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利平台 > 即時新聞 > 地方

浙江桐鄉:雙向選擇機製下,農村文化禮堂有了“新跑道”

發布時間:2022-07-27 16:37:00來源: 人民網-浙江頻道

  “我們(men) 的強村富民計劃總共將進行6輪,前麵已經實施了5輪,村集體(ti) 經濟實現了較大發展。”“今天主要給大家做相關(guan) 政策的講解,同時希望大家能夠結合政策去謀劃一些項目,從(cong) 而實現共同富裕……”7月19日,一場有關(guan) 強村富民政策解讀的專(zhuan) 家宣講,在浙江省嘉興(xing) 桐鄉(xiang) 市崇福鎮利順村文化禮堂內(nei) 精彩上演。充實完善的政策舉(ju) 措與(yu) 通俗易懂的宣講形式完美融合,碰撞出了共富“新路子”。

 

  宣講現場,來自崇福鎮多個(ge) 行政村的村民、村幹部認真聆聽記錄,與(yu) 宣講人互動,頻頻鼓掌叫好。“以往自己建大棚,流程繁瑣,一次性投入大。有了‘共富大棚’這個(ge) 項目,我們(men) 可以和村裏協商,縮短流程,緩解資金壓力。”聽完家門口的這場宣講,利順村種植大戶宋佳海感慨頗深。

  眼下,桐鄉(xiang) 市崇福鎮多個(ge) 村已陸續啟動“共富大棚”項目,並在此基礎上提出“多村抱團”的發展規劃,以農(nong) 創共富鄉(xiang) 村為(wei) 載體(ti) ,東(dong) 安、灣裏、芝村等多個(ge) 村準備成立共同富裕聯合體(ti) 建設“共富大棚”,探索共同富裕道路。

  以灣裏村為(wei) 例,在抱團發展的新路徑下,該村“共富大棚”由村黨(dang) 組織牽頭,村集體(ti) 實施,將低收入農(nong) 戶的承包地以“互換並塊”的方式實現集中連片,建成後的大棚出租給農(nong) 業(ye) 主體(ti) 經營,並優(you) 先吸納低收入農(nong) 戶就近就業(ye) ,通過“一地三金”法,進一步拓寬農(nong) 民增收渠道。

  “‘共富大棚’建起來,每畝(mu) 土地一年租金有1000元,另外還有1000元的保底分紅。”灣裏村低保戶俞成(化名)給自己算了筆賬,“我還在大棚裏幹活,依靠‘共富大棚’項目每年可增收2萬(wan) 多元。”

  類似俞成這樣“嚐到甜頭”的成功案例,吸引了其他村不少農(nong) 戶。通過建設“共富大棚”壯大集體(ti) 資產(chan) ,無疑是一條走向共同富裕的新路子、好路子,但對於(yu) 項目的性質、操作流程以及如何抱團投資建設,村民們(men) 還存在不同程度的疑慮。

  “上周日我們(men) 村湯家灣小組組長李藝榮找到我,說很多村民都在問‘共富大棚’的事情,想了解如何參與(yu) 項目、具體(ti) 有何標準。”獲悉情況後,崇福鎮聯豐(feng) 村文化禮堂管理員朱琳趕緊與(yu) 其他村文化禮堂管理員商量,最終決(jue) 定在距離適中的利順村文化禮堂發起一場相關(guan) 案例宣講。

  “以前村民們(men) 也有過類似訴求,但想找一位專(zhuan) 家來講課不是一件容易的事。”朱琳表示,從(cong) 曾經的專(zhuan) 家難訪到如今的“指尖預約”,“鄉(xiang) 約禮堂·精神共富”應用起了關(guan) 鍵作用。

  “在接到村民的谘詢後,我登錄進‘鄉(xiang) 約禮堂·精神共富’應用管理後台,發布了‘強村富民政策解讀’宣講需求。”朱琳介紹,需求發布後,桐鄉(xiang) 市農(nong) 業(ye) 農(nong) 村局政策與(yu) 改革科科長張芹很快便在線上完成匹配、接單,並按照預約時間準時將宣講“送”到了村民家門口。

