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利平台 > 即時新聞 > 地方

河北考古重要發現層出不窮

發布時間:2022-08-11 11:13:00來源: 河北日報

  尋根溯源延續悠長文脈

  河北考古重要發現層出不窮

  日前,石家莊市靈壽西木佛墓地考古再獲重要發現——發掘墓葬三十餘(yu) 座,出土文物220多件,還包括河北首次發現的晚商時期車馬埋藏坑,創下河北商周考古領域數個(ge) “之最”。百年考古,燕趙芳華。河北作為(wei) 中華文明多元一體(ti) 格局形成和發展的重要區域,百萬(wan) 年的人類史、一萬(wan) 年的文化史、五千多年的文明史均有體(ti) 現。黨(dang) 的十八大以來,河北考古工作者不斷尋根溯源,層出不窮的重要考古發現,延續著燕趙大地悠長文脈。

  今年3月3日,世界頂級期刊《自然》雜誌,把目光投向中國張家口泥河灣盆地,在線發表了一項曆時近10年的考古成果——《中國四萬(wan) 年前創新的赭石顏料加工和工具製作技術》。蔚縣下馬碑遺址的這一突破性發現,是我國乃至東(dong) 亞(ya) 地區目前已知最早史前人類加工顏料、鑲嵌使用細小石器的遺存,有望推翻“現代人群在東(dong) 亞(ya) 形成的時間晚於(yu) 舊大陸西部”的傳(chuan) 統認知,重構東(dong) 方人類乃至世界舊石器時代人類文化發展進程。

  “2012年以來,河北省啟動‘泥河灣東(dong) 方人類探源工程’,並將蔚縣盆地和懷來盆地納入泥河灣舊石器時代考古文化圈,確立大泥河灣遺址群概念。”河北省文物考古研究院院長張文瑞說,舊石器考古調查發現舊石器時代遺址380多處,通過發掘,確立馬圈溝遺址剖麵保存了距今176萬(wan) 年至125萬(wan) 年之間17個(ge) 文化層,馬梁—後溝遺址群保存了距今80多萬(wan) 年至35萬(wan) 年前的9個(ge) 文化層,東(dong) 坡遺址距今32.1萬(wan) 年,摩天嶺遺址距今31.5萬(wan) 年,雀兒(er) 溝遺址距今26萬(wan) 年,侯家窯遺址距今17萬(wan) 年左右,板井子遺址距今8.6萬(wan) 年,西白馬營遺址距今4.5萬(wan) 年,油房遺址距今5萬(wan) 年至2萬(wan) 年,馬鞍山遺址距今1.6萬(wan) 年,於(yu) 家溝遺址距今1.6萬(wan) 年至0.5萬(wan) 年等,基本構建起泥河灣近200萬(wan) 年發展演化時空框架。

  近年來,新石器考古調查發掘,同樣取得重大收獲。距今9000年至7000年的康保興(xing) 隆遺址,是我國北方最早的定居聚落之一;距今約7600多年的尚義(yi) 四台遺址,補充了河北北部新石器時代早期的文化類型;崇禮鄧槽溝梁遺址,發現距今約4000年的“河北史前第一城”。

  肅寧後白寺遺址發掘麵積775平方米,周家莊遺址和墓地清理商代墓葬17座,灰坑38個(ge) ,房址1座,窯址2個(ge) ……河北是商文化發源地之一,上世紀70年代曾發現下七垣文化,為(wei) 商文化起源奠定考古學研究基礎。進入新時代,河北省考古工作者在河北中南部發現大量先商文化遺存,不斷豐(feng) 富商文化研究內(nei) 涵。今後,河北省還將持續加大冀南漳河、滏陽河、洺河流域考古力度,積極推進中原地區文明化進程研究。

  千年大計,國家大事。河北雄安新區的設立,是一項重大的曆史性戰略選擇。助力雄安新區建設,完成雄安新區全域文物調查,登錄文物點263處,陸續對其中48處古遺址進行了考古勘探,開展了南陽遺址、城子遺址、西河墓地、鄚州城和古州城遺址等考古勘探和發掘工作,一處處文化遺存正經由考古而愈加鮮活、明晰。

