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利平台 > 即時新聞 > 地方

湖州德清推動低收入群體奔共富

發布時間:2022-08-09 15:48:00來源: 杭州日報

 

  在湖州德清縣新安鎮的某食業(ye) 公司辦公室,一位小夥(huo) 端坐在電腦前,用不太靈敏的手指敲擊著鍵盤與(yu) 鼠標。他叫姚海斌,肢體(ti) 三級殘疾,語言、運動功能受損,然而20歲的他,如今已成為(wei) 一名專(zhuan) 業(ye) 的電子商務師。

  “他是我們(men) 公司的一位殘疾人員工,雖然語言溝通、敲鍵盤都存在障礙,但他非常努力,能獨立運營店鋪。”公司負責人沈琦豎起大拇指。

  擴大中等收入群體(ti) 比重、增加低收入群體(ti) 收入是實現共同富裕的重要保障。今年以來,德清縣聚焦低收入、殘疾人等特殊群體(ti) ,實施“6+6救助服務行動”,實現供養(yang) 、教育、增收、住房、醫療、精神“六無憂”,高質量打造德清縣低收入群體(ti) 幸福無憂工程。

  構建就業(ye) 幫扶體(ti) 係

  姚海斌畢業(ye) 於(yu) 湖州市技師學院電子商務專(zhuan) 業(ye) 。2021年4月,學校與(yu) 對口企業(ye) 開展學生實訓合作,他來到該公司進行實訓。作為(wei) 6名同學中唯一有身體(ti) 缺陷的學生,別人學一遍就會(hui) 的內(nei) 容,他要學兩(liang) 遍、三遍,甚至更多才能學會(hui) 。憑著刻苦的精神和對工作的熱愛,實訓2個(ge) 月後,姚海斌與(yu) 公司正式簽約。

  經過一年多時間的鍛煉,目前,姚海斌獨立管理一家專(zhuan) 門售賣德清本地農(nong) 產(chan) 品的店鋪,負責店鋪日常活動、銷售方案、客服等,同時還做公眾(zhong) 號維護、網上盜賣監督等工作。“公司離家不遠,每月收入4200多元,這對剛剛畢業(ye) 的我來說已經很滿意了。”姚海斌說。

  近年來,德清縣民政局通過夯實社會(hui) 救助保障力度,從(cong) 根本上解決(jue) 低收入和殘疾人群體(ti) 就業(ye) 、創業(ye) 困難,將符合條件的困難殘疾人安排至“殘疾人之家”等場所,通過工商企業(ye) 吸納一批、公益崗位提供一批、愛心崗位兜底一批,並為(wei) 低收入人員提供保安、保潔等公益性崗位,確保實現低收入家庭就業(ye) 全覆蓋。

  此外,德清實施推介就業(ye) 行動,鼓勵企業(ye) 積極招用低收入群體(ti) ,按照企業(ye) 用人時限和繳納社保等情況,政府給予企業(ye) 每人每月1000元的崗位補貼;實施德清籍應屆大學生未就業(ye) “清零”行動,力爭(zheng) 使每一名有就業(ye) 意願的德清籍應屆大學生全部實現就業(ye) 。

  “實現低收入群體(ti) 奔向共同富裕的關(guan) 鍵,就是要做到‘誰該幫、幫什麽(me) 、誰來幫、幫到哪、幫得怎麽(me) 樣’。”德清縣民政局相關(guan) 負責人說,隻有高效供給資源、集成各方力量、把握幫扶尺度,才能讓工程內(nei) 容落到實處。

  實現“造血型”產(chan) 業(ye) 幫扶

  7月中旬,德清舞陽街道燈塔村村民任誌備將今年的第二季茭白苗種到了自家3畝(mu) 多的水田中。施肥、除草、灌溉……任誌備幹勁十足。“今年第一季茭白收入1萬(wan) 多元,合作社還發給我500元化肥補貼,街道給我們(men) 殘疾人發放2000元啟動資金,第二季我比第一季又多種了半畝(mu) 。”

