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利平台 > 即時新聞 > 地方

長三角三省一市提升競爭力 共築產業和科創高地

發布時間:2022-08-11 16:15:00來源: 新華日報

  今年以來,針對疫情造成的產(chan) 業(ye) 鏈斷點堵點問題,長三角三省一市共同建立產(chan) 業(ye) 鏈供應鏈部市(省)協同保障機製、跨省市協調互助機製。僅(jin) 3—6月,我省就協調解決(jue) 省內(nei) 外重點產(chan) 業(ye) 鏈近700家龍頭企業(ye) 訴求,涉及省內(nei) 外近5000家配套企業(ye) ,推動產(chan) 業(ye) 鏈上下遊企業(ye) 協同複工複產(chan) 和物流運輸通暢,有效保障了長三角汽車、集成電路、醫療防疫物資等重點領域產(chan) 業(ye) 鏈供應鏈循環暢通和穩定運行。

  麵對更加複雜的經濟形勢,如何深化推進長三角地區產(chan) 業(ye) 優(you) 勢互補、分工協作,共築具有國際競爭(zheng) 力的產(chan) 業(ye) 和科創高地,讓協同創新的手握得更緊,讓產(chan) 業(ye) 融合的步子邁得更大,成為(wei) 四地的共同心聲。

  跨域合作,高水平建設長三角科創共同體(ti)

  搭橋、跨界、破圈……當前,借助長三角國家技術創新中心這一平台,越來越多的創新資源湧進長三角地區,積極服務國家重大科技戰略,並攜手攻破一批“卡脖子”關(guan) 鍵技術,為(wei) 區域產(chan) 業(ye) 發展注入強勁動能。

  自2021年6月長三角國創中心揭牌以來,中心副主任譚瑞琮對自己“長三角人”這一身份的認同感越來越高,“我們(men) 的團隊穿梭於(yu) 三省一市的高校、企業(ye) 、科研院所間,圍繞產(chan) 業(ye) 創新需求,推動跨區域跨領域協同創新,越發感受到推動創新要素在更大範圍暢通流動的重要性。我們(men) 要發揮市場在資源配置上的決(jue) 定性作用,鍛造高能級創新主體(ti) ,擴大高水平科技供給,合力打造‘長三角科創共同體(ti) ’。”

  怎樣攜手推動更多前沿性、顛覆性、原創性技術跨越“死亡之穀”,加速技術成熟?長三角國創中心主任劉慶以“第三代半導體(ti) 外延裝備國產(chan) 自主可控”項目舉(ju) 例,為(wei) 加速技術攻關(guan) 和成果轉化,項目充分利用上海研發資源和江蘇產(chan) 業(ye) 配套兩(liang) 方麵優(you) 勢,協同發力,經過一年多的努力,技術得到成功驗證,並順利完成首台外延設備樣機下線。

  創新協同是長三角一體(ti) 化發展的重要環節。按照規劃,“十四五”期間,長三角國創中心將高標準布局建設100家專(zhuan) 業(ye) 研究所,集聚海內(nei) 外戰略合作機構各100家,共建企業(ye) 聯合創新中心1000家,布局10家創新綜合體(ti) ,打造產(chan) 業(ye) 升級增長極。根據科技部印發的《長三角科技創新共同體(ti) 建設發展規劃》,到2025年,長三角地區形成現代化、國際化的科技創新共同體(ti) ;到2035年,全麵建成全球領先的科技創新共同體(ti) 。

  “再過10年,長三角科創共同體(ti) 要進入全球科創舞台,這意味著,三省一市發展更要代表國家水平,體(ti) 現‘團隊協作’精神。”蘇州市相城區發改委相關(guan) 負責人告訴記者,去年2月,“長三角國際研發社區”在蘇州相城區正式開園,這一平台采取“多方共建、多元投入、企業(ye) 為(wei) 主、政產(chan) 學研用深度融合”的建設模式,目前,相繼引入先進技術成果長三角轉化中心、量子科技長三角產(chan) 業(ye) 創新中心等,進一步集聚資金、人才和政策,推動長三角地區優(you) 勢產(chan) 業(ye) 持續發展。

  在省科技發展戰略研究院副院長張華看來,構建區域性協同創新聯合體(ti) ,長三角地區應加速推進重大科研設施一體(ti) 化布局、關(guan) 鍵技術攻關(guan) 一體(ti) 化實施、產(chan) 業(ye) 項目協作一體(ti) 化發展,讓長三角在全國創新版圖中的地位更加凸顯。

  加速轉型,科創與(yu) 產(chan) 融新格局逐步形成

  行政壁壘如何打破?產(chan) 業(ye) 要素如何集聚?高質量發展如何推進?以科技創新驅動產(chan) 業(ye) 加速轉型,推動科創與(yu) 產(chan) 融新格局加快形成,長三角既是實踐者,也是破題者,一年來,形成一批新經驗。

  ——把握“先發優(you) 勢”,打造科技創新策源地。

  九城市全社會(hui) 研發投入強度均值達到3.25%,集聚高新技術企業(ye) 3.6萬(wan) 餘(yu) 家、國家級專(zhuan) 精特新“小巨人”企業(ye) 339家、各級孵化器眾(zhong) 創空間1300餘(yu) 家……7月7日,推進G60科創走廊建設專(zhuan) 責小組專(zhuan) 題會(hui) 議上公布的一組數據,展示了長三角G60科創走廊建設6年來的喜人成果。

  創新是引領發展的第一動力,鬆江G60腦智科創基地、安徽合肥綜合性國家科學中心、蘇州市國家生物藥技術創新中心、之江實驗室、科恩實驗室、優(you) 圖實驗室,過去一年,一個(ge) 個(ge) 重大創新平台持續發力,構建起長三角G60科創走廊原始創新先發優(you) 勢。

