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利平台 > 即時新聞 > 地方

抗旱進行時 湖南全力引水灌溉解民憂

發布時間:2022-08-26 14:49:00來源: 人民網-湖南頻道

  近一個(ge) 月,湖南降雨總量為(wei) 60年來曆史同期最低;

  14個(ge) 市州88個(ge) 縣市區無有效降雨超過20天;

  洞庭湖城陵磯水位為(wei) 30年來曆史同期最低水位;

  藕池河西支康家崗站自7月10開始斷流,超曆史同期記錄……

  旱情就是命令!為(wei) 了應對今年7月以來的嚴(yan) 峻旱情,湖南全省上下同心協力,各級各部門迅速啟動幹旱防禦應急響應,堅決(jue) 打贏抗旱保收阻擊戰。

  高位協調 全省布好一盤棋

  “盡最大努力把旱情影響降到最低,全力打贏防旱抗旱這場硬仗,堅決(jue) 守護人民群眾(zhong) 生命財產(chan) 安全。”8月23日下午,湖南省委書(shu) 記、省人大常委會(hui) 主任張慶偉(wei) 赴省水利廳調研防旱抗旱工作,對當前抗旱工作提出要求。

  7月中旬以來,湖南省大部分地區持續高溫少雨,各市州有不同程度的幹旱情況。麵對嚴(yan) 峻的旱情形勢,湖南省委、省政府高度重視防旱抗旱工作,深入一線,壓實防抗責任,全力以赴做好抗旱減災工作。全省各級各部門迅速啟動幹旱防禦應急響應,確保生產(chan) 生活用水得到有序保障,幹旱總體(ti) 可控。

  在湖南省水旱災害防禦中心,張慶偉(wei) 通過防旱抗旱係統了解全省旱情災情,並分別視頻連線洞庭湖北部地區分片補水工程嶽陽片區、歐陽海灌區工程現場,了解建設運營、補水用水等情況。同時指出,要準確把握抗旱形勢,集中精力抗旱救災,全力以赴救災補損,著力保障民生維護穩定。

  而早在8月19日召開的省委常委會(hui) 會(hui) 議上,張慶偉(wei) 就明確要求氣象、水利、電力、應急管理、農(nong) 業(ye) 農(nong) 村、住建、林業(ye) 等部門要各負其責、協同配合,強化風險研判,全麵排查各類風險隱患;要層層壓實抗旱責任,抓細抓實群眾(zhong) 飲水保障、科學調水、預警防範、電力保供、糧食生產(chan) 、森林防火、農(nong) 技指導等各項工作,嚴(yan) 防部分區域旱澇急轉引發山洪、泥石流等地質災害,切實保障人民群眾(zhong) 生命財產(chan) 安全。

  同一天,湖南省委副書(shu) 記、省長毛偉(wei) 明在長沙出席全省市州長視頻會(hui) 議時強調,要著力抓好防旱抗災。立足“防長旱、抗大旱、救大災”,堅持精準精細保水,全力保障群眾(zhong) 飲水安全,保證糧食穩產(chan) 豐(feng) 收,抓好蔬菜糧油等穩定供應。

  隨後毛偉(wei) 明在赴嶽陽檢查指導抗旱保收工作時指出,要精準研判、科學施策,科學調水引水保水補水,把保障群眾(zhong) 飲水安全放在首位,有效滿足農(nong) 業(ye) 生產(chan) 用水需要,努力把旱情對經濟發展和群眾(zhong) 生活的影響降到最低。

  書(shu) 記省長靠前指揮,可見這場抗旱戰役的難度與(yu) 重要性,也展現出了湖南全省上下戰勝旱情的決(jue) 心和信心。其他分管省領導,各市州和各相關(guan) 部門主要負責人也奔赴一線,靠前指揮,主動擔當作為(wei) ,全力做好防旱抗旱工作,盡最大努力把旱情影響降到最低。

