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藥都”安徽亳州:從曆史走來 向世界邁進
在華夏文明的燦爛星河中,作為(wei) 中國古代科學的瑰寶,中醫藥凝聚著中華民族的博大智慧,為(wei) 中華民族繁衍生息作出了巨大貢獻。
當我們(men) 回望中醫藥的曆史,總有一些地方、一些人,承載著民族記憶,擔當著文化傳(chuan) 承,而“中華藥都”安徽亳州就是其中的佼佼者。
這片誕生了神醫華佗,有著1800多年中藥種植、加工、貿易曆史的土地,依托中醫藥的獨特優(you) 勢,走出了一條傳(chuan) 統與(yu) 現代交相輝印的發展之路。
近年來,亳州市傳(chuan) 承精華,守正創新,通過對中醫藥全產(chan) 業(ye) 鏈體(ti) 係的打造成功“出圈”,開啟“世界中醫藥之都”建設,推動中醫藥事業(ye) 和產(chan) 業(ye) 高質量發展,持續助力中醫藥走向世界。
從(cong) “一塊藥圃”到“千億(yi) 藥都”
走進中國(亳州)中藥材專(zhuan) 業(ye) 市場,一排排攤位上,種類繁多的中藥材令人目不暇接,不管是大眾(zhong) 熟知的三七、當歸、茯苓,還是陌生的馬寶、僵蠶、北劉寄奴,每一個(ge) 藥名、藥效都值得細細品味,令人感慨中醫藥的博大精深。
每天上市中藥材2800餘(yu) 種,日均人流量4萬(wan) 到6萬(wan) 人,年交易額超500億(yi) 元,中國(亳州)中藥材專(zhuan) 業(ye) 市場的這一組最新數字,是亳州藥商雲(yun) 集、藥市繁榮的一個(ge) 縮影。
亳州被譽為(wei) “中華藥都”。明清時期,就因其中藥材種植、加工、貿易的興(xing) 盛,成為(wei) 全國“四大藥都”之一。
據記載,1800多年前,神醫華佗在亳州開辟第一塊藥圃。此後,當地中藥材種植就薪火相傳(chuan) 、經久不衰。《中國藥典》中,冠以“亳”字的道地藥材,就有亳芍、亳菊、亳花粉、亳桑皮四種。
1985年,原亳縣縣委縣政府組織舉(ju) 辦第一屆中藥材交易會(hui) ,吸引了來自全國27個(ge) 省、市、自治區的千餘(yu) 名藥商,10天成交額達1.5億(yi) 元。此後曆經30多年發展,亳州的中醫藥博覽會(hui) 和中藥材交易會(hui) 由小變大、由弱變強,如今已成為(wei) 具有全國影響力的中醫藥貿易、文化、學術交流的金牌展會(hui) 。
近年來,亳州市中藥材種植麵積穩定在120萬(wan) 畝(mu) 左右,並持續推進中藥材標準化種植,開展種質資源保護,推動品種培優(you) ,2017年被認定為(wei) 中國特色農(nong) 產(chan) 品優(you) 勢區。
線下交易規模不斷擴大的同時,亳州持續推動中藥材貿易“聯網”,通過線上線下融合、功能錯位布局,建立完善以中國(亳州)中藥材專(zhuan) 業(ye) 市場、亳州中藥材商品交易中心為(wei) 主,藥通網、藥博商城等為(wei) 輔的現代流通體(ti) 係,成為(wei) 全國最大的中藥材貿易中心、價(jia) 格形成中心,2021年貿易額達1091億(yi) 元。
從(cong) “行商天下”到“產(chan) 業(ye) 集聚”
中藥材很多地方都有,為(wei) 什麽(me) 亳州會(hui) 成為(wei) 最大的集散地?對此,亳州市藥業(ye) 行業(ye) 協會(hui) 副會(hui) 長韓誌軍(jun) 認為(wei) ,除了中藥材貿易的傳(chuan) 統,改革開放後亳州湧現出的“十萬(wan) 藥商”,發揮了至關(guan) 重要的作用。
“有中藥的地方,就有亳州人。”40多年前,伴隨改革開放的東(dong) 風,亳州“十萬(wan) 藥商”把握住了時代機遇,用勤勞和誠信“買(mai) 全國、賣全國”,構建起一個(ge) 以亳州為(wei) 中心的中藥材貿易網絡。這個(ge) 網絡打出了“亳藥”品牌,讓業(ye) 內(nei) 流傳(chuan) 著“在亳州沒有買(mai) 不到的中藥材,也沒有賣不掉的中藥材”的美譽,同時也為(wei) 亳州現代中醫藥產(chan) 業(ye) 發展打下了根基。
中藥材必須經過炮製才能入藥,作為(wei) 精華所在的中藥飲片,如何運用現代科學技術進行炮製,對於(yu) 現代中醫藥發展至關(guan) 重要。
