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都博物館麵向全球征集京味兒物件
本報訊(記者 李祺瑤)首都博物館已啟動常設展陳提升改造工作;坐落於(yu) 城市副中心綠心的北京大運河博物館(首博東(dong) 館)正在緊鑼密鼓建設中。2023年底,首博一東(dong) 一西兩(liang) 館展陳均將以全新的麵貌向觀眾(zhong) 開放。首博日前麵向全球發出“征集帖”,征集與(yu) 大運河曆史文化、北京曆史文化等相關(guan) 文物展品。
目前,首博正在推進本館和東(dong) 館展陳策劃與(yu) 設計。兩(liang) 館展陳緊密配合北京城市戰略定位,從(cong) 曆史文化的角度詮釋“都”與(yu) “城”的關(guan) 係。本館展陳以“都”為(wei) 核心,東(dong) 館展陳以“城”為(wei) 核心,珠聯璧合又各具特色,合力展示北京悠久璀璨的曆史——這裏有70萬(wan) 年人居史、3000多年建城史、800多年建都史,這裏是中華人民共和國的首都。
為(wei) 了更好地展示大運河、北京的曆史文化,首博麵向全球征集相關(guan) 文物展品,包括與(yu) 大運河曆史文化、北京曆史文化、城市發展相關(guan) 文物展品;京津冀協同發展相關(guan) 文物展品等。征集展品的形態範圍廣泛,包括但不限於(yu) 文物、物證、標本、出版物、複仿製品、拓片,以及照片、視頻、錄音、3D掃描等影音文件。征集方式包括無償(chang) 捐贈、購買(mai) 和借展。
上周六,攝影家劉世昭向首博捐贈了千餘(yu) 張照片,是其在騎行過程中拍攝的大運河沿線兩(liang) 岸影像。劉世昭1981年起開始騎自行車從(cong) 北京出發沿大運河拍攝照片,2016年,68歲的他再度騎行拍攝,留住了不少珍貴的運河記憶。“幾十年轉瞬,鏡頭中的大運河發生了巨變,人民生活、水體(ti) 保護、兩(liang) 岸文化遺產(chan) 保護等方麵展現出最直觀的變化。但我也有遺憾,一些具有曆史文化價(jia) 值的遺產(chan) 在鏡頭中消失了。”劉世昭說,希望北京大運河博物館能夠展出這些照片,帶動更多人參與(yu) 到保護、傳(chuan) 承大運河曆史文化的事業(ye) 中來。
首博呼籲社會(hui) 各界無償(chang) 捐贈。個(ge) 人與(yu) 機構捐贈者都將享受證書(shu) 表彰、永久記錄、公開致謝、免約參觀、講座專(zhuan) 席、消費打折、每年可預約提看一次捐贈藏品等權益。
版權聲明:凡注明“來源:新利平台”或“新利平台文”的所有作品,版權歸高原(北京)文化傳(chuan) 播有限公司。任何媒體(ti) 轉載、摘編、引用,須注明來源新利平台和署著作者名,否則將追究相關(guan) 法律責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