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利平台 > 即時新聞 > 地方

“看不見”的城市進化,在地下展開

發布時間:2022-08-30 15:14:00來源: 四川日報

  8月24日,成都市金牛區金輝路。成都有軌電車蓉2號線從(cong) 這裏翩然駛過,路麵上人流如潮、車來車往,一幅日常的城市生活景象。  而不遠處一個(ge) 不起眼的路口下卻“別有洞天”。從(cong) 2米寬的人行通道進入,直達地下10多米,來到一個(ge) 不同的“地底世界”:5個(ge) 艙麵排列有序,這裏是多條市政管線“居住”的“集體(ti) 宿舍”——成都市IT大道地下綜合管廊(以下簡稱“IT管廊”)。

  全長約5.7公裏的IT管廊,是目前四川範圍內(nei) 功能最全、複雜性最高、規模最大的雙層五艙斷麵城市地下綜合管廊,至今剛好投入運營一年時間。

  城市地下綜合管廊,是集電力、通信、燃氣、供熱、給排水等各種工程管線於(yu) 一體(ti) 的地下綜合走廊,被稱為(wei) 城市運行的“生命線”。而作為(wei) 一場“看不見”的城市進化,城市地下綜合管廊建設也成為(wei) 城市化進程中的熱詞——有專(zhuan) 家表示,隨著我國城鎮化水平不斷提升和推進,地下綜合管廊具有廣闊的投資空間,將帶來年均千億(yi) 級的投資需求。

  一年來,四川規模最大城市地下綜合管廊運行狀況如何?城市地下綜合管廊建設的緊迫性和難點又在哪裏?

  看 現 場

  運行一年,兩(liang) 條管線已正式入住“生命線”

  在IT管廊項目工作人員的帶領下,記者從(cong) 金輝路附近的人行出入口進入,探秘屬於(yu) 這一管道世界的地下空間。  沿著階梯向下鋪展的,分布著一個(ge) 個(ge) 獨立的艙室。“每一個(ge) 艙室,都有其對應的‘住戶’,比如燃氣艙是用來安放燃氣管道,雨汙水艙用於(yu) 雨水排放和汙水管道安裝。”成都中鐵建城投綜合管廊建設管理有限公司(以下簡稱“管廊公司”)運營維護部部長李慶介紹,IT管廊按照雙層五艙斷麵標準建設,上層為(wei) 燃氣艙、綜合艙、排水艙(金牛段為(wei) 雨水艙,高新段為(wei) 汙水艙),下層為(wei) 輸水幹管艙、高壓電力艙。

  燃氣艙被給予了特殊照顧。IT管廊將燃氣艙與(yu) 其他艙室分開設置,同時從(cong) 燃氣泄漏擴散、火災消防、爆炸、監控、探測報警與(yu) 通風等方麵進行獨立係統設計,有效降低可能會(hui) 發生的燃氣事故對其他艙室及管線的影響。綜合艙是5個(ge) 艙室中最大的,功能也相對多一些,一側(ce) 為(wei) 通信電纜、光纖放置位置,另一邊則是10千伏電壓電纜位置,下方還預留了供水管道位置。

  “整個(ge) IT管廊高度達7.6米,寬為(wei) 8.65米,斷麵麵積約68.25平方米。”李慶介紹說,為(wei) 方便管線遷入和維護,同時該管廊還設置了人行出入口2處、車行出入口1處、地下變電所7處、通風投料口及設備夾層66處、出線井72處、端頭井1處。

  橫跨成都市金牛區、成都高新西區兩(liang) 地的IT管廊,起點位於(yu) 成都IT大道以東(dong) 、清水河以北、鐵路以西,終點位於(yu) 繞城高速內(nei) 側(ce) 。“作為(wei) 一座專(zhuan) 門為(wei) 市政管線建設的‘集體(ti) 宿舍’,其建設的目的,即為(wei) 收納沿線6公裏居民的自來水、雨汙水、電力、燃氣、通信等生活管線設施。”中鐵建昆侖(lun) 地鐵投資建設管理有限公司副總經理、管廊公司總經理餘(yu) 春景介紹,目前IT管廊已“入住”了其途經沿線的通信和雨汙水管道,其他管線的“入住”工作正在有序推進中。

