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利平台 > 即時新聞 > 地方

博物館要做好文化育人大文章(新論)

發布時間:2022-08-24 15:58:00來源: 人民網-人民日報

  原標題:博物館要做好文化育人大文章(新論)

  發揮好博物館這所大學校的作用,是文化惠民的初心體(ti) 現,也是文化育人的使命所在

  今年暑期,許多博物館開展了豐(feng) 富多彩的活動,吸引孩子們(men) 走近曆史、感受文化、體(ti) 悟精神。“雙減”背景下的第二個(ge) 暑假,博物館為(wei) 青少年公共教育提供了優(you) 質的場所和平台,充分體(ti) 現了博物館在收藏、展示功能之外,作為(wei) 社會(hui) 文化教育機構的重要作用。

  博物館是保護和傳(chuan) 承人類文明的重要場所,是連接過去、現在、未來的橋梁。習(xi) 近平總書(shu) 記高度重視博物館工作,強調“一個(ge) 博物院就是一所大學校”,指出“搞曆史博物展覽,為(wei) 的是見證曆史、以史鑒今、啟迪後人”,要求“讓更多文物和文化遺產(chan) 活起來”。博物館社會(hui) 教育活動,建立在館藏文物、標本等基礎上,並按一定的形式分不同主題開展,具有鮮明、直觀的特點,有著很強的吸引力。博物館應當主動而為(wei) ,做好文化育人這篇大文章。

  文化育人要做出特色。2021年,我國備案博物館總數達6183家,排名全球前列。很多博物館都有自己的主題、特色,其專(zhuan) 門館藏是做好社會(hui) 教育的寶貴資源。在傳(chuan) 統文化、美育啟蒙、科普教育等常態活動基礎上,各個(ge) 博物館可以設計出各具特色的社會(hui) 教育內(nei) 容。中國婦女兒(er) 童博物館是以婦女兒(er) 童為(wei) 主題的博物館,以服務大局、服務社會(hui) 、服務婦女兒(er) 童和家庭為(wei) 主旨,相關(guan) 社會(hui) 教育活動集中在愛國主義(yi) 、家庭親(qin) 子、傳(chuan) 統文化、特殊群體(ti) 關(guan) 注等主題,開發了《成長之約》係列動漫以及民族精神大講堂、家庭親(qin) 子科普周等多個(ge) 品牌活動。實踐證明,隻有把握好自身特點,把社會(hui) 教育活動與(yu) 博物館特色、主題結合起來,才能起到事半功倍的效果。

  文化育人要做好創新。大數據、人工智能、雲(yun) 計算、5G、虛擬現實、區塊鏈……新一代數字技術的發展,為(wei) 博物館社會(hui) 教育工作打開了新的想象空間。在虛擬現實中營造高沉浸感的學習(xi) 場景,在“數字教師”的導引下進行一對一的互動,利用大數據分析社會(hui) 教育過程和效果並不斷進行優(you) 化……乘著數字化、智能化的“東(dong) 風”,博物館社會(hui) 教育工作可以突破時間空間的限製,拓寬文化觸達觀眾(zhong) 的途徑,更好地激活文物中蘊藏的曆史密碼、文化信息、精神基因。當博物館的展品和科技深度融合,社會(hui) 教育工作就擁有了前所未有的吸引力、感染力。

  文化育人要做成長效。博物館作為(wei) 公益機構、文化機構,做社會(hui) 教育不是一陣子的事,而應該是貫穿博物館發展始終的使命。這也進一步要求,博物館社會(hui) 教育工作要找到抓手、形成載體(ti) ,追求長期效果。中國婦女兒(er) 童博物館重點聚焦家庭文明建設,弘揚中華民族家庭美德,打造博物館“親(qin) 子+”家庭活動品牌。進行“家風故事匯”展演,出版圖書(shu) 《我的家風第一課》,創編“我愛我家”全國家庭情景劇……融合展覽、演藝、圖書(shu) 、音頻、動畫的“家風”產(chan) 品,累計受眾(zhong) 超3億(yi) 人次。我們(men) 在探索中發現,錨定一個(ge) 主題進行深度開掘,博物館社會(hui) 教育工作才能更好打造品牌,產(chan) 生廣泛、持久、深入的影響力。

  發揮好博物館這所大學校的作用,是文化惠民的初心體(ti) 現,也是文化育人的使命所在。讓更多人與(yu) 優(you) 質文化資源相遇,讓傳(chuan) 統文化更好地浸潤當代生活,博物館必將在文化長河、時代脈動中保持不斷向上的強大生命力。

  (作者為(wei) 中國婦女兒(er) 童博物館社會(hui) 教育部部長)

  《 人民日報 》( 2022年08月22日 第 05 版)

  (責編:鄭浦麗(li) 、邢曼華)

(責編:李文治)

版權聲明:凡注明“來源:新利平台”或“新利平台文”的所有作品,版權歸高原(北京)文化傳(chuan) 播有限公司。任何媒體(ti) 轉載、摘編、引用,須注明來源新利平台和署著作者名,否則將追究相關(guan) 法律責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