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利平台 > 即時新聞 > 文化

迎戰“烤”驗 重慶科技特派員送技術到田間

發布時間:2022-08-18 11:34:00來源: 科技日報

  8月16日,烈日如火,重慶市科技特派員、重慶市農(nong) 科院果樹專(zhuan) 家張雲(yun) 貴趕到果農(nong) 賀君麗(li) 的果園裏,來不及喝口水,就急忙查看果園情況。

  七月以來,重慶市持續高溫幹旱,日前重慶已將水旱災害防禦升級為(wei) Ⅲ級應急響應。為(wei) 應對高溫伏旱天氣對農(nong) 業(ye) 生產(chan) 的影響,重慶市多個(ge) 部門通過多舉(ju) 措保障供水水源,適時實施人工降水作業(ye) 等應對高溫伏旱天氣對農(nong) 業(ye) 生產(chan) 的影響,一大批科技特派員也奔波在一線,為(wei) 抗旱保產(chan) 提供技術支撐。

  升級“土”方法 助力柑橘抵擋烈日

  重慶是全國重要的柑橘產(chan) 區之一,柑橘也是當地農(nong) 戶致富增收的重要農(nong) 產(chan) 品。

  在重慶市江津區夏壩鎮環湖農(nong) 業(ye) 開發有限公司220多畝(mu) 柑橘基地裏,柑橘樹因為(wei) 烈日出現卷葉、日灼等現象。果園負責人賀君麗(li) 說,持續的高溫暴曬讓果園果樹葉子已經全部蔫了,之前不少柑橘因為(wei) 熱灼變黃,成了“太陽果”。

  “太陽果也叫日灼果,是柑橘果皮連續在高溫下受烈日暴曬產(chan) 生的生理性病害。”張雲(yun) 貴說,一般這種病害發生在6—9月份,常規方法是搭遮陽網,不過今年重慶熱得很突然,高溫持續時間長,搭網的方式時間長、成本高,而且搭網後果樹密閉溫度升高,更影響生長。如何避免柑橘遭受日曬危害,張雲(yun) 貴想到了一個(ge) “土方法”——將糯米熬成米糊後,用紙浸濕,覆蓋在果子上,幫助果子降溫,避免烈日燒灼。

  “我將民間這個(ge) 土方法進行了改良,針對不同的果子調整了米糊的濃度、紙張的大小、覆蓋的範圍。”張雲(yun) 貴說,目前來看這個(ge) 方法很有效,賀君麗(li) 的果園7月采取這一方法後,及時地緩解了柑橘果子的烈日暴曬所造成的熱灼情況。這一方法成本低,實施方便,江津區科技局已經向當地果農(nong) 推廣這一方法,同時張雲(yun) 貴也計劃將這一方法製作成技術指南,推廣到重慶其他地區的柑橘果園,減少日曬的危害。

  “之前張老師為(wei) 我們(men) 建設了水肥藥一體(ti) 化係統,不僅(jin) 可實現精準施肥、打藥等日常農(nong) 事操作,在幹旱季節也能發揮灌水抗旱功能。”賀君麗(li) 說,通過水肥藥一體(ti) 化係統,水直接滴管進入柑橘樹根部,減少地麵蒸發,同時配比了張雲(yun) 貴研發的益生菌,為(wei) 果樹提供了充足的營養(yang) ,更好地抵禦高溫幹旱的襲擊。

  因地製宜 助力農(nong) 戶保產(chan) 保收

  “有水的地方注意早晚澆水,然後覆蓋遮陽網或者作物秸稈或青草遮陽降溫,少水的地方噴施抗旱劑,減少水分蒸發和植物蒸騰。”16日上午,重慶市農(nong) 科院蔬菜花卉所專(zhuan) 家、國家三區科技人才、市級科技特派員羅雲(yun) 米頂著烈日趕到開州區郭家鎮和白鶴街道查看蔬菜田間長勢和受旱情況,一麵接聽著合川區種植戶打來的電話,一麵指導高溫幹旱下蔬菜地如何抗旱保苗。出現高溫幹旱以來,羅雲(yun) 米的腳步就沒停過,奔波在各個(ge) 區縣指導當地的蔬菜高溫抗旱。

  “時間不夠用,好多地方去不了,隻有電話上指導。”羅雲(yun) 米說,重慶各個(ge) 區縣地理環境不同,蔬菜種植的情況也不一樣,如潼南區是重慶的“菜籃子”,蔬菜基地位於(yu) 河灘,澆水問題不大,高溫影響了蔬菜的換季播種,本來應該7月播種蘿卜,可以種三季蘿卜,但是目前蘿卜播種延遲,就需要搶抓夏季陣雨時機搶播搶種。在高山地區,目前處於(yu) 收獲期的加工辣椒,就不僅(jin) 麵臨(lin) 引水困難和山區坡地土層薄、不保水的問題,還麵臨(lin) 溫度高不結果的問題,因此就需要采取打井取水、噴施抗旱劑、覆蓋秸稈和青草等方法,減少水分蒸發和烈日高溫危害。

  重慶市農(nong) 科院茶葉研究所副所長、重慶市茶產(chan) 業(ye) 體(ti) 係首席專(zhuan) 家、市科技特派員徐澤接到記者電話時,正在永川區茶山竹海雲(yun) 嶺公司茶葉基地查看受災情況,麵對被烈日燒焦的茶樹葉,她心疼地說,現在能夠做的就是在旱災後及時地修建枯枝、增補幼苗、合理施肥,爭(zheng) 取明年春茶的豐(feng) 收。

  據了解,今年上半年,重慶全市科技特派員2000多名,直接服務745個(ge) 鄉(xiang) 鎮、2747個(ge) 村莊,最近為(wei) 應對高溫伏旱天氣對農(nong) 業(ye) 生產(chan) 的影響,這些科技特派員們(men) 奔波在一線,為(wei) 抗旱保產(chan) 揮灑著汗水與(yu) 智慧。(雍 黎)

(責編:常邦麗)

版權聲明:凡注明“來源:新利平台”或“新利平台文”的所有作品,版權歸高原(北京)文化傳(chuan) 播有限公司。任何媒體(ti) 轉載、摘編、引用,須注明來源新利平台和署著作者名,否則將追究相關(guan) 法律責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