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利平台 > 即時新聞 > 地方

10年蝶變 南京“城”長 建成區達868.3平方公裏

發布時間:2022-08-02 11:11:00來源: 南京日報

 

  7月28日上午,南京市舉(ju) 行“奮進新南京 建功新時代”係列主題新聞發布會(hui) 第四場活動,本場發布會(hui) 主題為(wei) “城鄉(xiang) 融合”。

  市建委副主任徐淮舟,市規劃和自然資源局一級調研員程曉明,市住房保障和房產(chan) 局副局長顏江,市交通運輸局副局長羅睿,市發改委副主任、二級巡視員祝瑞波,市農(nong) 業(ye) 農(nong) 村局黨(dang) 委委員、副局長韓道輝,以及秦淮區、建鄴區、浦口區、高淳區相關(guan) 負責人介紹城鄉(xiang) 發展情況並回答記者提問。

  黨(dang) 的十八大以來,南京始終堅持“以人民為(wei) 中心”的發展思想,深入貫徹習(xi) 近平總書(shu) 記關(guan) 於(yu) 城鄉(xiang) 融合的重要指示精神,不斷優(you) 化市域國土空間布局,提升人居環境,完善住房保障,構築多層次交通格局,實施鄉(xiang) 村振興(xing) ,“全域統籌、城鄉(xiang) 一體(ti) ”,為(wei) 建設人民滿意的社會(hui) 主義(yi) 現代化典範城市,繪就繁華都市與(yu) 美麗(li) 鄉(xiang) 村共融的美好畫卷。

  城市變大

  城市不斷提品質

  建成區與(yu) 人口全麵增長

  2013年,南京市13個(ge) 區縣整合設置為(wei) 11個(ge) 區,城市化進程全麵加速。2015年,國家級江北新區成立,南京跨入擁江發展時代,江南江北雙主城齊頭並進。截至2021年底,南京建成區麵積已達868.3平方公裏,較2012年(694平方公裏)增加174.3平方公裏;常住人口達到942.3萬(wan) ,對比2012年(816.1萬(wan) 人)增加了126.2萬(wan) 人。

  實施三年計劃,建成綠道1582公裏

  2016年至今,重點推進城市精細化建設管理專(zhuan) 項任務。對全市水環境、市政道路、市容市貌、園林綠化等領域進行提檔升級。2021年,在入選成為(wei) 全國首批城市更新試點城市的基礎上,啟動實施城市品質再提升三年行動計劃,創新性開展“梧桐語”小型城市客廳建設工作,目前已有20餘(yu) 處投入使用。全市人均公園綠地麵積已達16.18平方米,累計建成綠道1582公裏,建成區綠化覆蓋率達44.96%。

  住房保障惠及28.5萬(wan) 戶

  人均住房麵積已由2012年的29.61平方米擴大到如今的40.7平方米,人均住房保障麵積由17平方米提升到20平方米。全市累計保障約28.5萬(wan) 戶(人),發放補貼31.4億(yi) 元。南京連續實施三輪棚戶區改造,20.7萬(wan) 戶群眾(zhong) “出棚進樓”直接受益。近10年來,全市累計完成老舊小區改造2822萬(wan) 平方米,新開工保障房5069萬(wan) 平方米(42.8萬(wan) 套)。“十四五”期間,還將新開工各類保障房1600萬(wan) 平方米,籌集保障性租賃住房15萬(wan) 套(間),發展人才安居住房12萬(wan) 套。

  城市更新形成一批示範

  創新出台《開展居住類地段城市更新的指導意見》及實施細則,小西湖、石榴新村、頤和路等一批城市更新項目形成示範。開展15分鍾生活圈規劃研究,完成6期“以人民為(wei) 中心 為(wei) 城市而設計”小微空間更新設計競賽,邁皋橋廊橋等已落地。

  交通變暢

  交通邁入快車道

  交通樞紐將實現“四站聯動”

  近十年,祿口國際機場實現雙航站樓聯合運行,躋身“超大型機場”行列,旅客吞吐能力達到3000萬(wan) 人次/年,貨郵吞吐能力達到80萬(wan) 噸/年。建成龍潭、西壩兩(liang) 大核心港區,沿江港口綜合通過能力達到1.98億(yi) 噸。南京南站設計發送能力3萬(wan) 人次/日,開辟直通35個(ge) 異地航站樓的空地聯運專(zhuan) 線,實現鐵路與(yu) 航空的無縫銜接。