  全省各級各部門聞旱而動,鬥高溫戰酷暑,市縣兩(liang) 級累計出動抗旱勞力149萬(wan) 餘(yu) 次,全力保人飲、保灌溉、保民生。

  湖南省水利廳持續推進“千名水利幹部到田間”行動,各級水利部門累計派出工作組4520批次、2.8萬(wan) 人次,深入鄉(xiang) 鎮3201個(ge) ,解決(jue) 問題5624個(ge) 。

  全省農(nong) 業(ye) 農(nong) 村部門累計派出技術服務隊伍3300多支,指導農(nong) 戶做好保苗、改種等工作。

  國網電力及時開辟抗旱用電“綠色通道”,全力保障全省994戶抽水灌溉泵站、電站等防旱抗旱重點對象安全可靠用電。

  湖南全省上下聯動,下好抗旱一盤棋,係統調度水庫為(wei) 下遊補水,努力實現一水多用,使城鄉(xiang) 居民生活用水、生態用水、農(nong) 業(ye) 灌溉用水需求得到保障。

  智慧抗旱 市州護好每畝(mu) 田

  晨曦微露,街上的行人零零散散,而在長沙望城區靖港鎮楊家山村幸福橋上,卻是一片繁忙。

  吊水管,裝水泵,鋪電纜……一大早,村上幹部和村民們(men) 便聚集一起,協力安裝一個(ge) 37千瓦的水泵。

  由於(yu) 持續的高溫天氣,楊家山村大部分農(nong) 田缺水,特別是荷塘片區和浴池片區幹旱嚴(yan) 重。荷塘片區位於(yu) 老溈水河的上遊,河水已經接近幹涸。

  在望城區防指辦和靖港鎮政府的指導下,村上決(jue) 定將老溈水河幸福橋下遊的水往上引,確保上遊2600多畝(mu) 農(nong) 田有一定的水源灌溉。

  連續6個(ge) 多小時的安裝接線,37千瓦的水泵終於(yu) 安裝完成。隨著水泵機的轟鳴聲,村民們(men) 終於(yu) 看到上遊的水渠裏有了水,心裏也鬆了口氣。

  在這次望城靖港鎮的抗旱行動中,政府全力運行抗旱設施,動用抗旱設備191台,疏通渠道63公裏,出動抗旱人員2531人,出動送水車37台/次,將久旱後的“甘霖”,送進了群眾(zhong) 的心窩裏。

  實現智慧抗旱,科學預防是關(guan) 鍵。

  邵陽隆回縣地處湘中丘陵山區,總人口130萬(wan) ,是一個(ge) 農(nong) 業(ye) 大縣。因位於(yu) “衡邵幹旱走廊”,這裏素有“十年九旱”的說法。

  今年7月中旬以來,因持續幹旱少雨,全縣14萬(wan) 畝(mu) 農(nong) 作物受旱受災。受旱嚴(yan) 重的鄉(xiang) 鎮(街道)主要有北山、高平、山界、灘頭、岩口、周旺等。8月16日,隆回縣委、縣政府啟動全縣抗旱IV級應急響應,全力以赴開展防旱抗旱工作。

  “根據多年抗旱積累的經驗以及氣象信息,今年縣裏把水庫的蓄水時間提前了半個(ge) 月,從(cong) 往年的7月底前移到7月中旬。”隆回縣應急管理局防汛抗旱股負責人馬韜說。

  隆回縣共有1座大型水庫、2座中型水庫、44座小(I)型水庫、199座小(II)型水庫。由於(yu) 提前進行了及時、足量蓄水,目前,當地這四類不同容量的水庫均有可用水量。

  7月28日10點半,六都寨水庫開閘供水抗旱,7月31日10點關(guan) 閘,期間供水量230萬(wan) 立方米,為(wei) 六都寨、荷田、荷香橋、桃花坪、花門等7個(ge) 鄉(xiang) 鎮(街道)近6萬(wan) 畝(mu) 農(nong) 田“解渴”,有效緩解了旱情。