  日常管理都是如何開展的?這主要通過距離其不遠的智慧管廊綜合運營管理平台來進行。“通過管廊內(nei) 布設的紅外對射報警、傳(chuan) 感器、人員定位係統等智能設備,可對管廊內(nei) 部的環境參數、設備狀態進行實時監測,及時處理管廊內(nei) 部報警信息及實現遠程調度。”李慶說。

  成都市人防建築設計研究院相關(guan) 負責人介紹,IT管廊也是四川首個(ge) 兼具人防功能的地下綜合管廊,這也是其作為(wei) 城市“生命線”的重要性所在。他說:“其人防功能主要並不是對人員的掩蔽,而是對管線的保護,能夠確保在特殊緊急情況下,實現城市供水、能源、電力、通信等方麵的正常供應。”

  看 前 景

  建設綜合管廊,是新型城市發展的大勢所趨

  今年以來,地下綜合管廊成為(wei) 熱詞。年初,政府工作報告指出,“繼續推進地下綜合管廊建設”。6月15日召開的國務院常務會(hui) 議指出,地下綜合管廊是城市“裏子”工程,投資潛力大、帶動能力強,是一舉(ju) 多得的代表性項目。要結合已部署的城市老舊管網改造,推進地下綜合管廊建設。  今年7月初,國家發展改革委發布《“十四五”新型城鎮化實施方案》,強調要推進新型城市建設,“推進水電氣熱信等地下管網建設,因地製宜在新城新區和開發區推行地下綜合管廊模式,推動有條件城市路麵電網和通信網架空線入廊入地”。

  為(wei) 什麽(me) 地下綜合管廊,得到如此高的矚目?“推進城市地下綜合管廊建設,一方麵是推進智慧城市、韌性城市等新型城市建設的需要,另一方麵也是開展基礎設施適度超前投資、積極拉動內(nei) 需的需要。”省住建廳相關(guan) 負責人說,以中國鐵建昆侖(lun) 集團的IT管廊為(wei) 例,“6公裏左右,就實現投資約15.95億(yi) 元”。

  從(cong) 城市發展的現實來看,地下管廊建設是補“曆史欠賬”。以成都為(wei) 例,在2019年,成都開展了一次史上最大規模、全方位的排水管網普查工作,普查發現地下重大病害共計6886處,重大病害密度達17.33處/公裏。“絕大部分管道是上世紀八九十年代城市加快發展以來建設的,在中心城區還有一部分老舊管道甚至是新中國成立前的。”成都興(xing) 蓉市政設施管理有限公司副總經理秦忠榮說。

  同時,還涉及一個(ge) 城市維護成本的問題。“用地下綜合管廊來統籌市政管線,可解決(jue) 反複開挖路麵、架空線網密集、管線事故頻發問題,是破解城市‘馬路拉鏈’與(yu) ‘蛛網架線’的重要手段。”李慶表示,反複開挖施工稍有不慎還會(hui) 造成既有管線的破壞,帶來停水、斷電、斷網、停氣和出行不便等困擾,也影響了城市形象。

  從(cong) 拉動內(nei) 需上來看,效果也是非常明顯。“一般來講,兩(liang) 艙室的地下綜合管廊成本在一公裏一億(yi) 元左右,五艙室的在兩(liang) 億(yi) 元以上。”餘(yu) 春景表示,根據成都市正在修編的《成都市地下綜合管廊專(zhuan) 項規劃(2019-2035年)》,計劃到2035年,成都市規劃建設管廊約1084公裏。“以每公裏造價(jia) 2.7億(yi) 元估算,可帶動近3000億(yi) 元投資”。

  地下管廊建設,正得到各地的重視與(yu) 積極推進。

  與(yu) 四川鄰近的重慶市已明確:“十四五”期間將推進量大麵廣的纜線管廊建設,至2025年末,力爭(zheng) 城市新區新建道路綜合管廊配建率不小於(yu) 30%,預計建成綜合管廊廊體(ti) 約815公裏。

  成都也推出係列計劃。今年5月,成都市住建局印發《關(guan) 於(yu) 住建行業(ye) 穩定經濟增長的若幹措施的通知》,該通知表示成都將在四川天府新區、成都東(dong) 部新區等城市新區全麵推廣地下綜合管廊建設,今年新開工不少於(yu) 6個(ge) 項目,全年續建和新開工項目裏程累計達到160公裏。今年7月,成都出爐的“十四五”城市建設規劃提出,到2025年累計建成359公裏地下綜合管廊。

  看 難 點

  “經濟賬”“社會(hui) 賬”之外,還需破解哪些難題?