  未來,南京還將加快推進祿口機場T1航站樓南指廊工程建設,盡早啟動三期工程建設,推進寧揚寧馬鐵路、寧宣鐵路正線接入機場。加快建設鐵路綜合客運樞紐,推動南京北站等重大基礎設施建設,形成南京、南京南、南京北、祿口機場“四站”聯動格局。

  地鐵總裏程全國第七

  幹線鐵路基本形成“一環、兩(liang) 跨、八線”格局,其中高速鐵路裏程234公裏,滬寧杭合形成“一小時高鐵交通圈”,鐵路網密度列全省第1位。開通運營11條軌道線路,總裏程427.6千米(不含有軌電車),排名全國第7位,構成覆蓋南京全市11個(ge) 市轄區及句容市的地鐵網絡。“十四五”期間加快地鐵1號線北延、5、6、7號線及9號線一期等城區線建設,力爭(zheng) 開工市域18號線,加快16號線、14號線等市域線前期工作,推動地鐵6號線與(yu) S1線跨線運營。

  建成12條過江通道

  城鄉(xiang) 一體(ti) 化道路網絡持續優(you) 化,高速公路麵積密度位列全省第一。南京已建成12條過江通道,“十四五”還要完成和燕路、建寧西路、仙新路、龍潭等過江通道,推進建設寧揚城際、上元門、錦文路過江通道、地鐵四號線2期等。

  鄉(xiang) 村變美

  鄉(xiang) 村從(cong) 脫貧攻堅走向振興(xing)

  都市現代農(nong) 業(ye) 邁上新台階

  全市糧食年總產(chan) 保持在19.6億(yi) 斤以上、蔬菜年產(chan) 量280萬(wan) 噸左右;創意農(nong) 業(ye) 、休閑農(nong) 業(ye) 、農(nong) 村電商等新業(ye) 態不斷湧現,農(nong) 業(ye) 主導產(chan) 業(ye) 一二三產(chan) 融合總產(chan) 值超300億(yi) 元。累計建設上圖入庫高標準農(nong) 田140多萬(wan) 畝(mu) ,農(nong) 業(ye) 機械化率達91.5%。

  美麗(li) 宜居鄉(xiang) 村建設不斷深入

  大力開展村莊環境建設,完成全市7992個(ge) 村莊整治任務,新增綠化麵積約565萬(wan) 平方米,新改建道路1700多公裏,建設汙水處理設施445座,並獲2013年省人居環境範例獎。全麵建成江寧、浦口、溧水、高淳、六合等五大示範區約2300平方公裏。56個(ge) 村獲得“江蘇省特色田園鄉(xiang) 村”命名,55個(ge) 村納入省級傳(chuan) 統村落名錄。

  農(nong) 村住房條件改善逐步推進

  完成4155戶農(nong) 村貧困家庭危房改造,實現存量危房改造全覆蓋,2020年起實施新增危房“動態清零”。

  鄉(xiang) 村建設風貌展現新形象

  建設“都市裏的田園、田園裏的都市”,累計建成美麗(li) 宜居鄉(xiang) 村1800多個(ge) 。農(nong) 村地區固定寬帶和4G網絡深度全覆蓋,5G網絡覆蓋90%以上。全市近10萬(wan) 個(ge) 農(nong) 村戶廁應改盡改,垃圾分類自然村全覆蓋,汙水處理設施自然村覆蓋率超過90%。20個(ge) 村被授予中國最美村鎮(鄉(xiang) 村)、中國最美田園等榮譽稱號。

  農(nong) 民收入水平實現新突破

  全市農(nong) 民收入連續突破2萬(wan) 元、3萬(wan) 元大關(guan) ,十年增幅超過120%。建檔立卡的3.94萬(wan) 戶低收入農(nong) 戶和200個(ge) 經濟薄弱村(欠發達村)全麵實現高質量脫貧摘帽。城鄉(xiang) 居民低保標準提高到1030元/月,比2012年提高了2倍多。

  城鄉(xiang) 融合

  全域統籌城鄉(xiang) 一體(ti)

  暢通要素流動新渠道

  推動農(nong) 業(ye) 轉移人口市民化,不斷放寬農(nong) 業(ye) 轉移人口落戶條件,常住人口城鎮化率達到86.9%,保持全省第一。持續鼓勵高校畢業(ye) 生、教科文衛等領域人才資源向農(nong) 村流動,為(wei) 城市工商資本下鄉(xiang) 開通“綠色通道”。加快推動科技成果入鄉(xiang) 轉化,農(nong) 業(ye) 科技進步貢獻率達71%。