  滄海桑田,千乘之國。2015年起,河北省對故郡遺址進行考古調查、勘探及發掘。遺址麵積超過100萬(wan) 平方米,發現趙國—北魏時期“南行唐”城址1處,勘探解剖可能與(yu) 中山國城邑有關(guan) 的大型環壕1處,發掘春秋晚期至戰國中期墓葬70餘(yu) 座以及大批水井、灰坑、窯址等遺跡;出土各類珍貴文物2100餘(yu) 件(組),以及大量人骨、動植物標本……該遺址當屬早期中山國最為(wei) 重要的考古發現,很大程度上填補了中山國早期曆史、文化研究的缺環。

  今年,正定開元寺南遺址考古項目作為(wei) 河北曆史上首次大規模城市考古項目的野外考古發掘已順利收官,千年古郡、北方雄鎮的曆史風貌得到了有效恢複。“開元寺南遺址文化堆積厚3至6米,劃分10個(ge) 文化層,分屬於(yu) 唐、五代、宋、金、元、明、清七個(ge) 曆史時期,出土遺物時代跨越北朝至明清時期,為(wei) 研究唐、五代、北宋、金、元至明清各曆史時期城市居民的社會(hui) 生活狀態等提供了重要資料。”張文瑞說。

  不止開元寺南遺址,在唐宋遼金元時期考古發掘方麵,河北省獲得多項突破。比如,太子城遺址在中國城市考古中占有重要地位,為(wei) 研究金代行宮建築布局提供了範例。

  金屬成分檢測,古地理環境勘察,人類種屬辨析……進入新時代,河北科技考古從(cong) 細微處見真章,用科技手段不斷揭示一物、一址、一地的深刻內(nei) 涵。考古專(zhuan) 家們(men) 表示,未來河北考古要加大科技考古工作力度,不斷提升綜合研究水平。

  走進泥河灣國家考古遺址公園,參觀古人類文化科普展廳,觀摩最新出土的石製品,親(qin) 身體(ti) 驗模擬打製石器……不久前,“河北泥河灣舊石器公眾(zhong) 考古月”活動啟動,來自社會(hui) 各界代表和學生參與(yu) 公眾(zhong) 考古活動,參與(yu) 者對人類發展演變曆程有了形象直觀的認識,深感收獲滿滿。

  發掘、研究、保護、展示、傳(chuan) 播。近年來,河北省專(zhuan) 業(ye) 考古已進入公眾(zhong) 視野,公眾(zhong) 對考古的興(xing) 趣日益濃厚。麵對公眾(zhong) 的考古熱情,專(zhuan) 業(ye) 考古與(yu) 公眾(zhong) 開展互動,讓考古工作走出書(shu) 齋,走出專(zhuan) 業(ye) 的“象牙塔”。各種新出現的考古VR、考古盲盒、考古現場直播等,正在以極具時代氣息的酷炫形式,拉近專(zhuan) 業(ye) 考古與(yu) 公眾(zhong) 的距離。

  探未知,揭本源。接下來,河北省將持續開展泥河灣人類探源工程和冀西北新石器時代早中期考古工作,推進中原地區文明化進程研究考古中國重大項目,開展豫北冀南史前考古調查、勘探和發掘等工作。廓清紅山文化在河北地域分布、文化譜係、源流和文化交流等方麵的問題,推進燕、趙、中山考古和曆史研究,推進邢窯、定窯、井陘窯、磁州窯係瓷器發展曆史脈絡、成分構成、創燒技術、裝飾藝術,文化交流和傳(chuan) 播路線研究,不斷開創新時代河北考古工作新局麵。(記者史曉多)

(責編: 李文治 )

版權聲明:凡注明“來源:新利平台”或“新利平台文”的所有作品,版權歸高原(北京)文化傳(chuan) 播有限公司。任何媒體(ti) 轉載、摘編、引用,須注明來源新利平台和署著作者名,否則將追究相關(guan) 法律責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