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利平台 > 即時新聞 > 地方

湖南文理學院:送藝下鄉點亮藝術心靈

發布時間:2022-07-29 14:58:00來源: 人民網-湖南頻道

  近日,常德市桃源縣理公港鎮楊公橋村一所廢棄的小學裏,上演著兒(er) 童舞《聽我說》、歌曲《孤勇者》、大合唱《大魚》,樂(le) 器獨奏《小星星》、古典舞《絨花》、美術作品展示等豐(feng) 富的節目,吸引當地村民前來觀看,活動現場彌漫著不舍和感動。這是湖南文理學院藝術學院“三下鄉(xiang) ”誌願者們(men) 在楊公橋村的最後一天,他們(men) 和小朋友們(men) 同台進行匯報演出,鼓勵小朋友們(men) 自信展現自己的才藝。整台表演,樸實無華,卻盡顯真情,這是藝術的萌芽,愛的傳(chuan) 遞。

  此次“三下鄉(xiang) ”社會(hui) 實踐活動為(wei) 期一周,誌願者們(men) 充分發揮自己的專(zhuan) 業(ye) 優(you) 勢,帶著滿滿的愛和才藝,不畏炎熱,每天精神飽滿,精心備課,為(wei) 小學生們(men) 送去一堂堂生動有趣的音樂(le) 、美術、舞蹈課程,令小朋友十分欣喜。每天,孩子們(men) 從(cong) 四麵八方匯集而來,由於(yu) 當地教育條件還很落後,參加上課的70多名學生幾乎沒有接觸過這樣的課堂,一切對於(yu) 孩子們(men) 都是新奇而美好的,他們(men) 學起來總是非常認真,盡管他們(men) 大多每天要走近一個(ge) 小時的路才能到學校,卻從(cong) 不遲到。除了帶去美育課堂,誌願者們(men) 還每天定時為(wei) 小朋友們(men) 輔導暑假作業(ye) ,並教會(hui) 同學們(men) 基本的安全知識。

  楊公橋村是近幾年才脫貧的貧困村,為(wei) 了更進一步了解當地村民的生活和孩子們(men) 的家庭環境,誌願者們(men) 進行了家訪。村裏山路崎嶇,路途較遠,誌願者們(men) 體(ti) 會(hui) 到學生上學的不易。來到家中才知道,孩子們(men) 的父母親(qin) 常年在外打工,孩子們(men) 都由年邁的爺爺奶奶照顧,缺乏了父母親(qin) 在身邊的關(guan) 心,少數孩子在課堂上表現得很膽小,誌願者們(men) 總是創造機會(hui) ,鼓勵這部分孩子大膽表現自己,幫助他們(men) 發掘蘊藏自己身上的愛好特長。

  “三下鄉(xiang) ”作為(wei) 大學生社會(hui) 實踐教育的重要載體(ti) ,湖南文理學院藝術學院高度重視其對大學生成長成才的特殊作用,多次到達楊公橋村進行前期調研和中期指導幫助。短短一周,誌願者們(men) 經曆了很多美好難忘的瞬間,看到了孩子們(men) 的進步,感受到了村民的熱情,了解到了村裏的發展現狀,體(ti) 會(hui) 了寓教於(yu) 樂(le) 的快樂(le) ,激發了自己的家國情懷和社會(hui) 責任感,“三下鄉(xiang) ”的學子們(men) 上了一堂及時生動的大思政課。他們(men) 紛紛表示,一定會(hui) 更加珍惜大學美好時光,積極在社會(hui) 課堂中受教育、長才幹、作貢獻,堅定信念聽黨(dang) 話、跟黨(dang) 走。

  據悉,湖南文理學院心係鄉(xiang) 村學校藝術教育,於(yu) 2022年建立“藝點亮”黨(dang) 建品牌,以本次“三下鄉(xiang) ”社會(hui) 實踐活動為(wei) 契機,近日還在楊公橋村所在的理公港鎮裏的桃源縣第十中學舉(ju) 行授牌儀(yi) 式,將該中學建成美育浸潤基地,旨在持續在該地推進美育浸潤計劃,繼續打開孩子們(men) 藝術心靈的窗戶,點亮鄉(xiang) 村振興(xing) 文化之路。(宋英)

(責編: 李文治)

版權聲明:凡注明“來源:新利平台”或“新利平台文”的所有作品,版權歸高原(北京)文化傳(chuan) 播有限公司。任何媒體(ti) 轉載、摘編、引用,須注明來源新利平台和署著作者名,否則將追究相關(guan) 法律責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