麗水蓮都數字化改革賦能農業產業全鏈升級
近段時間以來,麗(li) 水蓮都區農(nong) 業(ye) 數字化改革碩果累累。浙江省種博會(hui) 新品種展示示範麗(li) 水分中心落戶蓮都;依托“麗(li) 水山耕”數字化項目打造3個(ge) 智慧茶園、2個(ge) 數字化蔬菜基地……
這些成果的背後,是蓮都農(nong) 業(ye) 高質量推動的“科技強農(nong) 、機械強農(nong) ”(“雙強”)行動,是智慧農(nong) 業(ye) 賦能的鄉(xiang) 村振興(xing) 新模式。
貫徹“對標歐盟·肥藥雙控”生態理念,蓮都統籌推進了農(nong) 業(ye) 單品科技化、規模化發展。今年蓮都累計建成了國家水稻分子育種中心等4個(ge) 現代育種基地、碧湖豬等2個(ge) 畜禽遺傳(chuan) 資源保護場(點)。積極推進避雨大棚、智能大棚建設,支持楊梅促早栽培等新興(xing) 農(nong) 業(ye) 技術發展應用,麗(li) 水市下坑淨水麗(li) 宏楊梅專(zhuan) 業(ye) 合作社引入楊梅促早栽培技術後畝(mu) 均效益提升150%以上。依托“麗(li) 水山耕”數字化項目深化農(nong) 產(chan) 品加工“數字代人”,如麗(li) 水市某食品公司成功引入數控殺青和冷卻線等數字化生產(chan) 線後,年產(chan) 值增加3000多萬(wan) 元,直接帶動周邊200多戶菇農(nong) 增收。
以創建畜牧業(ye) “機器換人”高質量發展先行區為(wei) 抓手,推動畜牧業(ye) 全程機械化發展,蓮都基本進入生豬生產(chan) 全程機械化時代。蓮都高速推進山地軌道運輸機建設,大力度破解人力緊缺難題,僅(jin) 2021年鋪設62條、總長超3萬(wan) 米的山地軌道運輸機,規模問鼎麗(li) 水市首位,有效緩解了農(nong) 業(ye) 用工壓力,提升田間運輸效率40餘(yu) 倍,每年節省成本600餘(yu) 萬(wan) 元。全麵構建蓮都式“共享農(nong) 機”體(ti) 係,加快“機器換人”步伐,在該區碧湖鎮建成麗(li) 水市首批浙江省定農(nong) 機綜合服務中心建設,率先實現水稻全程機械化服務。
此外,蓮都還從(cong) 農(nong) 情數據“一點通”和項目管理“一線清”兩(liang) 方麵發力,搭建起農(nong) 業(ye) 農(nong) 村數字化管理模塊。蓮都農(nong) 業(ye) 集中省市區業(ye) 務係統核心數據,實時對接省智慧農(nong) 業(ye) 雲(yun) 平台67類數字資源,建設區域資源環境等10大類數據倉(cang) 庫,生成全區“土壤地力等級一張圖”;通過跨部門、跨業(ye) 務數據結合,實現農(nong) 業(ye) 項目全過程平台管理。在項目申報環節,實現電腦“一端操控”,替代人工跑動;在項目監管環節,生成“全區茶產(chan) 業(ye) 項目一張圖”。同時,加快浙裏辦服務端和小程序建設,推動實現農(nong) 口項目管理和政策解讀全程“一掌智控”。
版權聲明:凡注明“來源:新利平台”或“新利平台文”的所有作品,版權歸高原(北京)文化傳(chuan) 播有限公司。任何媒體(ti) 轉載、摘編、引用,須注明來源新利平台和署著作者名,否則將追究相關(guan) 法律責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