杭州探索工程師協同創新(經濟聚焦)
核心閱讀
近年來,杭州市持續推進工程師協同創新中心建設,為(wei) 企業(ye) 提供以政府投入為(wei) 主導的公益服務,通過平台匯聚人才資源,共享科研儀(yi) 器設備等,為(wei) 企業(ye) 解決(jue) 技術難題,進一步激發了當地企業(ye) 的創新活力,有力助推了企業(ye) 發展和產(chan) 業(ye) 升級。
如何攻關(guan) 關(guan) 鍵技術?如何突破重大難題?如何尋找高層次專(zhuan) 家?這些問題曾困擾著杭州富加镓業(ye) 科技有限公司。直到去年11月,浙江省杭州市富陽區政府牽線搭橋,幫助公司對接上了正高級工程師吳福林,問題這才迎刃而解。
近年來,杭州市持續探索建設工程師協同創新中心,通過平台匯聚人才資源,為(wei) 企業(ye) 解決(jue) 技術難題,有力助推了企業(ye) 發展和產(chan) 業(ye) 升級。
專(zhuan) 家協助研發,助推企業(ye) 發展
“氧化镓單晶在加工過程中晶體(ti) 易解理,成為(wei) 製約公司穩定量產(chan) 氧化镓單晶產(chan) 品的關(guan) 鍵技術問題。由於(yu) 缺少尋找合適專(zhuan) 家的渠道,項目進展有些延誤。”富加镓業(ye) 科技有限公司運營經理包森川說,氧化镓單晶產(chan) 品的產(chan) 業(ye) 化在國內(nei) 起步較晚,可借鑒的經驗和設備較少,工藝和設備都需研發,成為(wei) 行業(ye) 發展麵臨(lin) 的痛點。
去年6月,由富陽區委組織部牽頭的光電激光產(chan) 業(ye) 協同創新創業(ye) 中心專(zhuan) 家庫正式建立。包森川向中心反饋了企業(ye) 生產(chan) 難題,此後成功對接上專(zhuan) 家庫的工程師吳福林。
“雖然長期從(cong) 事光學加工,但氧化镓是新型半導體(ti) 材料,我以前沒接觸過,就跟企業(ye) 技術人員一起從(cong) 切割、研磨、拋光等環節入手,針對氧化镓解理特性提出改進方案。”吳福林說,“經過幾個(ge) 月的試驗,終於(yu) 攻破了氧化镓晶體(ti) 的解理難題。”
在包森川看來,有了專(zhuan) 家協助研發,為(wei) 企業(ye) 攻克技術難題提供了明確方向,企業(ye) 的發展底氣也更足了。“在專(zhuan) 家幫助下,之前的問題得到有效解決(jue) ,產(chan) 品成品率大大提高。產(chan) 品量產(chan) 後,預計每年能帶來500萬(wan) 元的經濟效益。”包森川說。
據介紹,光電激光產(chan) 業(ye) 協同創新創業(ye) 中心自成立後,建立了專(zhuan) 家庫、工程師庫和企業(ye) 庫共享機製,累計集聚各類人才124人,其中有入庫專(zhuan) 家32人、入庫工程師30人。中心發揮橋梁作用,為(wei) 工程師和企業(ye) 牽線搭橋。如今,專(zhuan) 家已累計為(wei) 企業(ye) 答疑超過100次,幫助企業(ye) 攻關(guan) 多個(ge) 重大技術難題,有效助推當地光電激光產(chan) 業(ye) 整體(ti) 提升。
人才協同攻關(guan) ,資源協同共享
走進蕭山區友成控股工廠的汽車零部件生產(chan) 車間,耳邊傳(chuan) 來機器的轟鳴聲,機械臂有節奏地上下擺動,在智能生產(chan) 車間“摸黑工作”。工作人員告訴記者,這裏的汽車安全配件車間已實現了“無人化”生產(chan) 。
“工程師協同創新中心成立後,為(wei) 企業(ye) 和工程師提供了配套服務,也讓我們(men) 在提升自身能力的同時,減少了溝通成本,拓展了合作渠道。”企業(ye) 負責人李曉春是一名技術專(zhuan) 家,公司的智能化改造由她一手操持,但僅(jin) 靠單打獨鬥,難免遇到一些技術難題。
去年8月,友成控股在對客戶生產(chan) 車間進行數字化改造時,需要用到ERP(企業(ye) 資源計劃)係統,但這偏偏不是公司的強項。正犯難時,蕭山區委組織部在2020年建立的杭州(蕭山)信息技術工程師協同創新中心,幫助企業(ye) 組團作戰,解了難題。