  今年54歲的任誌備右眼失明,之前靠打小工謀生。今年3月,舞陽街道成立殘疾人創業(ye) 幫扶(孵化)基地,推出茭白種植精準幫扶計劃。針對殘疾人的障礙與(yu) 不便,提供資金、技術、產(chan) 銷等保障,讓低收入人群在家門口實現就業(ye) 和創業(ye) 。一群像任誌備這樣的低收入村民在村委的鼓勵下,加入了種植茭白的隊伍。

  依托漁業(ye) 養(yang) 殖優(you) 勢,德清鍾管鎮成立鍾靈創業(ye) 幫扶(孵化)基地,吸收有養(yang) 殖經驗、有產(chan) 銷渠道的養(yang) 殖戶建立資源庫,實現由“輸血型”救助向“造血型”救助轉變;德清新安鎮發揮黃豆、枇杷、蠶桑等種養(yang) 產(chan) 業(ye) 優(you) 勢,打造“吾安共富”品牌,通過“技術+資金”保障,實現產(chan) 量增產(chan) 、銷路拓寬;青蝦產(chan) 量占全省三分之一的德清下渚湖街道,則成立了“精靈共富”助殘黨(dang) 建聯盟,與(yu) 銀行、農(nong) 技、飼料等多家單位簽訂戰略合作,全力打通青蝦產(chan) 業(ye) 鏈堵點難題。

  實施供養(yang) 照護兜底保障

  “這裏有專(zhuan) 業(ye) 的醫療和康複服務,我很放心。”每個(ge) 星期天,德清阜溪街道民進村村民周榮來都會(hui) 去看望托養(yang) 在德清縣殘疾人托養(yang) 中心的女兒(er) 。

  周榮來的女兒(er) 患有先天智力殘疾,自幼生活無法自理。一直以來,周榮來都在家邊養(yang) 雞邊照顧女兒(er) 。四年前,養(yang) 雞出現了虧(kui) 損,他需要去企業(ye) 上班,隻能將女兒(er) 托養(yang) 在一家養(yang) 老服務機構。2021年,得知德清有了專(zhuan) 門針對殘疾人的托養(yang) 中心,他就將女兒(er) 轉到了這裏。

  “本來我們(men) 每月要自費1000多塊錢,現在不需要自己出錢了。”周榮來說。這一切得益於(yu) 德清今年開始實施的低收入家庭失能人員免費入駐機構供養(yang) 的政策。

  德清縣民政局社會(hui) 救助與(yu) 福利科相關(guan) 負責人介紹,目前德清首批共有43名低收入家庭失能人員享受到了免費入住機構供養(yang) 服務,後續還將進一步分批實施。通過供養(yang) 機構專(zhuan) 業(ye) 的診療康複和全方位的照護服務,不僅(jin) 讓失能人員在身體(ti) 上得到了有效的康複治療,更讓他們(men) 的親(qin) 人解放了雙手、放寬了心思,有更多的時間與(yu) 精力實現家庭增收,真正體(ti) 現了“托養(yang) 一個(ge) 人,解放一家人”。

  德清縣相關(guan) 負責人表示,下一步,將聚焦低收入群體(ti) 生活需求,整合救助資源,進一步擴大社會(hui) 救助覆蓋人群,完善低收入群體(ti) 救助幫扶和兜底保障機製,加大低收入群體(ti) 教育救助力度,保障困難家庭學生接受正常教育,改善最低生活保障家庭居住條件,提升困難群眾(zhong) 幸福指數,豐(feng) 富低收入群體(ti) 精神文化需求,從(cong) 而實現“供養(yang) 、教育、增收、住房、醫療、精神”六無憂。

(責編: 李文治)

版權聲明:凡注明“來源:新利平台”或“新利平台文”的所有作品,版權歸高原(北京)文化傳(chuan) 播有限公司。任何媒體(ti) 轉載、摘編、引用,須注明來源新利平台和署著作者名,否則將追究相關(guan) 法律責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