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利平台 > 即時新聞 > 地方

河北:落地兩年,新高考帶來哪些新變化

發布時間:2022-08-18 12:06:00來源: 河北日報

  2022年高招錄取即將結束,省教育考試院權威解讀——

  落地兩(liang) 年,新高考帶來哪些新變化

 

  8月18日,河北省2022年高招錄取工作將正式結束。

  今年,全省高考報名75.32萬(wan) 人,比去年增加11.93萬(wan) 人,為(wei) 曆年最高。除去前期已被高職單招錄取的考生,共有52.73萬(wan) 人參加高考統考。

  作為(wei) 全國第三批高考綜合改革試點,新高考在河北落地已兩(liang) 年,學生、學校感受到哪些新變化?明年,河北將迎來首次實行新課標、新教材下的新高考,又將呈現哪些新趨勢?圍繞高考綜合改革帶來的新變化、新問題,記者進行了采訪。

  新高考之變——考生自主選擇考試科目,以專(zhuan) 業(ye) 為(wei) 單位進行誌願填報

  拍證件照、辦銀行卡……這幾天,衡水武邑中學畢業(ye) 生張嘉榮正忙著為(wei) 自己即將開啟的大學生活做準備。憑借643分的高考成績,他被複旦大學自然科學試驗班錄取。

  “報誌願時我填的都是理工類專(zhuan) 業(ye) ,一共填了80多個(ge) ,複旦大學自然科學試驗班是我填的第40多個(ge) 誌願。”張嘉榮說。

  新高考招錄實行平行誌願批次,采取“專(zhuan) 業(ye) (類)+學校”的誌願填報模式,普通類最多可填報96個(ge) 誌願。

  據省教育考試院統計,在今年的本科批錄取工作中,集中填報誌願階段,考生填報誌願數平均為(wei) 79個(ge) ,近一半考生報滿了96個(ge) 誌願。投檔時,超八成考生是在前50個(ge) 誌願內(nei) 被投出的。

  “‘專(zhuan) 業(ye) (類)+學校’的模式,更體(ti) 現以考生為(wei) 本的理念,考生按自己的專(zhuan) 業(ye) 理想自由選擇誌願,避免了在原來以學校為(wei) 單位的填報模式下,可能被調劑到自己不喜歡的專(zhuan) 業(ye) 這類情況。”省教育考試院高招部主任郭文明介紹,將每一個(ge) 誌願細化到專(zhuan) 業(ye) ,考生的專(zhuan) 業(ye) 選擇權得到更充分尊重。“從(cong) 這兩(liang) 年的實際錄取結果上看,新的招錄模式效果良好,考生滿意度得到提高。”

  麵對96個(ge) 誌願選擇,不少學生、家長顯得有些無從(cong) 下手。對此,省教育考試院開發了“高考誌願填報智能參考係統”,提供高校計劃查詢、專(zhuan) 業(ye) 選擇測試、誌願推薦等服務,並向考生免費開放。

  “係統能根據考生分數、選考科目以及考生對城市、學校、專(zhuan) 業(ye) 方麵的個(ge) 人意向等信息,綜合考慮考生位次、招生計劃、成績分布等年度變化因素,為(wei) 考生自動篩選出適合報考的院校及專(zhuan) 業(ye) 供考生參考。”省教育考試院信息管理部主任宋俊山介紹,今年該係統僅(jin) 在本科批次就有超31萬(wan) 人注冊(ce) 使用,專(zhuan) 業(ye) 選擇測試使用次數達52.6萬(wan) 次。

  誌願填報方式的改變,隻是高考綜合改革的一方麵。新高考最直觀的變化,還是體(ti) 現在“3+1+2”的選考方式上。

  “3”為(wei) 統考科目,即語文、數學、外語,所有考生必考;“1”為(wei) 首選科目,考生須在物理、曆史科目中選擇一科;“2”為(wei) 再選科目,考生在化學、生物、思想政治、地理4個(ge) 科目中選擇兩(liang) 科。

