北京軌道交通線網規劃獲批 中心城區內45分鍾可達
人民網北京8月18日電(李博)北京市規劃和自然資源委組織編製的《北京市軌道交通線網規劃(2020年-2035年)》近日獲得批複,規劃線網總規模約2683公裏,包括38條城市軌道交通線路和15條(段)區域快線。
區域快線(含市郊鐵路)包含市郊鐵路線路及新建區域快線,總裏程約1058公裏。城市軌道交通由線路包含地鐵普線、地鐵快線、中低運量、機場專(zhuan) 線等,總裏程約1625公裏。
北京軌道交通已形成1148公裏網絡
北京軌道交通曆經近60年發展,已形成包含783公裏城市軌道交通及365公裏市域(郊)鐵路的超大規模網絡。
“在首都發展的新階段,需進一步統籌、協同、融合軌道交通空間資源,科學製定軌道交通線網規劃及分期實施路徑,優(you) 化出行結構和引導城市空間布局,謀劃北京軌道交通高質量發展藍圖和可持續發展路徑。”市規自委相關(guan) 負責人表示。
《規劃》立足服務北京“四個(ge) 中心”功能建設,堅持以人民為(wei) 中心的發展思想,完善軌道交通線網體(ti) 係,加強“四網融合”、站城融合,提高綠色出行比例,優(you) 化城市空間結構及功能布局,建設“軌道上的京津冀、軌道上的北京城”。
中心城區內(nei) 45分鍾可達
本次《規劃》遵循“中心城區加密度、外圍廊道提速度、副中心搭框架、環京地區促通勤”的思路,構建多層次高效率軌道交通體(ti) 係。
圍繞“都”與(yu) “城”的建設,《規劃》構建了“內(nei) 麵外廊、以快為(wei) 先、空間融合、樞紐錨固”的線網布局。麵向全市域,線網將形成“半環+放射”的布局形態。中心城區構建“雙環棋盤+放射”、城市副中心構建“環形+放射”的網絡形態;多點地區構建放射廊道式形態;一區及跨界組團構建節點式服務形態。
通過《規劃》,北京市綠色出行比例達80%以上,中心城區和城市副中心軌道交通出行比例占27%以上,主要放射廊道軌道交通出行比例占40%以上。中心城區內(nei) 45分鍾可達,副中心內(nei) 、主副之間及多點至中心城區30分鍾以內(nei) ;一區及跨界組團至主副中心1小時以內(nei) 。
另外,軌道站點800米範圍覆蓋50%以上的全市居住人口和就業(ye) 崗位,覆蓋70%以上的中心城區和副中心居住人口和就業(ye) 崗位。通過軌道交通優(you) 化出行結構,促進交通出行人均碳排放下降20%-30%。
打造“四網融合”多層次軌道交通體(ti) 係
為(wei) 構建以首都為(wei) 核心的世界級城市群,推進京津冀協同發展,將分區域、分層次形成高速(城際)鐵路、區域快線(含市域(郊)鐵路)、地鐵快線、地鐵普線四網融合,國家級、區域級和城市級三級樞紐錨固的規劃網絡。
高速(城際)鐵路:滿足半徑100-300公裏圈層內(nei) 城市之間及重要節點之間點對點快速出行需求,以商務、休閑、低強度通勤客流為(wei) 主。
區域快線(S):滿足半徑50-70公裏圈層內(nei) 一區新城及跨界城市組團與(yu) 城市其他區域之間點對點快速出行需求。
地鐵快線(R):滿足半徑30公裏圈層內(nei) 中心城區與(yu) 城市副中心及多點新城之間的快速出行需求,提供大容量、快速、公交化服務。
地鐵普線(M):滿足中心城區及城市副中心內(nei) 部快速出行需求,提供大運量、高密度、公交化服務。
其他線路:機場專(zhuan) 線主要服務機場客流,中低運量作為(wei) 地鐵普線輔助服務線路。
版權聲明:凡注明“來源:新利平台”或“新利平台文”的所有作品,版權歸高原(北京)文化傳(chuan) 播有限公司。任何媒體(ti) 轉載、摘編、引用,須注明來源新利平台和署著作者名,否則將追究相關(guan) 法律責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