  ——拔除“要素藩籬”,讓創新人才流動的通道更暢通。

  5月底,為(wei) 加快打造高水平創新集群、建設環太湖科創圈引領區,蘇州高新區召開科技創新和人才工作會(hui) 議,重磅發布“人才支持產(chan) 業(ye) 創新集群18條”。根據新政,蘇州高新區聚焦“2+6+x”現代產(chan) 業(ye) 體(ti) 係,對頂尖人才(團隊)給予最低5000萬(wan) 元、上不封頂的支持。

  當前,環太湖科創圈和沿滬寧產(chan) 業(ye) 創新帶加快建設,蘇州高新區位於(yu) “一圈一帶”交匯點,為(wei) 打造一流產(chan) 業(ye) 創新集群帶來了重大機遇。“人才驅動,首先要驅動人才,我們(men) 將通過完善人才全鏈條服務體(ti) 係,構建更具競爭(zheng) 力的政策體(ti) 係,讓長三角各類人才創業(ye) 、工作、生活一切‘都挺好’。”蘇州高新區黨(dang) 工委書(shu) 記毛偉(wei) 說。

  ——尋求“強強聯合”,提升產(chan) 業(ye) 科技全球競爭(zheng) 力。

  隨著新格局的形成,長三角的發展要尋求更大範圍、更廣領域的合作,長三角—粵港澳(無錫)科創產(chan) 業(ye) 融合發展區的建設正是典型案例。

  無錫市工信局相關(guan) 負責人介紹,無錫已起草融合發展區建設實施方案,成立無錫—粵港澳大灣區經濟科技聯絡處、深交所無錫基地,加快合作建設南山車聯網小鎮、天安智穀工業(ye) 互聯產(chan) 業(ye) 基地、尚賢湖基金PARK等園區,打造跨區域產(chan) 業(ye) 協同、經貿交流、金融合作新平台。

  “鏈”上攻堅,在“一體(ti) 化”中謀求“更高質量”發展

  今年以來,針對疫情反複和“缺芯”“缺電”“缺櫃”“缺工”等造成的產(chan) 業(ye) 鏈斷點堵點,長三角三省一市建立起產(chan) 業(ye) 鏈保供協調互助機製,協調推進產(chan) 業(ye) 鏈複工複產(chan) 、“芯車聯動”、集裝箱調度、重點企業(ye) 園區有序用電等,有力促進了長三角產(chan) 業(ye) 鏈供應鏈循環暢通和穩定運行。江蘇省工信廳專(zhuan) 門成立汽車企業(ye) 保供工作專(zhuan) 班,累計向上汽、特斯拉等2家企業(ye) 安排零部件運輸車輛近700車次;為(wei) 中芯國際、上海華虹、台積電等集成電路頭部企業(ye) 協調省內(nei) 配套企業(ye) 保障原料供應;著力解決(jue) 上海市經信委商請我省保障惠普(中國)在江蘇123家供應商的複工複產(chan) 和物流保通保暢訴求……

  去年5月,江蘇省牽頭長三角聯合開展產(chan) 業(ye) 鏈補鏈固鏈強鏈行動,成立四大產(chan) 業(ye) 鏈聯盟,在“一體(ti) 化”中謀求“更高質量”發展。集成電路、生物醫藥、新能源汽車、人工智能四大產(chan) 業(ye) 都是目前長三角地區產(chan) 業(ye) 規模逐步擴大、各個(ge) 生產(chan) 環節較為(wei) 成熟、內(nei) 生創新動力強勁的重點領域,過去一年,長三角三省一市在這些關(guan) 鍵創新領域各揚所長、形成合力,成果初現。

  按照分工,江蘇省工信廳牽頭組建長三角生物醫藥產(chan) 業(ye) 鏈聯盟,在聯盟推動和政策催動下,目前,長三角生物醫藥產(chan) 業(ye) 的銷售額占全國近30%,生物醫藥產(chan) 業(ye) 園區數量占全國約1/3。

  這也成為(wei) 長三角三省一市聯合進行“鏈”上攻堅的縮影。過去一年,三省一市開展長三角產(chan) 業(ye) 鏈協同研究、協同創新,組織開展一批產(chan) 業(ye) 鏈供需對接活動:生物醫藥領域,召開蘇州臨(lin) 床研究服務平台一周年線上論壇暨核酸藥物“揭榜掛帥”技術攻關(guan) 項目專(zhuan) 家論證會(hui) ;機器人領域,召開長三角機器人產(chan) 業(ye) 鏈協同工作推進會(hui) ,近30家產(chan) 業(ye) 鏈上整機與(yu) 零部件重點企業(ye) 開展供需對接;汽車芯片領域,召開長三角汽車電子產(chan) 業(ye) 上下遊對接交流會(hui) ,58家芯片公司、66家汽車零部件和整車企業(ye) 參會(hui) 對接供需交流……

  “今年,江蘇將貫徹落實黨(dang) 中央、國務院的決(jue) 策部署,深入推進長三角產(chan) 業(ye) 鏈補鏈固鏈強鏈行動,堅持推動有為(wei) 政府和有效市場更好結合,更大力度支持和指導長三角產(chan) 業(ye) 鏈聯盟發展,著力推動長三角產(chan) 業(ye) 一體(ti) 化發展再上新台階。” 省工信廳廳長謝誌成表示。

(責編: 李文治 )

版權聲明:凡注明“來源:新利平台”或“新利平台文”的所有作品,版權歸高原(北京)文化傳(chuan) 播有限公司。任何媒體(ti) 轉載、摘編、引用,須注明來源新利平台和署著作者名,否則將追究相關(guan) 法律責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