  “‘3+1+2’的模式,一方麵突出了物理、曆史兩(liang) 個(ge) 科目在高校人才選拔和培養(yang) 中的基礎作用,體(ti) 現了國家選才的目標導向,一方麵突出了考生的選擇。學生可根據個(ge) 人興(xing) 趣、特長,在12種組合中自主選擇,增大了選擇麵。”郭文明表示。

  需要說明的是,在命題和計分方式上,新高考與(yu) 以往也有差別。命題上,3個(ge) 統考科目由全國統考,其他選考科目則由河北省自主命題。在計算成績時,統考科目和首選科目計原始成績,再選科目實行等級賦分後計入總成績。

  對考生來說,“賦分”又是一個(ge) 全新的概念。不少學生、老師坦言,在新高考帶來的多種變化中,等級賦分是最難適應的。

  “等級賦分,保證了選擇不同的再選科目的考生之間,成績的公平性。”宋俊山解釋,4門再選科目因試題難度差異和考生群體(ti) 不同,原始分不具有可比性。如,考生甲選考思想政治,考生乙選考化學,兩(liang) 人都考了80分,但考生甲排在所有選考思想政治考生的第100位,考生乙排在所有選考化學考生的第1000位。若簡單將他們(men) 各科成績相加計入考生總成績並進行比較,既不科學也不公平。因此,需要將不同科目的原始分按照一定規則通過轉換得到等級分,轉換後考生選考科目成績排隊順序不變。

  宋俊山表示,等級賦分既確保不同科目間分數可比,又增加考試的區分度,從(cong) 保障教育考試的公平公正角度看,是科學的,“也能避免學生在選科時,抱著投機的目的去選一個(ge) 所謂簡單的科目。”

  由考生自主選擇考試科目,考其所長;以專(zhuan) 業(ye) 為(wei) 單位進行誌願填報,錄其所願。新高考的各種實踐探索,都是為(wei) 了讓學生成為(wei) 改革最大受益者。

  新課堂之變——由重知識重理論向重實踐重應用轉變,由重教向重學、思、行轉變

  新高考帶來新課堂。這幾年,高中學校的日常教學,從(cong) 形式到內(nei) 容都有了新變化。

  新高考出現了12種科目組合,選課走班、分層教學等模式應運而生。學生們(men) 原來是到固定的教室學習(xi) ,被納入固定的班級管理,現在則可能需要在行政班和不同教學班間進行走班。這種變化對學生的適應能力、學校的管理能力,都提出了新要求。

  記者采訪發現,經過初期的實踐探索,河北省的高中學校很快適應了選課走班這一形式上的變化,能合理設置課程,有序組織教學。但對於(yu) 新高考給教學內(nei) 容上帶來的改變,學校、教師們(men) 在給予肯定的同時,仍在不斷探索。

  利用暑假時間,魏縣一中地理教師蔣曉靜抓緊為(wei) 新學期備課。

  “兩(liang) 年新高考,命題方式和以往相比變化非常大,題目活了新了,所以我們(men) 日常的教學也要跟著變。”蔣曉靜舉(ju) 例說,“比如講‘土壤的形成過程’,原來我們(men) 隻需要把知識點讓學生背過,但現在就要考慮怎麽(me) 讓學生理解得更深刻。我找出了一些外出旅遊時拍攝的景區照片,打算結合實際體(ti) 驗和學生一起分析討論。”

  新高考適當增加了綜合性、開放性、應用性、創新性試題的比重,適度改變了傳(chuan) 統的出題方式,創新設問角度和形式,令蔣曉靜等一線教師感受頗深。“有老師總結,現在的高考是‘非情境不命題’。”

  對此,省教育考試院命題一部主任付玉旺回應:“高考綜合改革在考試內(nei) 容上要求創新試題情境,增加試題的靈活性和開放性,培養(yang) 學生靈活應用所學知識,分析並解決(jue) 實際問題的能力。在選取命題素材時,會(hui) 注重聯係國家政治、經濟、文化、科技及社會(hui) 發展實踐,聯係學生的學習(xi) 和生活實際。”