  如果說市州的有效抗旱是“及時雨”,那麽(me) 群眾(zhong) 的智慧則是科學抗旱的有效補充。

  楊曲波最近十分忙碌,提著自己購買(mai) 的抽水泵來到農(nong) 田旁的山塘邊,思量著盡快把塘水抽到幹裂的稻田裏。

  “如果沒有這幾口山塘,我的田全部會(hui) 幹死。”皮膚黝黑的楊曲波覺得自己是幸運的,未雨綢繆總歸是有效果。

  楊曲波種了400多畝(mu) 水稻,是湖南省益陽沅江市胭脂湖街道先鋒村的種糧大戶。而今年7月以來,沅江已連續30多天沒有降雨。

  先鋒村地處丘陵山崗,地勢較高,從(cong) 洞庭湖抽上來的水難以流到這裏。這種情況下,在幹旱天氣“應急”的小山塘發揮了大作用。

  楊曲波400多畝(mu) 稻田周邊基本都有山塘。距離山塘最遠的田塊,接上近300米的水管也能抽來水。雖然灌溉成本有些高,但能盡力保住秋糧的收成。

  據了解,近十年,沅江市大力加強山塘建設。加深山塘,增加蓄水量;襯砌塘坡,防止塘水滲漏。目前,全市共有一千多口山塘,其中蓄水量在5萬(wan) 立方米以上的山塘共有17處。全市山塘水庫輻射農(nong) 田麵積達15萬(wan) 畝(mu) 以上。

  看著山塘的水咕咕流進稻田裏,楊曲波懸著的心,終於(yu) 放鬆了下來。

  全員上陣 把好村口“每一關(guan) ”

  常德桃源,位於(yu) 湖南西北部,三麵環山,自南向北的沅水幹流橫貫全境,讓這座依山傍水的小縣城,充滿了“桃花源”一般的詩意。

  然而,仲夏以來持續的高溫天氣,炙烤著整片大地。連連無雨,讓山區鄉(xiang) 鎮的入戶自來水幾近斷流。生活在桃源縣牛車河鎮大莊坪村的43戶村民們(men) ,每天靠著抽取河溝水來短暫應急。

  “混著泥沙的河水並不適合家庭生活使用,而且我們(men) 村上還有20多戶孤寡老人家庭,一定要想辦法保障大家的生活用水。”大莊坪村支書(shu) 車小豐(feng) 第一時間站了出來。

  27歲的車小豐(feng) 2021年初回到村裏擔任支書(shu) ,對村子情況十分熟悉。和他一起共事的,還有3名同樣年輕的村幹部。

  為(wei) 了抗旱,車小豐(feng) 想了很多辦法:消防車數量有限,無法及時輻射到每個(ge) 村莊;而用裝水的大桶或者用尼龍鋪在車上了裝水等常規不密封裝載的送水模式不適宜山路,往往隻要半途,水就因山路顛簸而灑出大半。

  幾番思考,團隊想到了定製水袋的好方法。

  “山區消防車數量有限,但大卡車卻每村都有。”通過網上尋找、多次對接,17日中午,車小豐(feng) 聯係到了懷化的廠家,按照本村卡車貨箱的尺寸加急定製一個(ge) 大水袋,一個(ge) 水袋可以裝載8噸水,一趟便可以將自來水送到10幾戶的居民家中。

  兩(liang) 日後,4個(ge) 村幹部和2個(ge) 誌願者,分為(wei) 上午下午兩(liang) 班,開始為(wei) 缺水的43戶115人家送水上門。部分村民散居在山林之中,交通不便導致大卡車難以抵達,他們(men) 就把卡車停靠在大路上,由4名村幹部輪番接力“提”去村民家中。

