣有名的種糧大戶,種植了300畝(mu) 玉米,自己還有5台拖拉機、2台秸稈綜合利用機和一些配套的農(nong) 機具。“村裏這幾年變化大,又支持農(nong) 業(ye) 發展,我除了種好自家的地,還幫助其他村民種植、收割,這樣還能省下不少勞動力,讓村民安心在外打工。”張拴兔笑著說。
今年,西郭湫村又在上級的支持下,與(yu) 第三方合作引進新技術種植甘藍。村民劉俊卯一直在甘藍種植試驗地裏打工,他說:“忙的時候,村裏的勞動力基本上都來這裏幹活。無論男女每天130元工資,我前後幹了一個(ge) 月。”
村民腰包鼓了,村集體(ti) 的收入也逐年遞增。安保生說,去年村集體(ti) 收入達到20萬(wan) 元,今年預計能實現翻番,明年旅遊項目上馬肯定會(hui) 更好。
文明鄉(xiang) 風新起來
乘著脫貧攻堅和美麗(li) 鄉(xiang) 村建設的東(dong) 風,西郭湫村的農(nong) 村基礎設施有了極大改善,農(nong) 民生活環境發生了翻天覆地的變化,生活條件好了,大家的精神需求自然就高了。
抓黨(dang) 建促基層治理能力提升專(zhuan) 項行動開展以來,西郭湫村以“星級文明戶”創評掀起農(nong) 村追“星”之風。該村不僅(jin) 要求大家成為(wei) 星級戶,更要求一條巷子互相學習(xi) 、互相促進,這樣才可能被評為(wei) “十星”。
積分超市、有獎評比……村裏采取了多種有效舉(ju) 措,充分動員村民投身美麗(li) 家園建設。
“精神文明、物質文明都要抓,這是我們(men) 村‘兩(liang) 委’下一步的重任。”安保生說,目前村裏已建成首個(ge) 鄉(xiang) 村治理實訓基地,正和縣委黨(dang) 校合作,開發實訓課程,這將是村裏未來發展的一個(ge) 重要項目。此外,村集體(ti) 通過“清化收”,收回集體(ti) 土地1200畝(mu) ,結合現有集體(ti) 土地,打造玉米、旱地蔬菜、穀子和豆類小雜糧4個(ge) 種植園區,發展規模化種植和機械化種植,提高土地產(chan) 出。
“推動鄉(xiang) 村振興(xing) 就是要統籌推進鄉(xiang) 村產(chan) 業(ye) 振興(xing) 、生態振興(xing) 和文化振興(xing) ,讓農(nong) 民在家門口過上‘生產(chan) 美產(chan) 業(ye) 強、生態美環境優(you) 、生活美家園好’的幸福日子。”淩井店鄉(xiang) 黨(dang) 委書(shu) 記張玥說。( 李傑華)
記者手記
陽曲縣高質量打贏脫貧攻堅戰,書(shu) 寫(xie) 了全市減貧的宏大篇章,西郭湫村是其中精彩的一個(ge) 段落。如今走進西郭湫村,再也看不到曾經貧困村的影子,藍天澄碧、草長鶯飛,房前屋後、繁花似錦,漫步在村裏,一幅“村強、景美、民富、人和”的美麗(li) 畫卷映入眼簾。美麗(li) 鄉(xiang) 村更宜居,青山綠水寄鄉(xiang) 愁。隨著鄉(xiang) 村振興(xing) 戰略的全麵推進,像西郭湫這樣的村子會(hui) 越來越多,建設更加美麗(li) 宜居的幸福家園不再是夢想。
版權聲明:凡注明“來源:新利平台”或“新利平台文”的所有作品,版權歸高原(北京)文化傳(chuan) 播有限公司。任何媒體(ti) 轉載、摘編、引用,須注明來源新利平台和署著作者名,否則將追究相關(guan) 法律責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