  比如,地理科目,2021年的“大漠天池研學旅行”試題,以興(xing) 趣小組考察阿拉善大漠天池創設生活實踐情境,要求考生進行研學旅遊活動方案設計。2022年的“太行山科學考察”試題,引導考生關(guan) 注真實自然環境中的水文、地貌等要素,將安全研學、資源保護、科學精神等傳(chuan) 遞給考生。

  “兩(liang) 組試題都取材於(yu) 真實的實踐場景,實現了對學生理解與(yu) 辨析能力、歸納與(yu) 論證能力和探究與(yu) 創新能力的全麵考查,能引導學生提升學科素養(yang) 。”付玉旺介紹,從(cong) 這兩(liang) 年的閱卷實踐上看,考生模板化、套路化的答題方式已顯著減少,答題時的思維邏輯性有所增強。

  高考命題對教育教學實踐發揮著“指揮棒”的引導作用。新高考落地兩(liang) 年,正逐步扭轉基礎教育多年形成的應試化模式。

  “原來老師們(men) 備課寫(xie) 教案,主要是羅列知識點、寫(xie) 具體(ti) 題目的解題過程,但現在進行教學設計,則要注重創設學習(xi) 情境,圍繞基本知識、關(guan) 鍵能力、學科素養(yang) 、核心價(jia) 值等方麵,對學生進行綜合培養(yang) 。”衡水武邑中學教務處主任曹月峰說,高考綜合改革啟動後,該校進行了相應的課堂改革,從(cong) 教學設計到課堂模式,均發生了明顯變化。

  配合高考綜合改革,河北省同步推進普通高中教學和課程改革,自2020年入學的高一年級新生起,開始使用新教材,執行新課標。

  今年是隆化一中語文教師劉芳工作的第6年。“我帶過兩(liang) 屆學生,一屆是舊教材舊高考,一屆是舊教材新高考,下個(ge) 學期又麵臨(lin) 新教材新高考。這幾年,我切實感受到了改革帶來的變化。”劉芳說。

  “原來是老師‘滿堂灌’,一堂課,老師一個(ge) 人能講滿45分鍾,但現在老師可能隻講20分鍾,把更多的時間留給學生,引導學生自主學習(xi) 。”劉芳表示,受新高考影響,課堂上的“教”“學”地位已經發生了轉換,新教材又更強調真實情境下的大單元主題教學,強化學生主體(ti) ,這就需要教師相應地調整教學理念和方法。

  新教材,是否會(hui) 給新高考再次帶來新變化?

  “高考綜合改革強調育人功能,命題工作始終將促進學生健康成長成才作為(wei) 出發點和落腳點。”付玉旺表示,省教育考試院將繼續以命題為(wei) 抓手,逐步引導教育回歸本質,引導教學更注重學生學科素養(yang) 的培養(yang) ,由重知識重理論向重實踐重應用轉變,由重教向重學、思、行轉變。

  新方向之變——引導學生發現自己的興(xing) 趣特長,確定生涯規劃

  臨(lin) 近9月,又一個(ge) 新學年即將開啟。在石家莊二中發放給高一新生的錄取通知書(shu) 上,除了常規的基本信息,還特別有一項“職業(ye) 規劃”的內(nei) 容,需要學生填寫(xie) 自己的目標職業(ye) 。

  “我們(men) 的感受是,高考綜合改革強調的不隻是高中這三年的學習(xi) ,而是對學生整體(ti) 人生規劃的引導,這是基礎教育的新方向。”石家莊二中副校長宋澤亮認為(wei) ,高中階段是學生選擇未來人生發展方向的關(guan) 鍵時期,高考綜合改革除了涉及對學生的學業(ye) 指導,也包括生活指導和生涯指導,十分有意義(yi) 。