  “看到老百姓們(men) 都有水喝、有水用,我們(men) 也真心高興(xing) 。”車小豐(feng) 的紅馬甲早已濕透,但他渾然不覺,仍繼續忙碌著。

  距離桃源近300公裏的保靖縣水田河鎮中心村,村民梁雪華看著快要見底的蓄水池,忍不住撥通了村書(shu) 記向洪軍(jun) 的電話,“向書(shu) 記,我們(men) 這邊的幾處水源開始枯竭,這兩(liang) 天煮飯都困難,這個(ge) 問題要盡快解決(jue) 呀。”

  得知情況後,向洪軍(jun) 帶領村“兩(liang) 委”幹部、駐村工作隊隊員們(men) 迅速行動,同時上報縣水利局攜手尋找新水源。

  烈日炙烤著大地,工作隊的隊員們(men) 顧不上休息,通過一天的努力,鋪設了2.4千米的水管,將新水源引入村內(nei) ,切實保障了村內(nei) 6組206戶760餘(yu) 人的飲水需求。

  同樣遭受高溫“大烤”的古丈縣坪壩鎮亞(ya) 家村,也麵臨(lin) 著水源幹涸的情況。

  “村民飲水出現困難,光靠送水難以解決(jue) 根本問題,還得開辟新水源才行。”在得知情況後,古丈縣公安局駐村工作隊與(yu) 村幹部頭頂烈日,步履不停地在山間尋找新水源。

  兩(liang) 天後,好消息傳(chuan) 來,駐村工作隊與(yu) 村幹部在距村約3.8公裏的山上找到一處水源。

  可如何“引水入村”?這讓隊員們(men) 再次犯了難。

  麵對這棘手的難題,工作隊不懼困難,一行人靠著人工將水管搬進大山,最終將清泉水引進村內(nei) 。看著一汩汩甘泉流進百姓家中,隊員們(men) 鬆了一口氣,百姓的眉頭也舒展開來。

  而這隻是湘西州在防旱抗旱這場硬仗中的一個(ge) 縮影。

  麵對高溫天氣持續,旱情快速發展,湘西州啟動抗旱Ⅳ級應急響應,各級各部門聞令而動,積極組織黨(dang) 員幹部開展防旱抗旱行動,以實際行動最大限度地減少旱災損失,在全力打好防旱抗旱攻堅戰的路上奮勇前行。

  多措並舉(ju) 保供抗旱每度電

  7月以來,湖南省氣溫持續攀升,隨著氣溫一同攀升的還有用電需求。

  “這是最後一道‘灌漿水’,如果缺水,每畝(mu) 最少減產(chan) 300斤。幸虧(kui) 供電公司及時幫我們(men) 辦理臨(lin) 時抽水點用電,不然我要虧(kui) 5萬(wan) 多塊錢,一年就白幹了。”在衡南縣花橋鎮接官亭村,種糧大戶李賢華指著自己種植的140畝(mu) 中稻田說。

  不久前,接到接官亭村村民抽水灌溉困難的申請,國網湖南衡陽衡南縣花橋供電所立馬展開電力田間作業(ye) ,集中安排抗旱抽水表,目前已安裝68塊,有效解決(jue) 了村民灌溉用電問題。

  另一邊,相隔200多公裏的寧鄉(xiang) 市資福鎮檀木橋村白泥潭組的田間傳(chuan) 來一片歡呼聲。

  由於(yu) 持續久晴無雨的天氣,再加上還未得到修複的水壩,有潭無水的白泥潭裏隻剩白泥,讓抗旱工作難上加難。

  看著百餘(yu) 畝(mu) 水稻,白泥潭的村民們(men) 更是急上心頭。

  麵對旱情,國網寧鄉(xiang) 市供電公司灰湯供電所主動作為(wei) ,經實地勘察後發現,鄰組水庫旁沒有電源無法抽水,村民們(men) 隻能依靠自然降雨和水溝排水抗旱。