  據了解,今年初以來,桐鄉(xiang) 緊緊圍繞凝聚群眾(zhong) 、引導群眾(zhong) ,以文化人、成風化俗,打造“鄉(xiang) 約禮堂·精神共富”應用,著力提升文化禮堂“建管用育”整體(ti) 效能,助力農(nong) 村精神共富。該應用作為(wei) 數字文化係統“文藝惠民”跑道重大應用“禮堂家”的子應用,已納入全省重大改革(重大應用)“一本賬S2”。

  據統計,目前該應用已開通市、鎮、村三級禮堂宣講管理員賬號188個(ge) ,入駐了來自文化、科技、衛生、教育、法律、農(nong) 技等各部門各領域的業(ye) 務骨幹、專(zhuan) 家學者1032名,實現176個(ge) 文化禮堂全覆蓋。截至目前,“思政在禮堂”場景已對接匹配舉(ju) 辦農(nong) 村文化禮堂宣講活動240多場次,覆蓋桐鄉(xiang) 市11個(ge) 鎮(街道),有1.1萬(wan) 多人次農(nong) 村群眾(zhong) 現場聆聽宣講,涵蓋共同富裕、省黨(dang) 代會(hui) 精神、醫療健康、農(nong) 村政策、社保、民法典等主題,橫跨10多個(ge) 部門單位。

  此外,隨著功能模板的建設,除了已經上線的“思政在禮堂”模塊,項目還謀劃了“禮堂建管”“禮堂空間”“鄉(xiang) 藝聚禮堂”“研創進禮堂”模塊。其中,“研創進禮堂”模塊引入校地合作的“禮堂經理人”、本土的梅涇藝術團、烏(wu) 青劇社以及非遺傳(chuan) 承團隊、農(nong) 創客等社會(hui) 新鮮力量,一屏掌控“創客”團隊活動開展情況、經營情況、帶動就業(ye) 等數據,實現農(nong) 村文化禮堂“大門常開、活動常態、內(nei) 容常新、隊伍常駐、群眾(zhong) 常來”。

  “我是做室內(nei) 綠植的,在村裏有5畝(mu) 的種植麵積。”7月19日,崇福鎮東(dong) 安村農(nong) 創客鄭少平特地趕到利順村文化禮堂聽專(zhuan) 家宣講,“今天過來主要是想了解一下具體(ti) 的政策內(nei) 容,通過專(zhuan) 家的講解,更加明確了今年的發展目標,想通過參與(yu) ‘共富大棚’來擴大種植規模,帶動更多村民一起增收致富。”

  自下而上的“民生需求”通過“鄉(xiang) 約禮堂·精神共富”應用得到了較大程度的滿足,老百姓反響熱烈。與(yu) 此同時,數字化也讓服務供需更加精準。“老百姓想聽什麽(me) 課,我們(men) 就按照其需求點單訂製課程。同時,我們(men) 也能通過係統智能推薦,一鍵邀請導師。”朱琳介紹,應用平台上的“民生需要你點單”功能十分便捷,采用雙向選擇的機製,切實將民眾(zhong) 的“需”與(yu) 政府的“送”精準匹配。

  桐鄉(xiang) 市委宣傳(chuan) 部常務副部長姚建明表示,“鄉(xiang) 約禮堂·精神共富”應用上線後,建立起了農(nong) 村思想政治工作宣教點單派單機製、農(nong) 村文藝團隊交流共享激勵機製、農(nong) 村文化禮堂建設管理線上聯審機製,進一步構建起“黨(dang) 委領導—政府主導—社會(hui) 協同—群眾(zhong) 參與(yu) ”的數字內(nei) 容供給協同機製。

  “接下來,我們(men) 將進一步完善應用的各項功能模板,通過資源整合、多跨協同,打造具有桐鄉(xiang) 特色的數字化特征鮮明的農(nong) 村文化禮堂2.0版,加快實現‘文化禮堂精神家園’的共富目標。”姚建明說。

(責編: 李文治)

版權聲明:凡注明“來源:新利平台”或“新利平台文”的所有作品,版權歸高原(北京)文化傳(chuan) 播有限公司。任何媒體(ti) 轉載、摘編、引用,須注明來源新利平台和署著作者名,否則將追究相關(guan) 法律責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