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個農業大縣的“抗旱之道”
8月23日下午3點多,湖南省隆回縣北山鎮觀音塘村,明晃晃的太陽掛在空中,室外熱浪翻滾,氣溫高達38攝氏度。
“這塊田前天晚上剛澆過一遍水,還沒撐3天,又幹得跟之前一樣了。”豆大的汗珠順著隆昌曉的臉頰滾落,鑽入腳下的泥土裏。
他眼前的一片稻田裏,一個(ge) 個(ge) 長約5到10厘米的龜裂紋路清晰可見。
長達一個(ge) 多月的高溫幹旱天氣導致農(nong) 田開裂,蓄水能力變差,同時水分蒸發量大,得持續輪流澆灌才能有效抗旱。眼下,隆昌曉種植的近300畝(mu) 雙季稻,中稻已進入收割期,晚稻則正麵臨(lin) 巨大“烤驗”。
據湖南省水利廳8月22日提供的信息,今年7月8日雨季結束以來,全省累計降雨量僅(jin) 70毫米,偏少67.5%,特別是近一個(ge) 月降雨總量為(wei) 60年來曆史同期最低。截至8月22日,全省14個(ge) 市州114個(ge) 縣市區465.5萬(wan) 畝(mu) 農(nong) 作物受旱。
蓄水、供水
隆回縣地處湘中丘陵山區,總人口130萬(wan) ,是一個(ge) 農(nong) 業(ye) 大縣。因位於(yu) “衡邵幹旱走廊”,這裏素有“十年九旱”的說法。
今年7月中旬以來,因持續幹旱少雨,全縣14萬(wan) 畝(mu) 農(nong) 作物受旱受災。受旱嚴(yan) 重的鄉(xiang) 鎮(街道)主要有北山、高平、山界、灘頭、岩口、周旺等。8月16日,隆回縣委、縣政府啟動全縣抗旱IV級應急響應,全力以赴開展防旱抗旱工作。
“根據多年抗旱積累的經驗以及氣象信息,今年縣裏把水庫的蓄水時間提前了半個(ge) 月,從(cong) 往年的7月底前移到7月中旬。”縣應急管理局防汛抗旱股負責人馬韜說。
隆回縣共有1座大型水庫、2座中型水庫、44座小(I)型水庫、199座小(II)型水庫。由於(yu) 提前進行了及時、足量蓄水,目前,當地這四類不同容量的水庫均有可用水量。
其中,木瓜山水庫實際蓄水4303萬(wan) 立方,可用3649萬(wan) 立方;屺石水庫實際蓄水778萬(wan) 立方,可用600萬(wan) 立方;容量最大的六都寨水庫實際蓄水7554萬(wan) 立方米,可用水量為(wei) 4204萬(wan) 立方米。
7月28日10點半,六都寨水庫開閘供水抗旱,7月31日10點關(guan) 閘,期間供水量230萬(wan) 立方米,為(wei) 六都寨、荷田、荷香橋、桃花坪、花門等7個(ge) 鄉(xiang) 鎮(街道)近6萬(wan) 畝(mu) 農(nong) 田“解渴”,有效緩解了旱情。
截至8月24日,六都寨水庫於(yu) 8月17日啟動的第二輪供水還在持續進行中,計劃8月25日關(guan) 閘。此次供水量將達到700萬(wan) 立方米。
據了解,在隆回縣應對本輪旱情的過程中,根據氣象信息做好預判,提前對水庫進行足量蓄水這一舉(ju) 措,為(wei) 盡可能減少中晚稻收成損失發揮了重要作用。
但另一個(ge) 事實是,麵對今年這場罕見的旱情,當地大中型水庫的“餘(yu) 量”並不能全部滿足所有農(nong) 田的灌溉需求。
引水、調水
太陽炙烤大地,禾苗“喊渴”。種糧大戶隆昌曉心急如焚。
“如果稻田旱死,水稻就會(hui) 絕收。”他說,地形平坦的觀音塘村是北山鎮雙季稻示範區。附近三個(ge) 村共種植了2000餘(yu) 畝(mu) 雙季稻。
實際上,最初旱情出現時,隆昌曉並沒有太擔心。距離觀音塘村不遠處就有一座小(II)型水庫——趙家壟水庫。
不料,高溫天氣持續了一個(ge) 多月,而水庫庫容有限,沒支撐多久,水庫便到了最低水位。
隆昌曉隨即買(mai) 來柴油抽水機,開始從(cong) 稻田旁的小溪抽水抗旱。
抽水機24小時運轉,負荷大,出現過“一天壞3台”的糟糕狀況;小溪水淺,水流弱,一天隻能灌溉3畝(mu) 田左右。雖然成本高、效率低,但他堅持生產(chan) 自救,“絕不能讓稻子旱死”。
但到了8月上旬,小溪裏也無水可抽了。
對於(yu) 地處丘陵山區的隆回縣而言,分布在稻田周邊的小型水庫和山塘發揮著“灌溉主力”的作用。