  為(wei) 確保灌溉用電不延誤,最大限度減少幹旱對農(nong) 作物的損傷(shang) ,該所在詳細了解用戶的用電需求後,馬上組織黨(dang) 員突擊隊與(yu) 當地村民一道,利用人工抬挖將一根根電杆架起,通過兩(liang) 天時間的奮戰,近四百米抗旱線路終於(yu) 通電。

  此外,通電當天突擊隊還為(wei) 白泥潭組安裝7塊抽水電表,並幫村民將安裝好了水泵。

  據國網湖南電力介紹,迎峰度夏期間,湖南省75個(ge) 不停電作業(ye) 班組堅守崗位,已完成11089次帶電作業(ye) ,出動人員約44000人次,增供電量4041萬(wan) 千瓦時。

  抽水抗旱,電力保供是關(guan) 鍵。

  “一號真空皮帶脫水機檢修,工期3天,明天需要完成。”下午4點,大唐華銀株洲發電有限公司(以下簡稱“株洲發電公司)發電部值長張旭趕在下班前,把次日的工作日計劃製定完畢上交。

  “沒計劃,不工作。”從(cong) 2002年進廠工作,張旭見證著手上工作更加有序的開展過程,日計劃製度便是今年推出的新舉(ju) 措。“按表做事,更加保證工作安全、順利完成。”

  打開株洲發電公司的日計劃,各部門次日工作一目了然,30多項工作,精準分解到相應部門:工期、主要作業(ye) 風險、作業(ye) 時間段、工作負責人、點檢負責人、檢修監護人、安全監督人……

  “迎峰度夏,我們(men) 電廠可以說是主力軍(jun) 。”張旭表示,長株潭城市群電力負荷量,占湖南全省總量的三分之一左右。株洲發電公司,便位於(yu) 長株潭負荷中心。兩(liang) 台31萬(wan) 千瓦燃煤發電機組正源源不斷地為(wei) 地區發展,提供動力支持。“僅(jin) 上個(ge) 月,電廠發電量便達到了2.37億(yi) 千瓦時。”

  事實上,早在4月開始,作為(wei) 湖南省火力發電主力軍(jun) 的大唐華銀,就成立了兩(liang) 個(ge) 電煤保供工作專(zhuan) 班,前往晉、陝、內(nei) 蒙古三個(ge) 產(chan) 煤地調煤,確保電廠電煤需求。

  4月下旬至今,大唐華銀電煤調運人員已經在晉、陝、內(nei) 蒙古等主要產(chan) 煤地區現場協調電煤調運工作超過100天,累計調運電煤超過400萬(wan) 噸,接近湖南全省迎峰度夏期間一個(ge) 月的電煤耗用量。

  “正是因為(wei) 4月開始的早部署、早行動,才為(wei) 湖南省當下火電超高負荷發電提供了充足原料保障。”大唐華銀調煤經理陳捷表示,調煤人拚盡全力完成任務,為(wei) 的就是電廠能滿負荷發電保供應。

  旱情就是民情。據湖南省氣候中心初步預測,8月底前,全省降水、來水總體(ti) 仍將偏少,9月份全省大部分地區降水來水仍可能繼續偏少,幹旱情勢可能進一步發展,抗旱將麵臨(lin) 更加嚴(yan) 峻考驗。

  為(wei) 堅決(jue) 打贏防旱抗旱這場硬仗,湖南幹在實處,全省上下將繼續同心協力立足抗大旱、抗長旱、抗大災,通過提前蓄水、疏浚渠道、保證供電等方式,科學合理調配各類水源,多措並舉(ju) 防旱抗旱,最大程度確保農(nong) 田灌溉和群眾(zhong) 用水需要。

(責編:李文治)

版權聲明:凡注明“來源:新利平台”或“新利平台文”的所有作品,版權歸高原(北京)文化傳(chuan) 播有限公司。任何媒體(ti) 轉載、摘編、引用,須注明來源新利平台和署著作者名,否則將追究相關(guan) 法律責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