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利平台 > 即時新聞 > 地方

文藝精品聚焦時代精神滿足大眾新期待

發布時間:2022-08-29 15:33:00來源: 河北日報

  聚焦第十三屆中國藝術節

  文藝精品聚焦時代精神滿足大眾(zhong) 新期待

  隨著第十三屆中國藝術節各項工作全麵啟動,來自全國各院團的精品劇目先後在京津冀三地劇院以及通過線上展演的方式陸續與(yu) 廣大觀眾(zhong) 見麵。話劇、京劇、歌劇、舞劇、音樂(le) 劇等不同藝術門類的數十台精品劇目閃耀舞台,它們(men) 聚焦時代精神和現實生活,發揮著聚人心、暖民心、強信心的作用,不斷滿足著大眾(zhong) 精神文化生活的新期待。

  優(you) 秀的文藝作品要與(yu) 時代同頻共振,全方位展現時代長河中人民群眾(zhong) 的精神風貌。縱觀參評第十七屆文華大獎的眾(zhong) 多舞台作品,有熱情謳歌沂蒙人民為(wei) 民族獨立和人民解放作出曆史性貢獻的民族歌劇《沂蒙山》,有反映廣西鄉(xiang) 村振興(xing) 火熱生活的彩調劇《新劉三姐》,有講述湘籍英烈陳樹湘“斷腸明誌”英雄事跡的重大革命曆史題材原創湘劇《忠誠之路》,更有真實再現塞罕壩發展曆程、弘揚塞罕壩精神的大型史詩話劇《塞罕長歌》。這些舞台作品盡情抒寫(xie) 人民群眾(zhong) 的奮鬥故事,熱情描摹曆史長河中的英模精神和時代風貌。

  有了好題材,如何將其藝術地“立”在舞台上,並吸引不同代際的觀眾(zhong) 同時“追劇”,還需在社會(hui) 現實中挖掘新故事,於(yu) 細微之處反映高遠和宏大。隻有這樣才能讓作品更容易走進觀眾(zhong) 心中,產(chan) 生強烈共鳴。此次參評作品中,講述以我國第一代核潛艇總設計師黃旭華為(wei) 代表的科研工作者故事的大型原創話劇《深海》,許多真實的細節讓劇情更加豐(feng) 滿,比如劇中拄著拐杖的老年黃旭華看著艦艇拆卸工施工不當,心疼地告訴對方拔下插銷更易拆卸的小竅門,寥寥幾句對話寫(xie) 出了黃旭華對潛艇的熟悉程度和熱愛之情。話劇《塞罕長歌》一開篇,冰天雪地中,林場職工佟保中不停扒開冰凍的樹坑,凍掉了手指甲;在北京讀林業(ye) 大學的楊娜送坐著輪椅正住院治療腿傷(shang) 的總工程師楊寧先上壩指揮抗旱保林等細節,詮釋著“把愛交給青山,今生無悔無怨;把愛交給綠水,久久為(wei) 功不變”的濃濃深情。劇中的一句台詞、一個(ge) 眼神、一個(ge) 動作,都能讓觀眾(zhong) 在細微處看見生活,在溫情中感受力量。

  “我整場演出中哭了好幾次,這些革命英雄應該被每個(ge) 人永遠銘記”“這部劇激勵我們(men) 青年一代不斷向理想奮進”“我深深震撼,從(cong) 中我感受到了信仰的力量,艱苦奮鬥的初心和砥礪前行的動力”……來自京津冀三地各大劇場的觀眾(zhong) 反饋,更是證明了走心好劇如何用真實、平實、現實的細節打動人心、贏得口碑。

  逐夢舞台,謳歌時代。時代為(wei) 文藝繁榮發展提供了前所未有的廣闊舞台。置身這場國內(nei) 規模最大的藝術盛典,眾(zhong) 多舞台藝術精品讓我們(men) 看到廣大文藝工作者心懷家國的情懷,他們(men) 努力把偉(wei) 大時代的社會(hui) 現實和人民對美好生活的向往寫(xie) 在舞台上,唱響昂揚的時代主旋律,用一部又一部的文藝精品滿足著大眾(zhong) 新期待。(曹錚)

(責編:李文治)

版權聲明:凡注明“來源:新利平台”或“新利平台文”的所有作品,版權歸高原(北京)文化傳(chuan) 播有限公司。任何媒體(ti) 轉載、摘編、引用,須注明來源新利平台和署著作者名,否則將追究相關(guan) 法律責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