  培育產(chan) 業(ye) 融合新業(ye) 態

  推進城鄉(xiang) 產(chan) 業(ye) 一體(ti) 布局和融合發展,形成1個(ge) 5000億(yi) 和4個(ge) 千億(yi) 級新興(xing) 產(chan) 業(ye) 集群。“互聯網+現代農(nong) 業(ye) ”發展良好,六合區、溧水區先後被認定為(wei) 國家農(nong) 村產(chan) 業(ye) 融合發展示範園,休閑農(nong) 業(ye) 綜合收入達120億(yi) 元。推動國家級農(nong) 高區和農(nong) 創中心聯動發展,全市農(nong) 林牧漁業(ye) 總產(chan) 值達到504億(yi) 元,農(nong) 業(ye) 基本現代化建設水平位居全省第一。

  推動功能品質新提升

  加快推動公共服務向農(nong) 村延伸,全市域創成“全國義(yi) 務教育發展基本均衡區”,涉農(nong) 區實現三級甲等醫院全覆蓋,農(nong) 村社區居家養(yang) 老服務中心覆蓋率達95%。軌道交通在全國率先通達所有郊區,鎮街市政基礎設施不斷完善,美麗(li) 宜居鄉(xiang) 村建設達標率100%。

  看這些區曬10年

  城鄉(xiang) 發展成績單

  秦淮區:過去10年,大力整治老舊小區、改造棚戶區,改善了約12萬(wan) 戶群眾(zhong) 的居住條件;完成300多條道路街巷環境綜合整治;改造產(chan) 業(ye) 載體(ti) 50萬(wan) 平方米,啟航“秦淮矽巷”建設;推動第二機床廠等一批工業(ye) 遺存化身文創高地、城市矽巷;完成了金陵刻經處、李公祠等41處文保建築修繕。“十四五”還將實施53個(ge) 居住地段城市更新,70個(ge) 老舊小區整治;精心打造城市小微空間,完善“十五分鍾生活圈”;推進16個(ge) 低效樓宇、載體(ti) 提升改造項目。

  建鄴區:10年來新開辦中小學26家,增加學位32000個(ge) ;年均完成驗收綠色節能建築近100萬(wan) 平方米;公園綠地服務半徑覆蓋率超90%;建成超10公裏最美濱江風光帶;城市居民小區生活垃圾分類實現全覆蓋;先後完成南湖片區、茶南片區、國泰民安片區環境綜合整治,以及玉蘭(lan) 裏等50個(ge) 老舊小區改造。到“十四五”末,力爭(zheng) 道路整潔優(you) 良率達95%;全區公廁全部達到一類標準;力爭(zheng) 建成區綠化覆蓋率達45.2%,人均綠地麵積達15平方米,綠道長度達150公裏。

  浦口區:成功打造5條旅遊精品線路,不老村、大墊社區成為(wei) 全國鄉(xiang) 村旅遊重點村;完成528個(ge) 村莊環境整治提升;創成省級傳(chuan) 統村落17個(ge) 、特色田園鄉(xiang) 村9個(ge) ,市級示範村43個(ge) 、特色村16個(ge) 、宜居村134個(ge) 。未來五年,建設農(nong) 業(ye) 高標準示範基地5個(ge) 、高科技應用場景10個(ge) 、數字鄉(xiang) 村應用場景20個(ge) ;力爭(zheng) 農(nong) 業(ye) 龍頭企業(ye) 突破80家,全力打造城鄉(xiang) 融合發展和共同富裕特色先行區。

  高淳區:創建全國首個(ge) 以水產(chan) 養(yang) 殖為(wei) 主的國家級現代農(nong) 業(ye) 產(chan) 業(ye) 園,建成長三角最大的螃蟹原產(chan) 地交易市場;構建了全產(chan) 業(ye) 鏈產(chan) 值近百億(yi) 元、跨度20餘(yu) 類行業(ye) 、惠及10多萬(wan) 農(nong) 民的河蟹產(chan) 業(ye) 鏈條,獲評全國農(nong) 業(ye) 全產(chan) 業(ye) 鏈典型縣;建成運營全省首個(ge) 清華大學鄉(xiang) 村振興(xing) (高崗)工作站,發布全國首個(ge) GEP核算體(ti) 係。“十四五”,高淳將搶抓市重點支持“一南一北”高質量發展契機,大力抓好西部圩區,推動均衡高效發展。

(責編: 李文治)

版權聲明:凡注明“來源:新利平台”或“新利平台文”的所有作品,版權歸高原(北京)文化傳(chuan) 播有限公司。任何媒體(ti) 轉載、摘編、引用,須注明來源新利平台和署著作者名,否則將追究相關(guan) 法律責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