“通過中心撮合,最終我們(men) 與(yu) 用友軟件股份有限公司達成合作,由用友軟件負責ERP係統,去年11月項目完工。”李曉春說,“整個(ge) 過程非常順利,省去了自己尋找、匹配合作夥(huo) 伴的時間。”
杭州(蕭山)信息技術工程師協同創新中心執行主任盛寅介紹,在創新協同方麵,中心為(wei) 企業(ye) 和人才搭建了交流平台,幫助企業(ye) 、高校等對接。同時,在項目孵化方麵,為(wei) 企業(ye) 提供事前走訪診斷、事中輔導監督、事後項目評估等服務。
組團作戰不僅(jin) 體(ti) 現在人才協同攻關(guan) 上,資源協同共享也是助力技術轉化的關(guan) 鍵。
在富陽區的光電激光產(chan) 業(ye) 協同創新創業(ye) 中心,有一整層麵積達1000平方米的激光及光學特性表征公共服務平台,這裏的一係列專(zhuan) 業(ye) 設備免費向中心入駐企業(ye) 開放,為(wei) 初創型項目提供科研設備、檢測設施等硬件設施支持。
“對於(yu) 大部分初創型企業(ye) 來說,如果購買(mai) 、運行、維護這些昂貴的精密儀(yi) 器(設備),成本都是難以承受的。”富陽區科技局副局長、杭州光學精密機械研究所副所長董凱告訴記者,依托中心公共服務平台的各種專(zhuan) 業(ye) 檢測儀(yi) 器,企業(ye) 研發測試的硬件投入大幅降低,平台的測試人才隊伍也可進一步加速相關(guan) 研發進度。
政府統籌資源,獎勵考核並舉(ju)
在推進工程師協同創新中心建設的過程中,政府如何統籌協調各方資源,平衡好市場化與(yu) 公益性之間的關(guan) 係,成了社會(hui) 關(guan) 注的焦點。
“政府主要負責統籌協調各方力量、建立健全中心運行機製等工作,不承擔具體(ti) 運營管理職能。”富陽區委組織部相關(guan) 負責人介紹,將重點聚焦中心的人才引進培育、作用發揮和聯係服務等方麵工作,通過統籌協調政策、場地、資金、服務等區級資源,積極對接省市資源。“中心是不收費的,向企業(ye) 和人才提供的都是以政府投入為(wei) 主導的公益性服務,旨在助力光電激光領域的創新創業(ye) 。”光電激光產(chan) 業(ye) 協同創新創業(ye) 中心相關(guan) 負責人說。
“協同創新中心通過孵化企業(ye) 的方式吸引工程師來中心工作,工程師在從(cong) 企業(ye) 獲得勞動報酬的同時,也可通過參與(yu) 項目評審等方式獲得額外收入。”杭州(蕭山)信息技術工程師協同創新中心相關(guan) 負責人介紹,他們(men) 建立了公平合理、行之有效的獎懲機製,製定了績效考核製度,對工程師和研究員進行運行情況考核。“我們(men) 實行每周小結、月度通報、季度反饋、年度考核製度,及時掌握工作進展情況,明確獎懲措施。以數據為(wei) 標準,結合運營團隊自評總結,第三方專(zhuan) 項審計,對中心運營單位年度目標完成情況開展聯審聯評,並將結果上報區政府。”
不僅(jin) 如此,杭州(蕭山)信息技術工程師協同創新中心還建立了長效管理機製,成立了由28人組成的中心專(zhuan) 班運營團隊,在中心項目資源導入、賦能服務、活動聯動等方麵做到全員參與(yu) 、統籌運營。
關(guan) 於(yu) 工程師協同創新中心下一步如何發展,浙江工商大學浙商研究院執行副院長吳波建議,除了自身進一步創新,還可以在傳(chuan) 統製造業(ye) 轉型升級的創新驅動上進一步發揮作用;及時跟進相關(guan) 政策,重視豐(feng) 富人才儲(chu) 備,從(cong) 根本上確保包括協同創新在內(nei) 的創新體(ti) 係具備可持續性。
作為(wei) 公益服務平台,杭州市目前已有的工程師協同創新中心共解決(jue) 企業(ye) 技術難題199項。2021年,工程師協同創新中心參與(yu) 形成有效專(zhuan) 利651件;截至去年底,成功解決(jue) 共性技術難題62個(ge) ,實現轉化技術成果116項。
版權聲明:凡注明“來源:新利平台”或“新利平台文”的所有作品,版權歸高原(北京)文化傳(chuan) 播有限公司。任何媒體(ti) 轉載、摘編、引用,須注明來源新利平台和署著作者名,否則將追究相關(guan) 法律責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