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利平台 > 即時新聞 > 國內

業內人士聚焦長城文化遺產 呼籲擴大長城保護“朋友圈”

發布時間:2022-08-16 15:29:00來源: 中國新聞網

  中新網大同8月15日電 (楊佩佩)“立足於(yu) 當代社會(hui) ,我們(men) 保護長城是為(wei) 將寶貴的長城文化遺產(chan) 留給子孫後代。保護長城就要保護它的全部,不僅(jin) 是物質形態的長城文化遺產(chan) ,還要保護長城文化,這是我們(men) 這一代人的使命。”中國長城學會(hui) 副會(hui) 長董耀會(hui) 15日如是表示。

  當日,以“塞上長城融合大同”為(wei) 主題的大同長城論壇在山西大同舉(ju) 辦。其間,多位業(ye) 內(nei) 人士聚焦長城文化遺產(chan) ,從(cong) 各自研究領域出發,為(wei) 長城保護利用和長城國家文化公園建設建言獻策。

  論壇上,行走長城30餘(yu) 年的董耀會(hui) 以全球視野、中國高度、時代眼光等角度,講述長城保護與(yu) 利用。他表示,中國人修長城是要建立起農(nong) 耕與(yu) 遊牧交錯地帶秩序,是為(wei) 了和平。“長城內(nei) 外就是人類命運共同體(ti) ,和平是長城內(nei) 外各民族的共同追求,也是世界人民的追求。”

  如今,中國多地正在推進長城國家文化公園建設。董耀會(hui) 提出,做長城文化的時候,當地要多方合作發力,好好考慮如何承擔起一個(ge) 文化傳(chuan) 播者的角色。“讓文化好玩,讓旅遊有文化,才能更好地進行長城保護和利用。”

  “各地長城尚有相當的資源及其價(jia) 值還未揭示,蒙塵的遺產(chan) 細節能夠揭示曆史場景,亟待保護。”天津大學建築學院特聘研究員、博士生導師李哲表示,跨地域的聯合研究、保護、展示是必然趨勢。

  其間,忻州市人大常委會(hui) 副主任、忻州市長城學會(hui) 名譽會(hui) 長王源以偏關(guan) 縣長城一號旅遊公路為(wei) 例,介紹在保護長城的前提下,如何利用長城。偏關(guan) 縣具有“中華長城古堡第一縣”美譽。老牛灣——平型關(guan) 長城風景道項目已納入長城國家文化公園重點項目。

  王源說,偏關(guan) 長城體(ti) 係完備、體(ti) 量大、地區分布廣,保護難度很大。當地在長城沿線分段配備長城保護監管員,同時培養(yang) 本地誌願者,成立長城學會(hui) ,不斷擴大保護長城隊伍。“我們(men) 不僅(jin) 要做長城的守護者,更要弘揚長城精神,做中華民族精神的守望者。”(完)

(責編:陳濛濛)

版權聲明:凡注明“來源:新利平台”或“新利平台文”的所有作品,版權歸高原(北京)文化傳(chuan) 播有限公司。任何媒體(ti) 轉載、摘編、引用,須注明來源新利平台和署著作者名,否則將追究相關(guan) 法律責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