  早在2016年,成都就成為(wei) 國家第二批地下綜合管廊試點城市,目前成都累計建成廊體(ti) 約250公裏,投入運營超過60公裏。與(yu) 此同時,四川綿陽、南充等地也積極開展地下綜合管廊建設。

  “整體(ti) 上來看,近年來四川城市綜合管廊建設量不是很大,很多城市基本上是示範性的一小段。一些建設好的運營狀況也不理想,管線入廊率不高,管理上也比較粗放。”中建西勘院總工程師鄭立寧說。

  鄭立寧表示,管廊入廊率低,實際上是一個(ge) 全國性的普遍現象。原因一方麵在於(yu) 利益主體(ti) 多元化。“管線權屬複雜多樣,電力管線屬於(yu) 國家電網、通信管線屬於(yu) 通信公司、天然氣有國企也有民企、雨汙水管道又屬於(yu) 自來水公司和汙水處理公司。”鄭立寧表示,不同的利益板塊要捏合在一起,要從(cong) “經濟賬”上考慮問題。

  同時,還在於(yu) 短期經濟成本和長期經濟成本之間的矛盾。“表麵上來看,入廊要交一筆入廊費,每年還要交付租金,好像是比臨(lin) 時開挖地麵成本高了,但地下綜合管廊作為(wei) ‘百年工程’,長期來看,引線入廊帶來的綜合成本降低了。”鄭立寧說。

  另外,還有一筆“社會(hui) 賬”。餘(yu) 春景表示,“今天通信挖、明天電力挖,反複開挖不僅(jin) 影響了交通出行等社會(hui) 生產(chan) 生活,而且也會(hui) 容易造成管線破壞,帶來更多不必要的經濟損失。”他表示,這必定會(hui) 帶來更多社會(hui) 資源的浪費。

  而在“經濟賬”和“社會(hui) 賬”之外,餘(yu) 春景認為(wei) ,城市地下綜合管廊的“成網成片”尤其重要。“如果今天一小段,明天一小段,實際上管廊發揮不出它的綜合效應。”餘(yu) 春景表示,應該進行規劃引領,“隻有成網成片、規模上去之後,入廊率就會(hui) 得到大步提升,綜合使用成本也會(hui) 降下來。”

  餘(yu) 春景介紹,為(wei) 讓建設和維護都得到保障,作為(wei) 成都市首條市本級PPP綜合管廊項目,IT管廊采用“投+建+營”模式,即投資、建設、運營一體(ti) 化,“並不是說投資了、建設了就完事,我們(men) 還進行管廊的運營,25年後將正式移交給地方。”

  更重要的,還在配套政策的跟進上。業(ye) 內(nei) 人士指出,一些地方管廊項目建設規劃和建設進展滯後,與(yu) 相關(guan) 配套措施未及時建立有很大關(guan) 係,“從(cong) 而造成管線入廊要求不統一、入廊及維護費用標準不明確等問題。”

  成都已在積極行動。目前正加快促進地下綜合管廊入廊收費政策製定,同時積極爭(zheng) 取政府專(zhuan) 項債(zhai) 券支持,鼓勵社會(hui) 資本參與(yu) 項目建設。

  四川省級層麵也開始出台政策支持。今年6月四川省人民政府辦公廳印發的《支持建築企業(ye) 發展十條措施》中提到,“鼓勵省內(nei) 骨幹企業(ye) 與(yu) 入川大型建築業(ye) 企業(ye) 組建聯合體(ti) ,投標參與(yu) 城市軌道、地下綜合管廊等基礎設施項目建設。”

  省住建廳相關(guan) 負責人告訴記者,下一步,四川將充分結合道路建設、新區建設、城市更新等舉(ju) 措來推動城市地下綜合管廊建設。(四川日報全媒體(ti) 記者 張明海)

(責編:李文治)

版權聲明:凡注明“來源:新利平台”或“新利平台文”的所有作品,版權歸高原(北京)文化傳(chuan) 播有限公司。任何媒體(ti) 轉載、摘編、引用,須注明來源新利平台和署著作者名,否則將追究相關(guan) 法律責任。