  “以前高考的誌願,好多學生是由家長代填,甚至有時學生被調劑到一個(ge) 陌生的專(zhuan) 業(ye) ,被錄取了,都不知道自己將來要學什麽(me) 幹什麽(me) 。現在這樣的現象就要減少了,從(cong) 準備選科開始,就要讓學生思考大學學什麽(me) 、以後幹什麽(me) 。”宋澤亮說。

  自河北省高考綜合改革啟動,已在三屆學生中實施選課走班。

  “剛開始把選課的權利交給學生,學生們(men) 感覺很新鮮,但認識不足、目的性不強。很多學生認為(wei) 曆史比物理要簡單,就一股腦地去學曆史,且學生們(men) 的選擇也很分散。2021屆第一次進行選課走班,我校12種組合都有學生選,開設了全部12種組合的課程。但具體(ti) 學起來,一些學科素養(yang) 差距較大的科目,學習(xi) 方式、思維方法離得太遠,學生學得很吃力,又會(hui) 再調整。”宋澤亮介紹,該校2022屆學生進行選課時,組合方式為(wei) 10種,2023屆為(wei) 9種。

  石家莊二中的情況並非特例。衡水武邑中學2021屆共選出了6種科目組合,物理、曆史科目組合各3種,學生人數接近一比一。2022屆設置了4種組合課程,物理與(yu) 曆史的人數比例約為(wei) 三比二。

  學生的選科趨勢在發生變化,難免有新生家長疑惑,選科到底該怎麽(me) 選,哪種選法最“保值”?

  石家莊二中畢業(ye) 生趙丁爍也有過這種糾結。“我在地理和化學間猶豫過,很多人覺得地理更易學,但我還是按目標專(zhuan) 業(ye) 的要求和自己的興(xing) 趣選了‘物化生’組合。”趙丁爍從(cong) 小對飛機感興(xing) 趣,高二時參加學校的“院士講堂”活動,南方科技大學一名院士對航天領域的講解令他印象深刻。“那以後我就決(jue) 定,要從(cong) 事航天領域的工作。”有了明確的生涯規劃,趙丁爍一直朝著自己的目標努力,今年高考,他如願被哈爾濱工業(ye) 大學(深圳)電子信息類專(zhuan) 業(ye) 錄取。

  “我們(men) 現在不僅(jin) 是任課教師,也是學生的生涯規劃師。學校要求我們(men) 將對學生的生涯指導上升到育人的高度來重視。”趙丁爍的班主任、石家莊二中教師翟歡介紹,學校不斷創新生涯規劃教育,目前已形成包括校園大學節、生涯規劃校本課程等係列特色品牌,引導學生在高中學習(xi) 階段,係統思考人生、規劃人生。

  “新高考注重引導學生發現自己的誌向、興(xing) 趣、特長,確定自己的生涯規劃。麵對選科、誌願填報等方麵的新變化,還是要回歸到學生的興(xing) 趣特長、個(ge) 人理想上,並與(yu) 高校的專(zhuan) 業(ye) 要求和國家社會(hui) 發展需要相結合。”郭文明建議。

  省教育考試院黨(dang) 委書(shu) 記、院長範國珍表示,本輪高考綜合改革,是恢複高考以來國家在教育領域實施的最全麵、最係統的頂層設計,“改革已在河北平穩落地,今後,我們(men) 將繼續落實立德樹人根本任務,適應社會(hui) 發展對多樣化、高素質人才的需要,以有利於(yu) 促進學生全麵健康發展、科學選拔培養(yang) 各類人才和維護社會(hui) 公平為(wei) 出發點和落腳點,構建更加公平公正、科學合理、監督有力的考試招生製度。”(記者常方圓)

(責編:李文治)

版權聲明:凡注明“來源:新利平台”或“新利平台文”的所有作品,版權歸高原(北京)文化傳(chuan) 播有限公司。任何媒體(ti) 轉載、摘編、引用,須注明來源新利平台和署著作者名,否則將追究相關(guan) 法律責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