該縣提供的資料顯示,8月23日,全縣1.65萬(wan) 處山塘實際蓄水2656萬(wan) 立方,可用水量僅(jin) 剩946萬(wan) 立方。716口山塘幹涸。243座小型水庫中,有19座水庫的水位已低於(yu) “死水位”。全縣抗旱形勢依然嚴(yan) 峻,水源捉襟見肘。
盡管水庫見底、小溪幹涸,但隆昌曉並沒有放棄努力。他望著距離稻田約2公裏之外的資江支流,希望能把那裏的水引過來。
2公裏的距離看似不長,但引水需要建設電排站、安裝大功率抽水設備等,靠個(ge) 人力量很難做到。
旱情持續發展,隆回縣委、縣政府通過“縣級領導包鄉(xiang) 鎮、鄉(xiang) 鎮幹部包村(社區)、黨(dang) 員幹部包農(nong) 戶”的包保責任製,統籌協調應急、水利、農(nong) 業(ye) 等部門,一直在全力抓好防旱抗旱工作。
“觀音塘村雙季稻種植麵積寬,受旱情影響大,各部門要合力確保抗旱引水暢通。”8月16日,隆回縣委書(shu) 記劉軍(jun) 在該村現場部署抗旱工作。變壓器擴容、安裝兩(liang) 台功率為(wei) 45kw的潛水泵、鋪設水管……經過3天3夜的齊心協力奮戰,終於(yu) 把資江水成功引到了隆昌曉等周邊農(nong) 戶的稻田裏。
8月23日下午,站在稻田裏的隆昌曉汗流浹背,他彎腰轉動藍色的引水管球閥開關(guan) ,白花花的、清涼的江水便噴湧而出,嘩嘩地流入稻田。不遠處,此前被“曬裂”的一片稻田,裂痕依舊清晰可見。
“現在有了大功率電排站,每天能灌溉50到60畝(mu) 田。再過3天,就能完成第二輪灌溉,有希望撐過這次旱災。”隆昌曉鬆了一口氣說。
“尋”水、節水
灘頭鎮之旱,城東(dong) 村尤甚。
不同於(yu) 觀音塘村,隆回縣灘頭鎮城東(dong) 村附近沒有小型水庫,也無江河支流。麵對近2個(ge) 月沒有下雨的旱情,灘頭鎮黨(dang) 委書(shu) 記譚邵益直言自己一度急得“團團轉”。
村裏近期連打了7口井,也嚐試過靠“送水”解旱,但城東(dong) 村有一片麵積200多畝(mu) 的雙季稻急需一個(ge) 水量相對充足的灌溉水源。
“找不到水源,這片田很可能會(hui) 絕收。”譚邵益說。
旱情當前,不等不靠,主動出擊!他和省水利廳駐該村鄉(xiang) 村振興(xing) 工作隊隊長陳宏德決(jue) 定“沿山尋水”。
村子周邊有一些溶洞,有群眾(zhong) 向村裏反映,說溶洞裏麵可能有水。
懷著不放過一絲(si) 希望的決(jue) 心,譚邵益和陳宏德穿上高筒膠鞋,帶上手電筒,開始挨個(ge) 到黝黑的溶洞裏去找水源。
前兩(liang) 個(ge) 溶洞撲了空。第三個(ge) 溶洞在他們(men) 小心翼翼地前行了一百多米,途中與(yu) 一條蛇相遇後,腳下的地麵開始變得濕漉漉的。
“這裏可能有水!”陳宏德喊了一聲,驚喜之情趕走了因蛇產(chan) 生的恐懼。
緊接著,兩(liang) 人又往前走了一段,一個(ge) 約200平米的水麵出現在兩(liang) 人眼前。
這個(ge) 地下溶洞水源的發現,救了200多畝(mu) 雙季稻的命。
目前,這裏已經為(wei) 附近稻田持續提供了一個(ge) 多月的抗旱用水。
通過利用溶洞地下水、打井等方式,灘頭鎮建立起來一套灌溉網絡。為(wei) 了盡可能節水,鎮裏使用管道進行灌溉,減少通過灌溉渠因水浸入地下帶來的損失;為(wei) 了避免村民因爭(zheng) 搶水源引發矛盾,該鎮根據不同地塊的旱情以及灌溉時間,製定了相關(guan) 製度,有序進行輪流灌溉。
據了解,旱情發生以來,隆回縣各鄉(xiang) 鎮廣大黨(dang) 員幹部帶頭,充分發動群眾(zhong) 開展農(nong) 業(ye) 生產(chan) 自救,積極尋找水源,修複損毀溝渠,維修電排、站,調整種植計劃,力爭(zheng) 把幹旱造成的損失降到最低。
久旱盼甘霖。據氣象水文預測,8月24日至28日,湖南省將迎來降溫降雨。隆回縣預計有一次小到中雨的天氣過程,旱情有望得到緩解。
版權聲明:凡注明“來源:新利平台”或“新利平台文”的所有作品,版權歸高原(北京)文化傳(chuan) 播有限公司。任何媒體(ti) 轉載、摘編、引用,須注明來源新利平台和署著作者名,否則將追究相關(guan) 法律責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