上世紀90年代起,順應中醫藥發展趨勢,在貿易聯通全國的基礎上,亳州不少藥商轉型從(cong) 事中藥飲片的現代化加工。經過多年發展,亳州目前已擁有中藥飲片加工企業(ye) 200多家,是全國最大的中藥飲片加工產(chan) 業(ye) 集群。
中藥飲片作為(wei) 我國中藥產(chan) 業(ye) 三大支柱之一,上承中藥材,下接中成藥,相關(guan) 企業(ye) 大規模集聚,為(wei) 亳州中醫藥產(chan) 業(ye) 發展夯實了基礎。
“作為(wei) 一家上海企業(ye) ,2018年我們(men) 轉戰亳州,看中的就是亳州的中藥材資源優(you) 勢,打造‘世界中醫藥之都’的戰略機遇,以及良好的營商環境。”寶龍藥業(ye) 有限公司總經理潘亦斌說。
依托中藥資源優(you) 勢,亳州通過補鏈、延鏈、強鏈,不斷推動中醫藥全產(chan) 業(ye) 鏈發展,努力實現產(chan) 業(ye) 發展由數量擴張向質量提高轉變。
北京同仁堂、和記黃埔、白雲(yun) 山製藥、江中製藥、天津醫藥……近年來,亳州吸引了全國藥業(ye) 100強中一半以上的企業(ye) 來亳投資,已初步形成涵蓋中藥材種植、中藥飲片加工、中成藥製造、中藥顆粒劑生產(chan) 、中藥流通、中藥科研和中藥文化傳(chuan) 播等全產(chan) 業(ye) 鏈體(ti) 係。2021年,全市現代中醫藥產(chan) 業(ye) 規模達1445.8億(yi) 元。
從(cong) “資源優(you) 勢”到“發展勝勢”
在疫情防控一線,溫水衝(chong) 服的銀花防感湯(亳州2號方),守護著很多一線工作者的身體(ti) 健康。
“銀花防感湯是4月初緊急推出的,由華佗中醫院申報,我們(men) 負責生產(chan) ,最初配方是湯藥,經過創新改進後,最終做成了便於(yu) 攜帶、儲(chu) 存的中藥配方顆粒,能更好地在一線發揮作用。”安徽協和成製藥有限公司副總經理周頌東(dong) 說。
中醫藥發展離不開創新,如何在傳(chuan) 承精華的基礎上,推進中醫藥現代化、產(chan) 業(ye) 化,將中醫藥資源優(you) 勢轉化為(wei) 發展勝勢?亳州的回答是“守正創新”,積極推進中醫藥科研和創新,推動傳(chuan) 統中醫藥和現代科學相結合、相促進。
近年來,亳州市搭建多層次科技研發平台,加快推進產(chan) 學研合作,中醫藥研發經費投入快速增長,累計獲批中藥類國地聯合工程研究中心2家、省級企業(ye) 技術中心和省級工程技術研究中心49個(ge) ,現有涉藥類院士和博士後工作站8家、高新技術企業(ye) 85家。全國唯一的國家級中藥材檢驗檢測中心和中藥材技術性貿易措施研究評議基地也落戶亳州。
傳(chuan) 承精華,守正創新,既為(wei) 亳州中醫藥發展注入無限活力,也為(wei) 亳州打開了更大的發展空間。2017年,打造“世界中醫藥之都”成為(wei) 安徽省賦予亳州市新的曆史使命,2020年、2021年、2022年,相關(guan) 內(nei) 容連續三年寫(xie) 入安徽省政府工作報告。
2020年初,《世界中醫藥之都(安徽亳州)建設發展規劃(2020—2030年)》獲批,提出到2030年,力爭(zheng) 實現中醫藥產(chan) 業(ye) 總體(ti) 規模突破3500億(yi) 元,亳州市“世界中醫藥之都”建設初具成效。
今年4月,安徽省相繼印發《安徽省促進中醫藥振興(xing) 發展行動計劃(2022—2024年)》《關(guan) 於(yu) 印發推動亳州現代中醫藥產(chan) 業(ye) 高質量發展工作方案的通知》,為(wei) 亳州中醫藥發展進一步指明了方向和路徑。
2021年,亳州出口中藥材及中式成藥1.5萬(wan) 噸,價(jia) 值5.1億(yi) 元;2022年上半年,中藥材及中式成藥出口3億(yi) 元,比2021年同期增長16.8%。
中藥材出口持續增長,海外客戶越來越多,五禽戲等中醫藥文化海外影響力逐漸提升……藍圖已經繪就,關(guan) 鍵重在落實。有著更大目標的亳州,正在一步一個(ge) 腳印,努力開創新篇章,助力中醫藥煥發新光彩。
版權聲明:凡注明“來源:新利平台”或“新利平台文”的所有作品,版權歸高原(北京)文化傳(chuan) 播有限公司。任何媒體(ti) 轉載、摘編、引用,須注明來源新利平台和署著作者名,否則將追究相關(guan) 法律責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