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利平台 > 即時新聞 > 地方

加速補齊縣城基礎設施短板(新知新覺)

發布時間:2022-08-30 10:13:00來源: 人民網-《人民日報》

  習(xi) 近平總書(shu) 記在中央財經委員會(hui) 第十一次會(hui) 議上指出,要統籌發展和安全,優(you) 化基礎設施布局、結構、功能和發展模式,構建現代化基礎設施體(ti) 係。縣城是我國城鎮體(ti) 係的重要組成部分,是城鄉(xiang) 融合發展的關(guan) 鍵支撐。中共中央辦公廳、國務院辦公廳印發的《關(guan) 於(yu) 推進以縣城為(wei) 重要載體(ti) 的城鎮化建設的意見》,對完善縣城基礎設施建設作出重要部署。我們(men) 要深入貫徹落實習(xi) 近平總書(shu) 記重要講話精神和黨(dang) 中央、國務院決(jue) 策部署,加速推進縣城基礎設施補短板工作,促進城鄉(xiang) 融合發展。

  縣域經濟涵蓋國民經濟的一二三產(chan) 業(ye) ,縣城是縣域的要素集聚平台和重要發展引擎,也是推進城鄉(xiang) 融合發展、實施鄉(xiang) 村振興(xing) 戰略的重要抓手。隨著以人為(wei) 核心的新型城鎮化深入推進,縣城在承接人口和產(chan) 業(ye) 轉移、促進城鄉(xiang) 融合發展方麵的作用更加突出。同時,人民生活水平提高和城鄉(xiang) 居民收入差距逐步縮小,為(wei) 擴大縣域消費、促進縣域經濟發展提供了有效支撐。目前,我國一些縣城在交通、能源、水利、通信等基礎設施建設方麵還存在比較明顯的短板,阻礙著縣域經濟發展和城鄉(xiang) 融合持續推進。推動城鄉(xiang) 融合發展,需要加快提升縣城基礎設施發展水平,以現代化基礎設施推動縣域經濟高質量發展,為(wei) 農(nong) 民提供更多就業(ye) 機會(hui) ,為(wei) 促進農(nong) 業(ye) 產(chan) 業(ye) 升級和農(nong) 民共同富裕提供新動力。在這一過程中,需要處理好以下幾個(ge) 關(guan) 係。

  處理好縣城與(yu) 縣域的關(guan) 係,更好發揮縣城對鄉(xiang) 鎮發展的輻射帶動作用。著眼於(yu) 提升縣城的要素和產(chan) 業(ye) 集聚功能,積極引導縣域特色經濟和農(nong) 村二三產(chan) 業(ye) 向縣城集聚,增強縣城對年輕人的吸引力,促進農(nong) 業(ye) 轉移人口就近城鎮化。著眼於(yu) 更好發揮縣城對鄉(xiang) 鎮發展的輻射帶動作用,進一步推進產(chan) 業(ye) 園區和特色小鎮等產(chan) 業(ye) 平台及其配套設施建設,帶動鄉(xiang) 鎮發展。

  處理好縣城與(yu) 區域的關(guan) 係,推動區域內(nei) 基礎設施互聯互通。分類探索區域協作方式,推動區域內(nei) 基礎設施互聯互通、共建共享、協調聯動,引導縣域經濟發展主動融入區域發展格局。對處於(yu) 中心城市周邊的“衛星縣城”,可引導其主動融入城市群、都市圈發展格局,承接中心城市的非核心功能疏解,探索基礎設施一體(ti) 化協作機製;對於(yu) 不在中心城市輻射範圍但產(chan) 業(ye) 基礎較好的“節點縣城”,可在提升產(chan) 業(ye) 發展水平和公共服務設施上下功夫,探索“小都市區”範圍內(nei) 的基礎設施一體(ti) 化。

  處理好加法與(yu) 減法的關(guan) 係,推動基礎設施建設集約化發展。一方麵,加快補齊關(guan) 乎國家安全和民生保障的基礎設施短板。如加強防災減災、公共衛生等應急設施建設,提升縣城基礎設施安全保障和應急防禦能力。另一方麵,推動基礎設施建設集約化、精細化發展,盤活閑散資源資產(chan) ,更新改造老舊設施和低效設施,整合智慧化設施,減少與(yu) 縣域經濟發展長期需求不符的基礎設施投入。

  處理好政府與(yu) 市場的關(guan) 係,加大對基礎設施的多元投入。發揮好政府作用,通過政策性資金專(zhuan) 款專(zhuan) 用等方式,集中保障重大民生安全基礎設施建設的要素和資金需求。加快推動基礎設施競爭(zheng) 性業(ye) 務向各類市場主體(ti) 公平開放,吸引社會(hui) 資本參與(yu) 經營性和準經營性基礎設施投資運營,充分發揮市場主體(ti) 作用。探索新型投融資模式,為(wei) 補齊縣城基礎設施短板提供資金支持。

  (作者單位:浙江大學公共管理學院)


  《 人民日報 》( 2022年08月30日 11 版)
(責編:李文治)

版權聲明:凡注明“來源:新利平台”或“新利平台文”的所有作品,版權歸高原(北京)文化傳(chuan) 播有限公司。任何媒體(ti) 轉載、摘編、引用,須注明來源新利平台和署著作者名,否則將追究相關(guan) 法律責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