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利平台 > 即時新聞 > 地方

蔡奇主持會議學習《信訪工作條例》研究推進農業中關村建設等事項

發布時間:2022-08-11 10:17:00來源: 北京日報

  本報訊(記者 祁夢竹 高枝)昨天下午,市委常委會(hui) 召開會(hui) 議,學習(xi) 《信訪工作條例》,研究推進農(nong) 業(ye) 中關(guan) 村建設等事項。市委書(shu) 記蔡奇主持會(hui) 議。

  市委常委會(hui) 安排會(hui) 前學法,邀請國務院副秘書(shu) 長、國家信訪局局長李文章圍繞《信訪工作條例》作專(zhuan) 題講解。

  會(hui) 議聽取了我市上半年信訪工作情況和下半年主要工作安排匯報,指出,《信訪工作條例》的製定出台,對理順信訪工作體(ti) 製機製,進一步規範和加強新時代信訪工作,具有重要意義(yi) 。要深入貫徹習(xi) 近平總書(shu) 記關(guan) 於(yu) 加強和改進人民信訪工作的重要指示精神,以首善標準抓好《條例》實施,推動首都信訪工作高質量發展。加強黨(dang) 對信訪工作的領導,健全完善“黨(dang) 委統一領導、政府組織落實、信訪工作聯席會(hui) 議協調、信訪部門推動、各方齊抓共管”的新時代信訪工作格局,用好三級聯席會(hui) 議機製。各級領導幹部都要接訪下訪、包案解決(jue) 難題。要不斷提升信訪工作水平,進一步暢通信訪渠道,嚴(yan) 格規範工作程序,落實首接首辦責任製,千方百計為(wei) 群眾(zhong) 排憂解難,把信訪工作做到群眾(zhong) 心坎上。注重綜合施策、多元化解,推動“事心雙解”。夯實信訪工作基層基礎,堅持和發展新時代“楓橋經驗”,深化接訴即辦改革,健全基層工作網絡,把矛盾糾紛化解在基層、解決(jue) 在萌芽狀態。加強信訪部門建設,不斷提高各級幹部的群眾(zhong) 工作能力。抓好下半年信訪工作,開展社會(hui) 矛盾糾紛排查,著力解決(jue) 信訪突出問題。

  會(hui) 議聽取了上半年全市意識形態工作匯報,指出,要堅持穩字當頭,強化底線思維,增強鬥爭(zheng) 意誌和本領,牢牢守住意識形態陣地,為(wei) 黨(dang) 的二十大勝利召開營造良好思想輿論環境。聚焦學習(xi) 宣傳(chuan) 貫徹習(xi) 近平新時代中國特色社會(hui) 主義(yi) 思想這個(ge) 首要政治任務,切實用黨(dang) 的創新理論武裝頭腦、指導實踐、推動工作。突出迎接宣傳(chuan) 貫徹黨(dang) 的二十大工作主線,精心組織重大主題宣傳(chuan) ,唱響主旋律。強化陣地管理,積極防範化解風險。壓緊壓實主體(ti) 責任,各級黨(dang) 委(黨(dang) 組)嚴(yan) 格落實意識形態工作責任製。

  會(hui) 議研究了《北京市推進農(nong) 業(ye) 中關(guan) 村建設行動計劃(2022-2026年)》,指出,要保持定力、久久為(wei) 功,推進農(nong) 業(ye) 中關(guan) 村建設,打造具有全國引領作用和全球影響力的農(nong) 業(ye) 科技創新中心,為(wei) 全麵推進鄉(xiang) 村振興(xing) 、農(nong) 業(ye) 農(nong) 村現代化提供北京樣板。強化農(nong) 業(ye) 戰略科技力量,積極引進一批國家級農(nong) 業(ye) 重點實驗室、工程技術中心、新型研發機構等,突破一批“卡脖子”關(guan) 鍵核心技術,助力建設“種業(ye) 之都”。依托農(nong) 業(ye) 院校、科研院所,抓好平台和項目建設,推進產(chan) 學研用深度融合。積極創建國家農(nong) 業(ye) 高新技術產(chan) 業(ye) 示範區,不斷提升農(nong) 業(ye) 科技創新承載能力。高水平舉(ju) 辦中國(北京)種業(ye) 大會(hui) 。發揮“兩(liang) 區”政策優(you) 勢,加大產(chan) 業(ye) 發展、金融創新等先行先試力度,加快創新要素集聚,營造良好農(nong) 業(ye) 創新生態。大力發展農(nong) 業(ye) “高精尖”產(chan) 業(ye) ,積極引進農(nong) 業(ye) 頭部企業(ye) ,打造現代畜禽種業(ye) 、現代農(nong) 作物種業(ye) 全產(chan) 業(ye) 鏈。推進農(nong) 業(ye) 產(chan) 業(ye) 數字化轉型,大力發展都市農(nong) 業(ye) 。深化部市合作,清單化管理、項目化推進,抓好行動計劃落地實施。

  會(hui) 議還研究了其他事項。

(責編: 李文治 )

版權聲明:凡注明“來源:新利平台”或“新利平台文”的所有作品,版權歸高原(北京)文化傳(chuan) 播有限公司。任何媒體(ti) 轉載、摘編、引用,須注明來源新利平台和署著作者名,否則將追究相關(guan) 法律責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