我在工地“搭積木”(中國道路中國夢·奮鬥者正青春 )
我的父親(qin) 是一名塔吊司機。還記得小時候,我跟著他來到施工現場,看父親(qin) 開著塔吊放鉤、升降、碼放……一連串動作幹脆利落,鋼筋、水泥等建材被精準地放到了指定位置,工友連連稱讚。後來長大了,我經過專(zhuan) 業(ye) 技術培訓,也成為(wei) 一名在建築工地的“雲(yun) 端”忙碌的塔吊司機。
盡管是同一個(ge) 職業(ye) ,但嚴(yan) 格來說我和父親(qin) 的作業(ye) 內(nei) 容已經大不相同。近年來,隨著我國裝配式建築的發展進步,我吊裝的不再隻限於(yu) 施工原材料,更多的是裝配式預製構件,把提前製作好的樓梯、牆板等預製構件像“搭積木”一樣壘起來。從(cong) “建房子”變成“搭房子”,省去了牆體(ti) 澆築、鋼筋捆紮等多個(ge) 繁瑣步驟,減少了施工的人力物力。
“搭積木”其實是個(ge) 技術活。預製構件有好幾噸重,怎麽(me) 精準拚好是重點也是難點。每塊構件底下都有一個(ge) “定位接口”,隻要精準地插在下方的定位鋼筋上,這個(ge) “積木”就能搭得穩、搭得牢。在我身邊,不少傳(chuan) 統的塔吊司機通過勤奮鑽研,紛紛轉型為(wei) 新型技能工匠。從(cong) 過去“灰頭土臉”的建築工人,轉身成為(wei) 專(zhuan) 注技術水平的產(chan) 業(ye) 工人,行業(ye) 在進步,我們(men) 也在成長。
休假回家的時候,我經常跟父親(qin) “炫耀”新技術,拿出在工地上拍攝好的視頻給他看:沒有了雜亂(luan) 無章的材料現場,隻有整齊排列的預製構件;不再是人聲鼎沸的場景,對講機裏寥寥數語的指令就能指揮動作完成,三四天就能完成一層建築。父親(qin) 不由得感歎:“發展太快了!”
今年出台的《“十四五”建築業(ye) 發展規劃》提出,要“大力發展裝配式建築”。現在,建築行業(ye) 對於(yu) 技術型工種需求越來越大。經過反複練習(xi) ,我已經能夠熟練將預製構件拚裝得嚴(yan) 絲(si) 合縫,工作效率大大提高。一技在手,我的收入也長了一大截。一路走來,我從(cong) 事的工作發展迭代,我所在的城市日新月異。我也在塔吊的起放之間,看著一幢幢建築不斷建成,成了城市拔節生長的見證者。
新時代是奮鬥者的時代,產(chan) 業(ye) 工人正成為(wei) 支撐中國製造、中國創造的重要力量。我相信,隻要不斷學習(xi) 、持續提升,我們(men) 產(chan) 業(ye) 工人一定能在新時代大展作為(wei) ,美好生活一定會(hui) 在奮鬥中實現。
(作者為(wei) 中建二局裝配式項目塔吊司機,本報記者常欽采訪整理)
《 人民日報 》( 2022年08月15日 第 05 版)
版權聲明:凡注明“來源:新利平台”或“新利平台文”的所有作品,版權歸高原(北京)文化傳(chuan) 播有限公司。任何媒體(ti) 轉載、摘編、引用,須注明來源新利平台和署著作者名,否則將追究相關(guan) 法律責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